秦中初霁献给事二首

作者:储光羲 朝代:唐代

秦中初霁献给事二首原文

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
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
君子耸高驾,英声邈今昔。
锵佩出中台,彯缨入仙掖。
夙心幸清鉴,晚志欣良觌。
鸣盗非足征,愿言同下客。
南国久为思,西都尝作宾。
云开天地色,日照山河春。
善听在知己,扬光唯达人。
妙年弄柔翰,弱冠偶良晨。
擢第文昌阁,还家沧海滨。
寸心何所望,东掖有贤臣。

诗词问答

问:秦中初霁献给事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储光羲
问:秦中初霁献给事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秦中初霁献给事二首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储光羲的名句有哪些?答:储光羲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37_19

参考注释

暮雨

傍晚的雨。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许地山 《空山灵雨·爱底痛苦》:“暮雨要来,带着愁容的云片,急急飞避。”

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宫苑

宫廷中的园林

林带

为了防风防沙等而培植的带状树林

天碧

青碧如天空之色。 后蜀 欧阳炯 《浣溪沙》词:“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 宋 张先 《木兰花》词:“双头莲子一时花,天碧秋池水如镜。”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歙山斗星砚》:“石色正天碧,细罗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状,辅星在焉。”

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高驾

(1).高大的车驾。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君子耸高驾,尘轨实为林。”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悠悠指长道,去去策高驾。”参见“ 高车 ”。

(2).对对方的敬称。 唐 沉佺期 《拟古别离》诗:“离居久迟暮,高驾何淹留。” 唐 赵冬曦 《奉答燕公诗》:“主人情未尽,高驾少淹留。” 唐 岑参 《送许拾遗归江宁》诗:“早来丹墀下,高驾无淹留。”

英声

(1).美好的名声。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 唐 王迥 《同孟浩然宴赋》诗:“ 屈 宋 英声今止已,江山继嗣多才子。”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英声超北地,雅操迈东乡。”

(2).指悠扬悦耳的声音。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英声发越,采采粲粲。”

今昔

现在和过去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对比

中台

(1).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弥士。” 朱右曾 校释:“中臺即内臺,其外则下等也。”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彯缨

谓冠缨飘动。指在朝为官。《梁书·张充传》:“彯缨 天阁 ,既谢廊庙之华;缀组 云臺 ,终惭衣冠之秀。”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出则建崇牙,开大幕,有琱戈玄甲之徒,有彯缨结佩之士,罗列于初筵。”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揽水竹以清心魂,谢彯缨而回俗驾。” 王闿运 《哀江南赋》:“彯缨者坐致公卿,挥麈者羞谈 管 乐 。”

仙掖

唐 时门下、中书两省在宫中左右掖,因以“仙掖”借称门下、中书两省。 唐 沉佺期 《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诗:“御柳垂仙掖,公槐覆礼闈。” 唐 姚合 《和卢给事酬裴员外》诗:“夕郎夜直吟仙掖,天乐和声下禁楼。” 唐 姚合 《西掖寓直春晓闻残漏》诗:“直庐仙掖近,春气曙犹寒。” 唐 张籍 《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诗:“仙掖高情客,相招共一过。”

夙心

平素的心愿。《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惟君明叡,平其夙心。”《周书·齐炀王宪传》:“吾之夙心,公寧不悉,但当尽忠竭节耳,知復何言。”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惟以稚女是怀,思配君子,既辱高义,乃叶夙心。” 明 高启 《过戴居士宅》诗:“不负沧洲约,重来论夙心。”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无怨於生,亦无怖於死,即将投我琼瑶,依然弄此笔墨,夙心旧习,不能改也。”

清鉴

亦作“ 清监 ”。1.明察;高明的鉴别力。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识变通於常事之外,运清鉴於玄漠之域。”《北史·辛雄杨机等传论》:“ 怀哲 体有清监, 德源 雅业无亏。” 唐 杜甫 《洗兵马》诗:“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明 李东阳 《<叶文庄公集>序》:“在部曹清鉴雅操,始终不贰。” 清 李天馥 《<溉堂集>序》:“顾予初知 豹人 时,见其所选 明 四家诗,服其清鉴。”

(2).请对方鉴察的敬语。用于书信。如:敬祈清鉴。

晚志

晚年的志向。 南朝 宋 鲍照 《升天行》:“穷涂悔短计,晚志重长生。” 唐 储光羲 《秦中初霁献给事》诗之一:“夙心幸清鉴,晚志欣良覿。”

良觌

良晤。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搔首访行人,引领冀良覿。” 宋 杨万里 《胡季亨赠集句古风效其体奉酬》:“苦恨邻里间,良覿渺无因。” 元 曹之谦 《怀刘京叔》诗:“何时展良覿,把酒论诗文。”

鸣盗

犹言鸡鸣狗盗。后用以比喻卑微技能。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窃慕大王之义,復为门下之賔,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唐 储光羲 《秦中初霁献给事》诗之一:“夙心幸清鉴,晚志欣良覿。鸣盗非足徵,愿言同下客。”参阅《史记·孟尝君列传》。

愿言

思念殷切貌。《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郑玄 笺:“愿,念也。我念思伯,心不能已。” 晋 谢混 《游西池诗》:“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 宋 华岳 《早春即事》诗:“愿言相约花前醉,莫放春容过海棠。” 清 顾炎武 《江上》诗:“愿言随飞龙,一上 单于臺 。”

下客

北魏 对降将的最低恩遇。亦指下等的宾客。《北史·房法寿传》:“及 歷城 、 梁邹 降, 法寿 、 崇吉 等与 崔道固 、 刘休宾 俱至京师,以 法寿 为上客, 崇吉 为次客, 崔 、 刘 为下客。” 唐 卢照邻 《宴梓州南亭诗序》:“下客悽惶,暂停归轡;高人赏玩,岂輟斯文。” 宋 梅尧臣 《雍丘逢钱寺丞载阳》诗:“殷勤 魏 公子,落莫 吴 王孙。下客独垂泪,伤心思旧恩。”

谓折节下士。《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论》:“若夫 齐武王 之破家厚士,岂游侠下客之为哉!” 王先谦 集解引 陈景云 曰:“下客,谓折节下士也。”

南国

祖国的南部

西都

(1).古都名。(1) 周武王 都 镐 ,至 成王 时别营 洛邑 为 东都 ,因称 镐京 为 西都 。《诗·小大雅谱》:“小雅大雅者, 周 室居 西都 丰 镐 之时诗也。”(2) 新莽 始建国 四年(公元12年)建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常安 ( 新莽 改 长安 为 常安 )为 西都 。(3) 东汉 都 洛阳 ,因称 西汉 旧都 长安 为 西都 。 汉 班固 《西都赋》:“ 汉 之 西都 ,在於 雍州 ,实惟 长安 。”(4) 唐 显庆 二年(657年)以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长安 为 西都 。(5) 唐 宝应 元年(762年)以 凤翔府 为 西都 ,不久罢。(6) 五代 梁 开平 元年(907年)建都 开封府 ,号 东都 ,因改 唐 东都 河南府 为 西都 。(7)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923年),复以 京兆府 为 西京 ,又称 西都 ,至 晋 天福 三年(938年)罢。(8) 五代 吴 都 江都府 ,至 南唐 改都 江宁府 ,因称 江都府 为 东都 , 江宁府 为 西都 。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以 建康 为 西都 , 广陵 为 东都 。”(9) 北宋 以 洛阳 为陪都,因在 开封 西,故称 洛阳 为 西都 。 宋 梅尧臣 《闻欧阳永叔谪夷陵》诗:“共在 西都 日,居常慷慨言。”

(2). 西汉 的代称。

作宾

指担任太子宾客职务。 唐 独孤及 《唐故太子宾客张公遗爱碑颂序》:“推轂於 河 南,树风於 荆 门,作宾铜楼,登侍禁掖。”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日照

一日当中太阳光照射的时间

山河

山岭和河流,指国家的疆土

锦锈山河

善听

(1).善于听察。 汉 刘向 《说苑·权谋》:“若使 中山 之与 齐 也,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也。其患在不闻也,虽闻又不信也。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 宋 秦观 《李泌论》:“臣闻有善听无良谋,有善谋无利势。天下之势,善谋之则无不利;天下之谋,善听之则无不良。”

(2).指听力好。 明 蒋鐄 《沆瀣子》:“雉善听,狼善视。”

知己

(1) 了解、赏识自己

(2) 亲密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知己话

扬光

发出光辉。《淮南子·本经训》:“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而发辉也。” 唐 贾岛 《辩士》诗:“善哉君子人,扬光掩瑕玼。”

达人

乐观豁达的人,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显达的人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妙年

指少壮之年。《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终军 以妙年使 越 。”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眉宇有餘妍,初破瓜时正妙年。”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你乘此妙年,正该出去应举。”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人在这样情形下,既非圣贤,难免要有点牢骚,而 唐文君 虽在妙年,竟也象老婆子那样咀碎。”

柔翰

指毛笔。《文选·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卓犖观羣书。” 刘良 注:“柔翰,笔也。” 唐 韦应物 《过昭国里故第》诗:“柔翰全分意,芳巾尚染泽。” 明 何景明 《水营墅治田圃种树》诗:“汲古缀遗言,欣焉秉柔翰。” 清 曹寅 《雨中病起读诗馆诸公见寄》诗:“嗟哉把柔翰,我俗何时除?”

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二十曰弱,冠。——《礼记·曲礼》

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清· 袁枚《祭妹文》

只有一个书生,年方弱冠,尚未娶妻。——《二刻拍案惊奇》

擢第

科举考试及第

文昌

(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十九年﹞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入文昌,贯五车。”

(2).指星神。《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3).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旧时传说主文运,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俗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故以北斗为司命。而文昌者,斗魁戴匡六星之一也。俗以魁故祠文星以祈科第,因其近斗也,故亦称文昌司命云。傅会甚矣。至以 蜀 梓潼神 为文昌化身者,又可笑也。”《平山冷燕》第一回:“前钦天监臣奏文昌光亮。主有翰苑鸿儒为文明之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故自戊辰至于丑五科状元……珠联璧合,名应文昌,非偶然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今之学塾于 孔子 之外,乃兼祀文昌魁星等……夫文昌者,槱燎司命,或称为天神。”参见“ 文曲星 ”、“ 文星 ”。

(4).即 文昌帝君 。 清 袁枚 《续新齐谐·牟尼泥》:“生死隶东岳,功名隶 文昌 。”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三四:“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阴騭诵 文昌 。”参见“ 文昌帝君 ”。

(5).指文昌省。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礼闈通政本,文昌总国钧。” 唐 韩愈 《举韦顗自代状》:“文昌政本,侍郎官重,尚德之举, 顗 宜当之。” 前蜀 韦庄 《南省伴直》诗:“文昌二十四仙曹,尽倚红簷种露桃。” 宋 苏辙 《生日谢表》之二:“时当生育,情方切以怀亲;职贰文昌,恩忽惊於捧詔。”参见“文昌省”。

(6).宫殿名。《文选·左思<魏都赋>》:“造 文昌 之广殿,极栋宇之弘观。” 张载 注:“ 文昌 ,正殿名也。”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解佩去朝市》:“讲 金华 兮议 宣室 ,昼武帐兮夕 文昌 。”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挥戈出武帐,荷笔入 文昌 。”

还家

(1).回家。《后汉书·臧洪传》:“ 中平 末,弃官还家,太守 张超 请为功曹。”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个族人在那里做主簿,打点去与他寻些盘费还家。”

(2).归还农家。 陈残云 《南大门风光·河畔飘起红旗》:“土改的锣鼓声,和贫苦农民‘土改还家’的欢笑声,震荡了 深圳 南岸劳苦者的心声,有些人回到家乡,分到了土地,安居乐业搞生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咱们挖地主财宝是要咱们的血汗帐,是财宝还家。”

(3).指把农作物收获回来。 刘澍德 《拔旗》:“附带还有一条:注意不要抛撒,保证颗粒还家。”

海滨

(1) 与海邻接的陆地

海滨疗养院

(2) 渐渐斜下的洋岸、海岸,覆盖着沙子、砾石或稍大的岩石碎片的河岸(通常原先位于水面之上,且不长草木),亦指沿岸沉积的沙子、砾石或岩片的海岸地带

寸心

(1) 微小的心意

略表寸心

(2) 心;心里

得失寸心知

所望

期望。《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权 遣 周瑜 、 程普 等水军数万,与 先主 并力与 曹公 战於 赤壁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儻能屈威,诚副其所望。”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王沐 ﹞僦舍经三十日,始得一见 涯 於门屏,所望不过一簿尉耳。”

东掖

(1).宫中东侧的旁门。 唐 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 唐 皇甫曾 《送王相公赴幽州》诗:“凤池东掖宠,龙节北方尊。”

(2).宫中东侧的旁门。代指太子所居的东宫。 明 高启 《送贾文学试毕归吴》诗:“惭予东掖叨陪讲,难把 长干 送别盃。”

贤臣

贤明的臣子。《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君王不畏天变,黜逐贤臣,恐国家空虚,社稷不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