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知识>> 逃人法_逃人法介绍_逃人法历史知识_逃人法历史词典

逃人法

历史知识

逃人法怎么写好看:

逃人法怎么写好看

逃人法历史词典解释

清政府惩处八旗户下逃人之法令。为清初一大弊政。清兵入关后,八旗贵族官兵将大量俘掠人口及投充汉人,或作为家内奴仆,或安置旗地从事生产。他们备受凌虐,多离主逃亡,谓之逃人。为保证八旗贵族利益,顺治元年(1644)即申严逃人之令,三年,以逃者日多,复明令严加惩处,对“窝主”刑罚尤重,凡窝藏逃人,处死籍没,罪及邻里,所在州县官亦坐以失察之罪。十一年于兵部设督捕衙门其事。讦告之风盛行,无辜民人往往被指为窝主,秋审重犯,半为窝逃。无论官民贫富,人人自危,社会动荡不宁。康熙以后,旗地逐步采用租佃制经营,逃人问题已趋缓和,法令也随之放宽。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督捕衙门为督捕司,隶刑部,逃人案件日渐稀少。

词语分解:

  • 逃人的解释1.犹逃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逃人 李大 ,即前解役 杜兰 等所疎脱者也。”清史稿·圣祖纪一:“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则曰‘逆书’,北人不曰‘ 于七 党’,则曰‘逃人’,请鞫诬反坐。”2.逃避人世。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吾既为人,吾将忍心而逃人,不共其忧患焉?”
  • 法的字典解释法 fǎ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法办

历史知识推荐:乣军

辽、金、元三代,由北方被征服的各族人组成的军兵。辽代分属契丹八部统领,泛称乣糺军,无定制。金代乣军形成正式兵种,分属东北路、西北路和西南路招讨使统领,诸乣军各有专名,地位低于部族军。由杂居的各族人临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逃人法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逃人法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