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琅邪刻石_琅邪刻石介绍_琅邪刻石历史知识_琅邪刻石历史词典

琅邪刻石

历史知识

琅邪刻石怎么写好看:

琅邪刻石怎么写好看

琅邪刻石历史词典解释

是中国最早的刻石之一,刻于秦代,又称琅琊台刻石,在今山东胶南琅琊台。刻石通高4.8米, 上宽 0.76米,下宽2米,东、南、西三面环刻,分秦始皇《颂诗》和二世《诏书》两部分, 共计447字,1993年底始复制,翌年9月立。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巡行至琅邪山(今山东胶南西南),立层台于山上,刻石纪功,“颂秦德,明得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录,共四百九十七字,篆书。后秦二世又加刻诏书及从臣姓名七十九字。今有残石存世,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文字可见者凡十三行,八十七字,皆已漫漶。

刻石是秦代小篆的代表作,用笔劲圆健结体严谨工稳,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琅邪刻石(拓本)

词语分解:

  • 琅邪的解释 亦作“ 琅琊 ”。亦作“瑯琊”。 1.山名。在今 山东省 诸城县 东南海滨。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 转附 朝儛 ,遵海而南,放於 琅邪 。”史记·秦始皇本纪:“南登 琅邪 ,大乐之,留三月。”2山名。在今 安徽省 滁州市 西南。 西晋 伐 吴 , 琅邪王 司马伷 曾率兵驻此,因名。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环 滁 皆山也,其西南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邪 也。” 清 黄景仁 晓过
  • 刻石的解释 1.在石上雕刻。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东行郡县,上 邹嶧山 。立石,与 鲁 诸儒生议,刻石颂 秦 德。” 唐 白居易 蜀路石妇诗:“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清 龚自珍 说刻石:“古者刻石之事有九。” 李季 菊花石二:“ 林家湾 前柳成荫,柳下住着刻石人。”2.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图画等。南史·范云传:“ 云 以山上有 秦始皇 刻石,此文

历史知识推荐:刘隗

273—333 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大连。少有文翰,起家秘书郎,迁彭城内史。避乱渡江,琅邪王睿以为从事中郎,迁丞相司直,委以刑宪。弹奏不畏强御。睿称晋王,拜御史中丞。因吏部尚书周�&#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琅邪刻石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琅邪刻石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