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末学肤受_末学肤受解释_末学肤受来历出处_末学肤受历史典故

末学肤受

历史典故

末学肤受怎么写好看:

末学肤受历史词典解释

谓治学不求根本,所获甚为肤浅。《文选.衡〈东京赋〉》:“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薛综注:“末学,谓不经根本;肤受,谓皮肤之不经于心胸。”宋.胡宿《辞免翰林侍读学士表》:“如臣者,末学肤受,一介野生。”明.田汝成《重刻文选序》:“迩来更有《文选》增定、广《文选》诸篇自附于统,弥缝其阙而匡救其谬,殆为末学肤受,不知而作。”


并列 末学,无本之学。肤受,钻研不深,仅及皮毛。比喻钻研不深,学识肤浅。多用作谦词。语出汉·张衡《东京赋》:“乃莞尔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唐·颜师古《汉书叙列》:“古今异言,方俗殊语,末学肤受,或未能通。”△贬义。多用于学识方面。→孤陋寡闻 ↔炉火纯青 登峰造极。也作“末学陋识”、“肤浅末学”。

词语分解:

  • 末学的解释 1.肤浅无本之学。多用作自谦之词或自称的谦词。庄子·天道:“本在於上,末在於下。要在於主,详在於臣。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礼法度数,形名比详,治之末也;鐘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哭泣衰絰,隆杀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之者也。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 成玄英 疏:“先,本也。五末之学,中古有之,事涉浇伪,终非根本也。” 汉
  • 肤受的解释 1.见“ 肤受之愬 ”。2.比喻浅薄,造诣不深。文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薛综 注:“肤受,谓皮肤之不经於心胸。”

历史典故推荐:弄玉归云

源见“乘鸾”。比喻成仙。唐 滕潜凤归云诗之二:“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末学肤受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末学肤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