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膏肓之疾_膏肓之疾解释_膏肓之疾来历出处_膏肓之疾历史典故

膏肓之疾

历史典故

膏肓之疾怎么写好看:

膏肓之疾历史词典解释

源见“病入膏肓”。指危重难治之症或顽固的癖好。《晋书.王戎传》:“〔王戎〕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又不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怨怒》:“必欲闻之,则当先之以卑辞,中之以喜色,则膏肓之疾,不劳扁鹊而自愈矣。”


偏正 膏,古称心尖脂肪。肓,指心脏和膈膜间地方。不可医治的绝症。也比喻事情严重到无可挽救的地步。语本《左传·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必欲闻之,则当先之以卑辞,中之以喜色,则膏肓之疾,不劳扁鹊而自愈矣。”※肓,不读作máng。△贬义。用于描写严重性。→膏肓之病 病入膏肓

词语分解:

  • 膏肓的解释 1.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杜预 注:“肓,鬲也。心下为膏。”后遂用以称病之难治者。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宋 朱熹 题谢少卿药园诗之二:“再拜药园翁,何以起膏肓?” 郁达夫 自述诗之五:“人言先父丧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
  • 疾的解释 疾 jí 病,身体不舒适:疾病

历史典故推荐:枝干相持

犹枝叶相持。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暨乎战国,诸姬微矣……至于王赧,降为庶人,犹枝干相持,得居虚位。” 见“枝叶相持”。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膏肓之疾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膏肓之疾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