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牵裾_牵裾解释_牵裾来历出处_牵裾历史典故

牵裾

历史典故

牵裾怎么写好看:

牵裾历史词典解释

《三国志.书.辛毗传》:“帝(魏文帝曹丕)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河南。时连蝗民饥,群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置)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衣襟),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辛毗字),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遂徙其半。”

三国时魏人辛毗直言敢谏,刚直不阿。有一次魏文帝曹丕在蝗灾民饥的情况下,要从冀州向河南移民十万户。朝臣都认为不可行,但都不敢说话。只有辛毗,据理力争。曹丕不愿听他说,便起身入内,辛毗跟在后面拉住衣襟(牵裾)还一直和他说话。

后因以“牵裾”常比喻直臣谏。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牵裾惊魏帝,投阁歆。”(按:汉.扬雄投阁本因歆子刘棻事,为趁韵故改作刘歆。)

词语分解:

  • 牵裾的解释 1.牵拉着衣襟。 南朝 梁元帝 看摘蔷薇诗:“横枝斜綰袖,嫩叶下牵裾。”2. 三国 魏文帝 曹丕 要从 冀州 迁十万户到 河南 去,群臣上谏,不听。 辛毗 再去谏, 曹丕 不答而入内, 辛毗 拉住他的衣裾。后来终于减去五万户。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后以“牵裾”、“牵衣”、“牵裳”指直言极谏。北齐书·孙腾传:“ 孙腾 牵裾之诚,有足称美。”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
  • 牵的字典解释 牵 (牽) qiān 拉,引领向前:牵引
  • 裾的字典解释 裾 jū 衣服的大襟

历史典故推荐:士马精强

唐·陆贽论关中事宜状:“此四军者,皆声势雄盛,士马精强。”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牵裾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牵裾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