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词典>> 历史典故>> 党议_党议解释_党议来历出处_党议历史典故

党议

历史典故

党议怎么写好看:

党议怎么写好看

党议历史词典解释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传序》:“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若范滂、俭之徒,清心忌恶,终陷党议,不其然乎?……(张)成以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颇淬其占。成帝子牢脩因上书诬告膺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凡党事始自陵、汝南,成于李膺、张俭,海内涂炭,二十余年,诸所蔓衍,皆天下善士。”

后汉桓、灵两朝,宦官专权,以党议之罪诬陷正人君子等数百人。史称“党锢之祸”。后遂用为政治诬陷之典。

唐.戴叔伦《敬酬陆山人二首》其一:“党议连诛不可闻,直臣高士去纷纷。”唐.牧《故洛阳城有感》诗:“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

词语分解:

  • 党议的解释1.聚众议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羣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羣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2.朋党之间的争论、非议。后汉书·党锢传·魏朗:“尚书令 陈蕃 荐 朗公 忠亮直,宜在机密,復徵为尚书。会被党议,免归家。” 南朝 梁 沉约 君子行:“嚣途或妄践,党议勿轻持。” 唐 戴叔伦 敬酬陆山人诗之一:“党议连诛不可闻,直臣高士去纷纷。”
  • 党的字典解释党 (黨) dǎng 为了政治目的结合起来的团体:党派
  • 议的字典解释议 (議) yì 意见,言论:议论

历史典故推荐:熬枯受淡

谓忍受清苦的生活。元.关汉卿望江亭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亦作“熬清受淡”。天雨花二九回:“老母尚且熬清受淡,若为人子者,反在房中与妻享用,真所谓狗彘不如了。”亦作“熬清守淡”。初刻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党议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党议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