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神木谣原文 诗词名句

神木谣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神木谣原文

天三巽一含精腴,深山大泽连林扶。

寿突灵椿忘荣枯,所乐不存屣弃渠。

远辞南海来燕都,甲乙青气镇权舆,是称神木众木殊。

春明旧迹久闻子,便中一览城东隅。

长六丈馀卧通衢,围乃不可规矩模。

岿然骑者能蔽诸,四百春秋一瞬夫。

雨淋日炙风吹敷,枝干剥落摧皮肤。

隙孔瞋菌郁缪纡,为想怀材昔奥区。

凌云槩日垂扶疏,翩集不胫曰人乎。

天也将以为贞符,试看虚中巨查如。

尧年贯月历劫馀,生育盛德釐皇图。

诗词问答

问:神木谣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神木谣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七

2. 都城东有巨木焉其长六十馀尺卧于地骑者隔木立弗相见也相传前明时所置以应甲乙生气云作神木谣

参考注释

深山

处于群山之中,离平原地区很远的山区

深山寂寂,空谷鸟鸣

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驿路梨花》

大泽

(1).大湖沼;大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宋 梅尧臣 《送赵谏议知徐州》诗:“ 吕梁 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近 星宿海 ,为导者误入大泽中,沮洳难行,人马多死。” 鲁迅 《亥年残秋偶作》诗:“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髮寒。”

(2).即 大泽乡 。《史记·项羽本纪》:“ 秦二世 元年七月, 陈涉 等起 大泽 中。”

(3).大恩惠。《礼记·祭统》:“祭者,泽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诗大泽之博,广符瑞之富。” 李周翰 注:“大泽,谓天子之惠泽。”

灵椿

(1).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树。典出《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唐 韩偓 《小隐》诗:“灵椿朝菌由来事,却笑 庄生 始欲齐。”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和那瑶草为隣,灵椿共茂,丹桂同芳。” 清 赵翼 《放言》诗:“灵椿寿八千,朝菌及夕萎。”

(2).喻年高德劭的人。 前蜀 张蠙 《投翰林张侍郎》诗:“丹穴虽无凡羽翼,灵椿还向细枝条。”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寿赵茂嘉郎中》词:“天教多寿,看到貂蝉七叶孙。君家里,是几枝丹桂,几树灵椿?”

(3).比喻父亲。 五代 冯道 《赠窦十》诗:“ 燕山 竇十郎 ,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明 吴承恩 《贺金秋泉翁媪障词》:“日近灵椿,接龙光於瑞桂;露溥慈竹,籍凤采於崇兰。” 明 汪廷讷 《种玉记·嘉会》:“灵椿雨露应沾泽,使棠棣春风亦并妍。”

荣枯

(1).草木茂盛与枯萎。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孰知寒暑积,僶俛见荣枯。” 唐 温庭筠 《题端正树》诗:“草木荣枯似人事,緑阴寂寞 汉 陵秋。”

(2).喻人世的盛衰、穷达。《后汉书·冯异传》:“结死生之约,同荣枯之计。” 唐 钱起 《初至京口示诸弟》诗:“兄弟得相见,荣枯何处论。”《红楼梦》第九二回:“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 廖仲恺 《如此江山·题白云远眺图》词:“苍茫眼底,有多少荣枯,沧桑人事?”

不存

(1).不存在。《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2).谓危险。《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卒然遇軼才之兽,骇不存之地。” 颜师古 注:“不存,不可得安存也。”

南海

(1)

(2) 县名,在广东省境内,现已并入广州市

(3) 对康有为的尊称,其字亦为南海

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燕都

指 燕京 。即今之 北京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 燕都 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女遣婢赴 燕都 ,欲达宫闈,为生陈寃。” 何其芳 《忆昔》诗:“海上桃花红似锦, 燕都 积雪白於银。”

甲乙

(1).指春季。《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 孔颖达 疏:“其当孟春、仲春、季春之时,日之生养之功,谓为甲乙。”《管子·四时》:“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 尹知章 注:“甲乙统春之三时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 唐 武则天 《唐明堂乐章·角音》:“扇条风,乘甲乙。”

(2).次第;等级。《关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卧者,有死病者,有死药者,等死,无甲乙之殊。”《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 李贤 注:“甲乙谓相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恰好这回遇了官课,照例当堂缴卷之后,汇送到衙门里,凭官用评定甲乙的。”

(3).评定优劣。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或言高下定於考试官,编排第受成而甲乙之,无预与夺。”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公读书未识字,每附会知文,见制义,輒胡乱甲乙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浣青 等五人﹞各呈诗请政,公欣然为甲乙之。”

(4).比并;相属。 宋 陆游 《跋<中兴间气集>》:“议论凡鄙,与近世《宋百家诗》中小序可相甲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 帝乙 归妹者,言人君之德与帝者相甲乙,故能正人伦也。”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笔墨研冠天下》:“ 韩伟升 所製,久藏胶力皆不乏精采,与新製敌,可与 李氏 父子甲乙者。”

(5).犹言数一数二。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其族世所谓甲乙者。”

(6).引申为称誉,赞扬。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君见弟益自力,乡论多甲乙。”

(7).谓一一列举。《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事事甚多,不復甲乙。”

(8).甲科、乙科的并称。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今兹春连茹甲乙,淑问休阐,为时之冠。” 清 方苞 《祭张母吴夫人文》:“呜呼!世俗之人,愿望子举甲乙,歷科第,而死不恨者众矣。”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无论甲乙一第,未有终身不沾一禄者。”

(9).甲帐、乙帐的并称。 汉 张衡 《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 ,张甲乙而袭翠被。” 唐 长孙佐辅 《古宫怨》诗:“草染文章衣下履,花黏甲乙床前帐。”详“ 甲乙帐 ”。

(10).指初更、二更。 明 唐寅 《唐长民圹志》:“读书夜必踰甲乙,其兴亦未尝至漏尽也。”

(11).代词。犹某某。《宋书·礼志二》:“某曹关太常甲乙启辞。押。”

青气

(1).青色的气体。 晋 王嘉 《拾遗记·蜀》:“火盛之时,见数十青衣童子来扑火,有青气如云,覆於火上,即灭。”

(2).青色的云气。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军气》:“青气在上,其谋未定;青气在右,将弱兵多。”《新唐书·五行志一》:“ 贞观 十七年四月,立 晋王 为太子,有青气绕东宫殿。”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贫道昨宵看见青气冲天,下照 终南山 甘河镇 。”《清史稿·灾异志三》:“ 顺治 七年正月二十七日夜, 望江 西方有青气亘天。”

(3).谓春天的气氛。《文选·江淹<别赋>》:“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 李善 注引《易通卦验》:“震,东方也,主春分。日出,青气出震。” 唐 杨炯 《浑天赋》:“尔乃重明合璧,五纬连珠。青气夜朗,黄云旦扶。”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同刘晃喜雨应制》:“青气含春雨,知从 岱岳 来。”

(4).植物散发出来的气息。 唐 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老舍 《四世同堂》七四:“在两旁都是青苗的大道中,他不单闻见香甜的青气,而且听到高粱玉米狂喜的往上拔节子。”

(5).怒气。《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只见那 十三妹 听了这话,腮颊边起两朵红云,眉宇间横一团青气。”

权舆

(1).起始。《诗·秦风·权舆》:“今也每食无餘,于嗟乎!不承权舆。” 朱熹 集传:“权舆,始也。” 三国 魏 曹丕 《登城赋》:“孟春之月,惟岁权舆,和风初畅。” 清 黄宗羲 《<淮安戴氏家谱>序》:“ 武王 克 商 ,封 微子 於 宋 ,七世而曰 戴公 ,此 戴 姓之权舆也。”

(2).萌芽;新生。《大戴礼记·诰志》:“於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后汉书·鲁恭传》:“今始夏,百穀权舆,阳气胎养之时。”《晋书·戴若思传》:“今天地告始,万物权舆。”参阅 清 钱大昕 《潜研堂集·答问》。

(3).黄色。参见“ 权 ”。

神木

(1).灵异的树木。《文选·班固<西都赋>》:“於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 李善 注:“神木灵草,谓不死药也。”《文选·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 薛综 注:“神木,松栢灵寿之属。”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海外南经·不死国》:“赤泉驻年,神木养命。”

(2).药用植物名。即黄松节。治风寒冷湿。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四·茯苓》:“神木,即茯神心内木也。又名黄松节。”

春明

(1).春光明媚。 元 陈世隆 《北轩笔记》:“当春明之际,卉木繁秀。”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魏文靖公》:“偶见 黄子久 画《沙磧图》一卷,卷尾有 文靖 题诗云:‘江村望极际春明,匝地人家唤欲譍。’”

(2).即 唐 都 长安 春明门 。因以指代京都。 清 吴祖修 《书梅村诗后》诗:“梦回龙尾醒犹残,重入 春明 兴转阑。” 清 顾炎武 《与苏易公》:“即至 春明 ,料必上陈情之表。”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三年皮骨走峥嶸,梦到 春明 身已轻。”参见“ 春明门 ”。

(3).指仕宦。 清 钱谦益 《寄长安诸公书》:“春明之梦已残,京华之书久絶。”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田荔裳》:“何必于役道途,再作春明之梦。”

旧迹

(1) 指过去发生的事情

(2) 古迹

便中

方便的时候。 清 顾炎武 《与毛锦衔书》:“今年元旦作一对……便中有字与 吴门 ,可代为録此,与一二耆旧知心者观之。” 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今天看《申报》,知《朝花夕拾》已出版,望照旧例送给我二十本,于便中交下。”

一览

用图表或简明的文字做成的关于概况的说明(多用做书名)

“北京名胜古迹一览”

东隅

(1).东角;东方。《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 明 茅溱 《双调夜行船序·宴蓟镇宛在亭四景》套曲:“边境无虞,喜青阳布暖,斗指东隅。”

(2).古代指中原地区以东的小国。《逸周书·大匡》:“ 管叔 自作 殷 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 孔晁 注:“东隅自 殷 以东,旅謁各使,陈其政事者也。”《隋书·许善心传》:“ 李虔 僻处西土, 陆机 少长东隅。”

(3).指日本。 章炳麟 《韵文集自叙》:“余生残 清 之季,逃窜东隅。”

(4).亦作“ 东嵎 ”。因日出东隅,故以“东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后汉书·冯异传》:“ 赤眉 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晋 陆云 《答兄平原书》:“昔我往矣,辰在东嵎;今我于兹,日薄桑榆。”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某惟有益鞭其后,再鼓而前,失东隅收桑榆,詎敢忘于愤悱。”

通衢

四通八达的道路。 汉 班昭 《东征赋》:“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时来苟冥会,宛轡憩通衢。” 宋 叶适 《修路疏》:“出门无碍,方是通衢;著脚不牢,未为坦道。” 郁达夫 《过去》:“三面滨海的通衢里,建筑着许多颜色很沉郁的洋房。”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规矩

(1) 引申为称人的品行方正,谨守礼法

靠右的一间正屋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一个规规矩矩的市民。——《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

(2) 又如:没规矩;守规矩

岿然

高高挺立而显得稳固的样子

岿然不动

岿然独存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一瞬

瞬间,一刹那

雨淋日炙

炙:烤。雨里淋,太阳晒。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枝干

(1).树枝和树干。 唐 白居易 《庐山桂》诗:“枝干日长大,根荄日牢坚。” 杨朔 《西江月--井冈山写怀之二》:“那檞树依旧无恙地挺立在山顶上,枝干显得有点苍老,生机却是旺盛得很。”

(2).喻大宗与旁支。《新唐书·吴兢传》:“皇家枝干,夷芟略尽。”参见“ 枝干相持 ”。

(3).谓枝附于干。喻关系密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诗序则同义,传説则异体,总其归涂,实相枝干。”

(4).支干。天干地支。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律历·十干》:“甲乙谓之干,子丑谓之枝。枝干相配,以成六旬。”参见“ 枝 ”。

剥落

物体表面的覆盖物成片地脱落

皮肤

(1) 指身体的表面覆盖层,由复层鳞状上皮及毛发、汗腺和皮脂腺等构成,起保护、调节体温及排泄等作用

被晒黑的皮肤

(2) 比喻肤浅;浅近

皮肤之见

隙孔

亦作“隟孔”。缝隙;空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砖城二丈,上起砖墻一丈,开方隟孔,塼上倚板,板上五重层阁。” 聂绀弩 《壁画》:“酒酣耳热,话匣打开,唠唠叨叨,决不休止,也决没有一丝儿隙孔可以让别人插进嘴去。”

瞋菌

形容笛声从郁积突然迸发。《文选·马融<长笛赋>》:“充屈鬱律,瞋菌碨抰。” 李善 注:“皆众声鬱积竞出之貌。”

怀材

见“ 怀才 ”。

奥区

(1).腹地。《后汉书·班固传上》:“防御之阻,则天下之奥区焉。” 李善 注:“奥,深也。言 秦 地险固,为天下深奥之区域。” 宋 刘炎 《迩言》:“或曰: 淮 堧千里,滨接 鲁 邓 ,昔为奥区,今为极边。” 清 刘大櫆 《游凌云图记》:“南方固山水之奥区,而 巴蜀 峨眉 尤为怪伟奇絶。”

(2).深奥之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张华》:“谈《老》《庄》之奥区,被《风》《雅》之絶旨。”

凌云

高耸入云

壮志凌云

扶疏

亦作“ 扶疎 ”。亦作“ 扶踈 ”。1.枝叶繁茂分披貌。《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粃,墝而专居则多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咏牡丹》词:“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 明 刘基 《梅颂》:“扶踈萧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挠其节兮。”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

(2).回旋貌;飘散貌。《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 高诱 注:“扶疏,槃跚貌。”《文选·嵇康<琴赋>》:“忽飘摇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李善 注:“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方瞳緑鬢红氍毹,春酒摇荡香扶踈。”

以为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贞符

祯祥的符瑞。指受命之符。 唐 司空图 《太尉瑯琊五公河中生祠碑》:“贞符奉我,诞命惟 唐 ,跨轢三古,牢笼万方。” 明 宋濂 《嘉瓜颂》:“矧此贞符,近在輦轂,王化自邇,远无不服。” 清 顾炎武 《乾陵》诗:“典祏迁新主,司筵扫故宫;贞符疑改卜,大礼竟升中。” 王蘧常 注:“ 徐嘉 注:《通鑑》:春官尚书 李思文 诡言《周书·武成篇》词有‘垂拱天下治’,为受命之符…… 段朝端 注:《唐书·五行志》:迨於皇太子 治 ,亦降贞符,具纪姓氏。 柳宗元 有《贞符序》。”

试看

试着看看;且看。 唐 韩愈 《盆池》诗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

虚中

(1).没有杂念,心神专注。《礼记·祭义》:“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 郑玄 注:“虚中,言不兼念餘事。” 清 唐甄 《潜书·思愤》:“虚中者,道所居也;空外者,心所安也。美好盈於外,爱乐縻於中,则心佚而道亡。”

(2).身体内部虚弱。《文选·枚乘<七发>》:“虚中重听,恶闻人声。” 吕向 注:“虚中,精气竭也。”

(3).虚心;谦虚。 晋 孙绰 《庾公诔》:“君子之交,相与无私;虚中纳是,吐诚诲非。” 清 唐甄 《潜书·病获》:“虚中以与人,直己以遇诈。”

(4).空腹;中空。《南史·孝义传上·郭原平》:“主人设食, 原平 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飱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明 刘基 《尚节亭记》:“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5).石钟乳之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石钟乳》。

巨查

大木筏。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 尧 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

尧年

(1).古史传说 尧 时天下太平,因以“尧年”比喻盛世。 南朝 梁 沉约 《四时白紵歌·春白紵》:“佩服瑶草驻容色, 舜 日 尧 年欢无极。” 唐 元稹 《赋得数蓂》诗:“ 尧 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 前蜀 韦庄 《题颍源庙》诗:“临川试问 尧 年事,犹被封人劝濯缨。”

(2).相传 帝尧 寿一百十六岁,因以“尧年”指长寿。 清 金农 《憩王屋山后十方院》诗之一:“大椿灵饵话 尧 年,鍊液升烟日驭前。”

月历

(1) 一月一页的历书

(2) 古时指史官记载下一个月所要做的政事的书册

生育

(1) 生产;生养

生育子女

(2) ∶养育;生长

作物生育状况

盛德

(1) 崇高的品德

君子盛德

(2) 深厚的恩德

足感盛德

皇图

(1).指 河 图。《文选·班固<东都赋>》:“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吕延济 注:“皇图,谓 河 图也。”

(2).封建王朝的版图。亦指封建王朝。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皇图跨四海,百姓拖长绅。”《旧唐书·哀帝纪论》:“宇县瓜分,皇图瓦解。” 宋 岳飞 《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逆 豫 逋诛,尚穴中土;陵寝乏祀,皇图偏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兵部侍郎 阮 一本,为捕灭社党,廓清皇图事。”

(3).指皇位。《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三》:“朕今纘皇图,恭修帝道。”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朕乃 大唐 天寳皇帝 是也。起自潜邸,入纘皇图。”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王士熙,朝代: 元代
    龙柱雕犀锦面妆,春风一抹彩丝长。新声不用黄金拨,玉指萧萧弄晚凉。
  • 作者: 申佳允,朝代: 明代

    霏微雪径掩莓苔,绿野烟花炤紫杯。

    皎月双枝今玉树,春风八座大银台。

    赢输弈局青山老,醒醉禅锋白社开。

    泉石依然蓬岛在,蒲轮天上问盐梅。

  • 作者: 曾丰,朝代: 宋代
    崆峒不合识东坡,骄气百年犹未磨。今放晴烟弄寒影,安知非喜子相过。
  • 作者: 文同,朝代: 宋代
    寒溜日涓涓,索纡小槛前。不知明月下,谁与弄潺湲。
  • 作者: 范成大,朝代: 宋代
    断云将雨洗松篁,昨夜痴龙起蛰藏。人自无情孤乐事,天犹有意作新凉。尊前不见凌波袜,楼下空闻拜月香。万事安能尽如愿,且来相伴压糟床。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霜林叶落雀群空,驰射平坡试骆骢。

    犹忆三春陌上过,玉蹄滚滚踏香红。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寅月恰逢日在寅,蠢生引达庆骈臻。

    顺时行惠祛虚语,实政惟期被万民。

  • 作者: 何吾驺,朝代: 明代

    又看人日过,何事酒杯乾。

    遥忆去年好,无如此夜寒。

    雪深嘶去马,霜落覆征鞍。

    劳顿乾坤里,人生自不宽。

  • 作者: 释绍昙,朝代: 宋代
    苦涩菖蒲茶,胶粘青蒻粽。嗅著鼻头辛,咬得牙关肿。佛病祖病蠲除,妖星怪星惊悚。善才采药,颺在壁根。天师书符,搞藏衣笼。和盘掇出宴佳宾,山鸟山花欣然。锦绣铺陈,笙簧品弄。啰啰招,啰啰送,莫怪空疏,伏惟珍重。
  • 作者: 王渐逵,朝代: 明代

    洞庭渺湖水,在昔号名区。

    江海此会同,波涛溢其馀。

    风壤互推易,良田尽膏腴。

    至今三吴地,遂为饶裕居。

    虹桥犹在目,青山迥不殊。

    欲访三高士,翩翩谁与俱。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