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原文 诗词名句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作者: 葛立方朝代: 宋代

原文

下马冷泉亭,懿此丹壑幽。
泓澄粲玉砾,半亩如泼油。
岩{左山右幼}起三板,轰雷溅涛头。
向来澄止面,怒沫喧山丘。
莫作动静观,止性元不流。

诗词问答

问:《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的作者是谁?答:葛立方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葛立方的名句有哪些?答:葛立方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下马

(1) 从马上下来

我为了减轻马的负载宁愿下马

(2) 比喻某个重大工程或工作项目中止进行

冷泉

(1).清凉的泉水。 南朝 梁 萧统 《答晋安王书》:“冷泉石镜,一见何必胜於传闻。”

(2).泉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西 灵隐寺 前 飞来峰 下, 唐 元英 建亭其上,名叫 冷泉亭 。 唐 徐夤 《游灵隐天竺二寺》诗:“ 丹井 冷泉 虚易到,两山真界实难名。” 宋 赵汝茪 《汉宫春》词:“慢赢得、秋声两耳, 冷泉亭 下骑驴。” 清 陈维崧 《水调歌头·送恽南田之钱塘并柬毛稚黄》词:“犹记 冷泉亭 上,百道跳珠喷雪,飞瀑掛杉松。”

泓澄

见“ 泓澄 ”。

亦作“ 泓澂 ”。1.水深而清。 晋 左思 《吴都赋》:“泓澄奫潫,澒溶沅瀁。” 南朝 梁简文帝 《玩汉水》诗:“杂色 崑崙 水,泓澄 龙首渠 。” 宋 林逋 《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地理》:“ 江西 龙兴 市心,有一方池临街,緑水泓澂,名曰 洗马池 。”

(2).指清澈的水。 宋 王禹偁 《与方演寺丞觅盆池》诗:“涵星冰月无池沼,请致泓澄数斛盆。”

玉砾

白色碎石。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诗:“金沙玉砾粲可数,古镜宝奩寒不动。” 宋 杨万里 《暮热游荷池上》诗:“玉砾金砂一逕长,暑中无处可追凉。”

山右

山的西侧。特指 山西省 。因居 太行山 之右,故称。 清 陆陇其 《答山西范彪西进士书》:“夙闻 山右 辛復元 先生之名,而未见其书。承乏 恒阳 ,幸与 山右 接壤,则又闻先生今之 辛復元 也。”《花月痕》第四回:“ 山右 尤畿疆屏蔽,西北膏腴。”

三板

(1).古代筑墙、坟所用的板,每块高二尺,三板为六尺。《战国策·赵策一》:“ 智伯 从 韩 、 魏 以攻 赵 ,围 晋阳 而水之,城下不沉者三板。” 宋 苏轼 《徐州谢奖谕表》:“百堵皆作,盖僚吏之劬劳;三板不沉,本朝廷之威德。” 清 吴伟业 《清江闸》诗:“石高三板浸,鼓急万夫争。”

(2).亦作“ 三版 ”。即舢板。近海或江河上用桨划的小船。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一湾斜照水,三版顺风船。” 宋 陆游 《舟中作》诗:“蘧蒢作帆三版船,渔灯夜泊 閶门 边。” 清 郁永和 《采硫日记》卷上:“二十三日乘三板登岸。”原注:“三板即脚板也。海舟大,不能近岸,凡欲往来,则乘三板。至欲开行,又拽上大船载之。”

(3). * 。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高如我三板儿的人物也出不得手,强如我十倍儿的声名道着处有。”

轰雷

响雷。《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 曹 家百万兵。”《红楼梦》第九六回:“外头轰雷一般,几个小厮齐声答应。” 茅盾 《子夜》三:“轰雷似的一声喝采!”

涛头

浪涛前端。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浊浪在拍岸,站在山冈上者和飞沫不相干,弄潮儿则于涛头且不在意。”

潮头。涛,通“ 潮 ”。 宋 范仲淹 《和运使舍人观潮》:“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 宋 陆游 《观潮》诗:“忽看千尺涌涛头,颇动老子乘桴兴。”

向来

(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山丘

(1) 小土山

山丘起伏

(2) 坟墓

动静

(1) 指动作或说话发出的声音

(2) 消息;情况

牢城营里都没有动静。——《水浒传》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王佐(汝学),朝代: 明代

    青天明主不堪欺,磐石元勋岂可移。

    莫怪老姬穷旅邸,能谈京邑旧因依。

  • 作者: 吴希贤,朝代: 明代

    已将忠孝语儿曹,归去扬帆驾海涛。

    东郭柳条春后短,南塘山色梦中高。

    夜床雷雨看龙剑,天路风云忆凤毛。

    酒债诗怀暂相引,恩封指日贲林皋。

  • 作者: 郭知运,朝代: 宋代
    年来飘泊任西东,解组论文意自雄。腊尽竺溪渔唱晚,杏花溪上又春风。
  • 作者: 王邦畿,朝代: 明代

    月光照出梅枝瘦,人影寒归露气深。

    安得良朋通夜讲,秪须浓酒满杯斟。

    寻常见面多轻别,寂寞怀思倍痛心。

    对就雁书明日寄,名山踪迹恐难寻。

  • 作者: 骆宾王,朝代: 唐代
    标签: 抒情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红桕苍松秋未寒,溪桥卓杖眄层峦。

    斯人深识画图趣,飞瀑无声祇合观。

  • 作者: 方氏,朝代: 宋代
    举世须眉,何殊巾帼。偏我妇人,尚知报国。
  • 作者: 黄庭坚,朝代: 宋代
    卧云庄上残花笑,香似早梅开不迟。浅色春衫弄风日,遣来当为作新诗。
  • 作者: 何吾驺,朝代: 明代

    疏萍复浅水,微风浪不起。

    何处无天机,难为众解耳。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好春重至西湖曲,不爱山青与水绿。

    所爱别馆近林家,步步远尘树树玉。

    设云处士今在否,我知斯人未免俗。

    新得先生遗墨妙,日观不厌继以烛。

    五诗神合暗香句,清峭雄浑无不足。

    宜令东坡拜下风,健笔藏筋讵丰肉。

    马迁死后良史无,峰色湖光皆实录。

    即景合璧咏双绝,和吟岂谢巴人曲。

    两贤同得社而祭,往往丛祠倚松竹。

    所惜潜亦个中人,遥遥祗享柴桑菊。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