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金明池原文 诗词名句

金明池

作者: 杨简朝代: 宋代

金明池原文

燕语莺啼,杏坛春色。
为甚无人领略,又添个山青水绿。
是多多少少明明白白,对面不识。
方且荡然放逸,不亦文辞雕琢。
圣人道君子不必相与言,但示以礼乐,礼乐无言莫穿凿。
一味融融,无穷静乐。
步步行行皆妙用,言言句句俱寂寞。
舜曰道心,明心即道。
百姓日用,不知不觉。
从学者再三勤勤有请,也只不可说著。

诗词问答

问:金明池的作者是谁?答:杨简
问:金明池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简的名句有哪些?答:杨简名句大全

杨简金明池书法欣赏

杨简金明池书法作品欣赏
金明池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燕语莺啼

(1).燕子、黄莺鸣叫。形容春天美景。 唐 王建 《调笑令》词:“红树,红树,燕语鶯啼日暮。” 宋 文天祥 《所怀》诗:“燕语鶯啼春又夏,灯花剔尽暗窗斜。”《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间壁园内,红稀緑暗,燕语鶯啼,游丝斜裊,榆荚乱坠。”

(2).比喻年轻女子娇声谈笑。《孽海花》第三一回:“﹝ 陆兰芬 等﹞都花枝招展,姗姗其来。一时粉白黛緑,燕语鶯啼,顿把餐室客厅,化做碧城锦谷。”

杏坛

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泛指授徒讲学之处。今喻教育界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为甚

为什么。 宋 周邦彦 《迎春乐·携妓》词:“为甚月中归,长是他、随车后。”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为甚媒人,心无惊怕。”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为甚的爇席薰兰处,好气息不见分毫。” 郭沫若 《瓶》诗之二三:“啊,有酒,你为甚总怕提壶?”

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领略

欣赏;晓悟

领略江苏风味

领略一会雪景

从所有这些观点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们卓越的思想

水绿

很浅的绿色

多多少少

或多或少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明摆着的

明明白白的事实

对面

(1)

(2) 对门

他就住在对面

(3) 当面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正前方

杨志却待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水浒传》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方且

(1).尚且;还要。《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 荆 舒 是惩。’ 周公 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君父大讐全然不理,方且扬眉袖手,高谈性命,不知性命是什么东西。”

(2).犹方将。将会;将要。《庄子·天地》:“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絯,方且四顾而物应,方且应众宜,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 陆德明 释文:“凡言方且者,言方将有所为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方且排 凤闕 以高游,开 爵园 而广宴。”

(3).正当;正值。 元 耶律楚材 《和高善长一百韵》:“昔我知君名,方且王事忙。兵尘隔东西,忽成参与商。”

(4).方才。 宋 苏洵 《审敌》:“天下之人,又用当时之议,因循维持,以至於今,方且以为无事。”《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子楚 与 吕不韦 谋,将金六百斤与守关吏,方且得脱归 秦 。”

荡然

(1).放纵;无拘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论》:“ 鲁连 其指意虽不合义,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詘於诸侯。” 宋 苏洵 《诗论》:“吾法既已大弃而不顾,则人之好色与怨其父兄之心,将遂荡然无所隔限。” 明 王廷相 《慎言·御民》:“夫法以治之,而犹有意外之奸,况荡然自由乎?”

(2).毁坏;消失。《后汉书·党锢传序》:“朝野崩离,纲纪文章荡然矣。”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岁餘,资财僕马荡然。”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沉溺逝波,莫知所届,文明真髓,顷刻荡然。”

(3).坦荡;宽大。《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革讳。”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 周太玄 ﹞昔标怀道之志,今见荡然之德,上合乾纲,下应地纪,依如仙格,合中品之上。” 宋 苏轼 《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若非心服,则吾虽荡然开怀,待之如旧,能必其不叛乎?”

(4).空寂貌。《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十八界既空,一切皆空,唯有本心荡然清净。” 元 白朴 《东墙记》第二折:“小生 马文辅 ,自从那日见了那小姐之后,朝则忘食,夜则废寝,其心荡然,如有所失。” 杨沫 《乡思的朝和暮》:“如今荡然的空场上,只留得他用来烤火的一个凹形大石钵。”

放逸

(1).放纵逸乐。《逸周书·时训》:“蜩不鸣,贵臣放逸。” 朱右曾 校释:“放逸,放纵晏佚。” 清 王锡振 《<嬃砧课诵图>序》:“日惴惴於悲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

(2).豪放不羁。《南史·张充传》:“言论放逸,一坐尽倾。”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于鹄》:“有诗甚工,长短间作,时出度外,纵横放逸,而不陷于疎远,且多警策。”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文三桥》:“意气放逸,旁若无人。”

(3).离散;失散。《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忽迁化而不反兮,魂放逸以飞扬。” 北齐 刘昼 《新论·防欲》:“人有牛马放逸不归,必知收之。”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世统数更,史事放逸。” 明 李东阳 《<嘉兴府志>序》:“ 东汉 以降,记载日益繁,而放逸磨灭,不可胜计。”

(4).佛教谓不守佛门规矩。 唐 白居易 《东都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茶毗幢记》:“大师自出家至即世……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载,而身相长大,面相端严,心不放逸,口无戏论。”

不亦

副词,表示委婉的反问,用在谓语的前面,句末有语气词同它配合

吾射不亦精乎?——宋·欧阳修《归田录》

文辞

(1).言词动听的辞令。《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晋 为伯, 郑 入 陈 ,非文辞不为功。”《战国策·秦策一》:“繁称文辞,天下不治。”《韩诗外传》卷十:“故使者必矜文辞,喻诚信,明气志,解结申屈,然后可使也。”

(2).亦作“ 文词 ”。文章。《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闻 由 光 义至高,其文辞不可概见,何哉?”《史记·儒林列传》:“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 申公 对,默然。”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辞超卓,四座嘆之。” 宋 司马光 《贤良策问》:“国家比下詔书,以延天下豪俊之士,待之以不次之位,岂特以学问之富贵为贤良,文辞之丽为方正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文词稍胜者即号才人,音律极精者终为艺士。”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 节性 ( 王符 )、 公理 ( 仲长统 )虽文辞斐然,然止于政论。”

雕琢

(1) 雕刻玉石使成器物

(2) 过分地修饰文辞

圣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不必

无须,不一定,没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唐·韩愈《师说》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礼乐

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穿凿

(1) 凿通;凿穿

(2) 非常牵强地解释,硬说成具有某种意思

孔子称述而不作,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轻侮道术。——《后汉书·徐防传》

一味

(1) 盲目,不顾客观条件

一味蛮干

(2) 单纯地

先生何故一味推脱

融融

(1) 形容和乐愉快的样子

四世同堂,一派融融

(2) 暖的或表明是暖的,尤指暖到一种温和舒适的程度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明亮的样子

无穷

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乐亦无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受享无穷。——清· 黄宗羲《原君》

传之无穷。

后患无穷

无穷的悔恨

静乐

宁静和乐。《管子·势》:“其所处者,柔安静乐,行德而不争。”

步步

一步一步;每步。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旌委鬱於飞飞,龙逶迟於步步。” 唐 李商隐 《南朝》诗:“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敦煌曲子词·献忠心》:“望丹闕,步步泪,满衣襟。”《花月痕》第七回:“偶然扑蝶粉墙东,步步纤痕印落红。”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步步后退,毫无原则,什么都答应。”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况进展或时序运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逯钦立 注:“行行,渐渐。” 唐 王建 《行见月》诗:“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3).犹言走一走。《西游记》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这猴儿不去取经,却来我处何干?’ 行者 道:‘取经取经,昼夜无停;有些阻碍,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尧臣 《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诗:“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韩愈 《柳溪》诗:“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 明 袁凯 《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归乡。” 林庚白 《坡行即目》诗:“炊烟燹后行行泪,物价兵间寸寸金。”

(2).各行各业。参见“ 行行出状元 ”。

刚强负气貌。《论语·先进》:“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贡 ,侃侃如也。子乐。” 何晏 集解:“ 郑 曰:‘乐各尽其性,行行,刚强之貌。’”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上天勿行行,潜穴勿悽悽,吟此青云諭,达观终不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赵 行行殊不置意。”

妙用

奇妙的作用或用处

妙用无穷

言句

(1).言语。《古尊宿语录·临济禅师语录之馀》:“ 峯 云:‘ 黄檗 有何言句指示於人?’师云:‘ 黄檗 无言句。’”

(2).字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诗二》:“尝见其古诗数首,大率似 阮嗣宗 《咏怀》,其趣溢出於言句之外。”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道心

(1).指天理,义理。《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蔡沉 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於中而应於外者也。指其发於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於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道心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心》:“其直指人心见性,妄意天性,不知道心,而以惟危之人心为性也。” 冯友兰 等注:“ 宋 儒认为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就是人欲。天理是精微的,人欲是危险的。”

(2).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精神。 汉 王充 《论衡·薄葬》:“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空言虚语,难得道心,人犹不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爰自 风 姓,暨於 孔氏 ,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 陆侃如 注:“道是自然之道,那么道的心应该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

(3).佛教语。菩提心;悟道之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释道温》:“义解足以析微,道心未易可测。”《坛经·般若品》:“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西游记》第一回:“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臂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

明心

(1).谓使心思清明纯正。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学必明心,记问辨説皆餘事。” 张通典 《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赋》诗:“明心致良知,斯文幸未丧。”

(2).表明心迹。 柳青 《狠透铁》:“我在你像前明心,我肚里没草屎渣渣!”

百姓

(1) 普通人——相对于官员、干部而言

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百姓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

(2) (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

日用

(1) 日常生活的费用

(2) 日常生活应用的

不知不觉

(1)

没有意识到

不知不觉地犯了一个错误

(2)

未注意或没察觉到地

不知不觉地从青年变到老年

学者

(1).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唐 薛存诚 《太学创置石经》诗:“儒林道益广,学者心弥鋭。”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滎阳 吕公 教学者读书,须要字字分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学者当知所尚,不可视两刻为寻常而忽之耳。”

(2).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庄子·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 宣尼 之居 洙 泗 ,或游行而议论,或安居而讲説,盖是学人之所好。”《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蓺。”《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尤好《春秋左氏传》,每视政之暇,延学者讲説,躬自执卷受业焉。”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昨日在几案之上,又见他几首新诗,竟是一个大文人真学者。”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是文学家,是学者。”

再三

一次又一次;多次

再三强调

勤勤

(1) 恳切至诚

雅意勤勤

(2) 勤苦;努力不倦

有请

主人让客时惯用的客套话

可说

可以解说。《诗·卫风·氓》:“士之耽兮,犹可説也。” 郑玄 笺:“説,解也。”按,一说为解脱,摆脱。说,读为“脱”。见 林义光 《诗经通解》。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皎然,朝代: 唐代
    结驷何翩翩,落叶暗寒渚。梦里春谷泉,愁中洞庭雨。聊持剡山茗,以代宜城醑。
  • 作者: 方回,朝代: 宋代
    圣善已云远,义方犹此亲。须尝许止药,未老窦郎椿。竹院深床稳,烟庖垢面尘。曾参养曾皙,剩阅舞雩春。
  • 作者: 江源,朝代: 明代

    万里间关执汉幢,百年誓不此心降。

    匿孤今日难存赵,击楫何人更渡江。

    忠愤填胸终死国,皇天无意再兴邦。

    可怜快阁题诗处,千古风云护夜窗。

  • 作者: 晁补之,朝代: 宋代
    上盆五尺高,下盆二尺广。咿呦蚁穴间,飞瀑一线响。关侯初为此,避世挹萧爽。晁子亦欣然,闭户穿瓦盎。虚堂一亩静,纯白四隅敞。中央浑沌胚,鯈忽所求往。凿窍令语言,岂但一成两。危峰下俯瞰,石井黝然仰。奔泉决眦落,惨澹阴壑想。明珠溢盘盂,白露湿尘坱。声音通大道,断竹自谁赏。何曾戛击阑,缾缶日夜长。初疑风陨箨,骤雨来莽苍。乍似酒落槽,夜枕听惚恍。鸣禽杂啁哳,物魅乱肸蠁。相依欠林樾,见蔽赖帷幌。范侯惊侧耳,李令笑抵掌。张侯助我懒,不忆税归鞅。云间余仲弟,聊可乐吾党。中和非外物,此理未宜罔。相劝戒勿传,名字遍天壤。撞锺鼎食事,老罢不知飨。但怪一世狂,端如转车辋。能来解幅巾,为子濯泚颡。
  • 作者: 折彦质,朝代: 宋代
    石桥步月公居后,橘井烹茶我在先。
  •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皇皇灵德,经纽万方。承诏揶事,陟降以庄。高冠岌峨,长俩锵洋。嘉承神贶,令闻不忘。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灵鹫山寻下天竺,三生石宛后门通。

    却传昔友彼僧侣,即是后逢此牧童。

    莫讶改头还换面,何须赏月与吟风。

    信然仍弄精魂汉,未识内空内外空。

  • 作者: 徐凝,朝代: 唐代
    年年明月总相似,大抵人情自不同。今夜故山依旧见,班家扇样碧峰东。
  • 作者: 武则天,朝代: 唐代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银凤分明舞迥空,入波无迹总消融。

    最欣宿麦都含润,春雪由来春雨同。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