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换苏印和弟颖叔·其一原文 诗词名句

换苏印和弟颖叔·其一

作者: 蒋之翰朝代: 宋代

换苏印和弟颖叔·其一原文

耻向承平便拂衣,乡邦还得拥旌麾。

昔年曾预儿孙列,投老犹疑笔砚随。

忠义一门均许国,箕裘万石亦遭时。

朝廷虚日方圆任,功业当看帝载熙。

诗词问答

问:换苏印和弟颖叔·其一的作者是谁?答:蒋之翰
问:换苏印和弟颖叔·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换苏印和弟颖叔·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蒋之翰的名句有哪些?答:蒋之翰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2. 自注:伯考太尉凡有撰述,翰与颖叔必预检阅,或口授书之。

参考注释

承平

太平;持久太平

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汉书·食货志》

承平日久

拂衣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 杜预 注:“拂衣,褰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难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2).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孔 慨然曰:‘……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谷神子 《博导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那班门客才晓得他是 崔 魏 逆党,不待曲终,拂衣散尽。”

(3).振衣而去。谓归隐。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 首阳 ,拂衣高谢。”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唐 王维 《送张五归山》诗:“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态纷紜,半生尘里朱颜老;拂衣不早,看罢傀儡闹。”

乡邦

(1).家乡。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乞朝见表》:“今復还父母之乡邦,逼桑榆之晷刻,解冠归老,决在此行。” 秦牧 《漫记端木蕻良》:“当时大都怀着深广的忧愤写版图的变色,乡邦的灾难。”

(2).指同乡的人。《后汉书·度尚传》:“ 徐 字 伯徐 , 丹阳 人,乡邦称其胆智。” 清 戴名世 《上刘木斋先生书》:“﹝ 名世 ﹞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而乡邦之间,骨肉之际,横逆百端,迂愚固陋,莫必其命。”

旌麾

(1) 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

大破遂军,得其旌麾。——《三国志·夏侯渊传》

(2) 借指军队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昔年

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儿孙

(1) 儿子和孙子

(2) 泛指后代

投老

(1).垂老;临老。《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柰何肆忿於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 夷 投老以长饥, 回 早夭而又贫。” 宋 杨万里 《周子及监簿挽诗》:“投老欣相得,论心恨轻迟。” 清 金农 《题何山人琦活埋庵十韵》:“急喉 何居士 ,投老乐湛湛。”

(2).告老。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实望投老,得尽田里骨肉之欢。” 唐 牟融 《处厚游杭作诗寄之》:“念我故人劳碌久,不如投老卧沧洲。”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投老归湖,皇恩浩荡,閒身得伴鱼竿。”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诗孙投老 吴下 ,巖壑把名鎸。”

犹疑

见“犹豫”

笔砚

亦作“ 笔研 ”。1.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2).指文墨书写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苦心笔砚二十餘年,偕计而试者,亦仅十年,心破魂断,以望斯举,今復无名,岂不终无成乎?” 宋 刘攽 《遣闷》诗之一:“若能全疗诗书癖,用底聊均笔砚劳。”

忠义

(1) 忠心和义气

忠义之士

(2) 指有忠心和义气的人

表彰忠义

一门

(1).一道门户。《左传·定公十年》:“每出一门, 郈 人闭之。”《汉书·申屠嘉传》:“ 错 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

(2).一条门路;一个途径。《商君书·说民》:“塞私通以穷其志,启一门以致其欲。”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丈夫在富贵,岂必守一门。”《朱子语类》卷三九:“只有此一门,舍此则无从可仕,所以 颜 、 閔 寧不仕耳。”

(3).一族;一家。《韩非子·八经》:“下不一门,大臣不拥。”《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 唐 杜甫 《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 京兆 先时杰,琳瑯照一门。”《水浒传》第五十回:“﹝ 李逵 ﹞把 扈太公 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 清 郑燮 《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曹 氏父子, 萧 家骨肉,一门之内,大小殊轨。”

(4).一个来源。《淮南子·原道训》:“万物之总,皆閲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

(5).犹言一类。 晋 张华 《游猎篇》:“荣辱浑一门,安知恶与美。” 清 刘毓崧 《古谣谚序》:“ 臧 氏 懋循 之《诗所》、 郭 氏 子章 之《六语》,则謡谚并收,然皆以謡谚各列一门,而非以謡谚特编一集。”

(6).一种风格;一个派别。《南齐书·刘绘传》:“ 绘 为后进领袖,机悟多能。时 张融 、 周顒 竝有言工, 融 音旨缓韵, 顒 辞致綺捷, 绘 之言吐,又顿挫有风气。时人为之语曰:‘ 刘绘 贴宅,别开一门。’”《西游记》第二回:“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

(7).一件,一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一门亲事,十分指望着九。”《红楼梦》第一二○回:“叫他配一门正经亲事,再多多的陪送他些东西。” 老舍 《正红旗下》三:“ 福海 二哥大概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决定自己也去学一门手艺。”

(8).方言。一直;一个劲儿。 梁斌 《红旗谱》十三:“ 二贵 离不得哥哥,他们自小儿在一块长大,这一去,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只是一门里哭。”

许国

谓将一身奉献给国家,报效国家。《晋书·陆玩传》:“诚以身许国,义忘曲让。” 唐 柳宗元 《冉溪》诗:“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復为身谋。” 蔡锷 《致潘惠英书》:“余素抱以身许国之心,此次尤为决心,万一为敌贼暗算,或战死疆场,决无所悔。”

箕裘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孔颖达 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晋书·陈寿司马彪等传论》:“咸能综缉遗文,垂诸不朽,岂必克传门业,方擅箕裘者哉!” 宋 楼钥 《送张子宓分教澧阳》诗:“君家世为儒,青箱袭箕裘。”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童儿暗毒》:“愿爹爹百岁寿高,养童儿箕裘承绍。” 欧阳予倩 《晴雯补裘》第二场:“ 贾母 :箕裘付与儿孙辈,我自含饴乐余年。”

万石

(1).《汉书·石奋传》:“ 奋 长子 建 ,次甲,次乙,次 庆 ,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於是 景帝 曰:‘ 石君 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凡号 奋 为 万石君 。”后因以“万石”指 汉 石奋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惠施 以之辩给, 万石 以之訥慎。”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 万石 周慎,安亲保荣。”

(2).指一家有五人官至二千石或一家多人为大官者。《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延年 兄弟五人皆有吏材,至大官, 东海 号曰‘万石 严嫗 ( 延年 母)’。”《新唐书·张文瓘传》:“﹝ 张文瓘 ﹞四子: 潜 ,为 魏州 刺史; 沛 , 同州 刺史; 洽 ,卫尉卿; 涉 ,殿中监。父子皆至三品,时谓‘万石 张 家’。”《宋史·廖刚传》:“﹝ 廖刚 ﹞子四人: 迟 、 过 、 遂 、 遽 ,仕皆秉麾节,邦人号为‘万石 廖 氏’。”

(3). 汉 代三公别称万石。后泛指官职高的人。 唐 颜师古 《百官公卿表》题解:“ 汉 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穀。” 唐 元稹 《追封孔戣母韦氏等》:“ 潁考叔 食美而思遗其亲,此孝子不违於一饭也。而况於万石在前,累茵在侧,慰心不及,非赠而何?” 宋 叶适 《致政通直钱公挽歌词》:“好儿须万石,广厦剩千间。” 清 吴伟业 《武林谒同门张石平》诗:“二 室 才名官万石, 两河 财赋导三江。”

遭时

(1).谓遇到好时势。《庄子·徐无鬼》:“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 成玄英 疏:“以前诸士遭遇时命,情随事迁,故不能无为也。”《周书·薛憕传》:“此年少极慷慨,但不遭时耳。”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顾都御史声望》:“虽公遭时得君之盛,要亦有慴服弹压之实焉。”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五:“遭时固不易,推心尤独难。”

(2).指所遭遇的时势。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既克反葬,遭时艰难,百口偕行,避地 江 濆。”

朝廷

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齐策》

吾恐上负朝廷,下愧吾师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虚日

空闲的日子;间断的日子。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五:“村民见之,以鱼鱣非树中之物,咸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祀,未尝虚日,因遂名 鱣父庙 。”《宋史·食货志上三》:“祖宗建立 真 、 楚 、 泗州 转般仓,一以备中都缓急,二以防漕渠阻节,三则纲船装发,资次运行,更无虚日。” 明 刘基 《送道士张玄中归桐柏观》诗序:“ 至正 甲午,予来 会稽 ,因得与群士大夫为 宝林 之游,而赋诗倡和,无虚日焉。” 清 曹寅 《戏题王安节画》诗:“风泉浩浩无虚日,但起诗情是俗人。”

赶集的日子。 宋 陆游 《江亭》诗:“野市逢虚日,江亭候暮潮。”

方圆

(1) 指定半径范围内的面积

20公里方圆之内的40个内湖

(2) 围绕;在…周围地

这个湖方圆一里,宽半里

功业

(1) 功勋与事业

千秋功业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士农工商所从事的事业或工作

民勤于力则功业牢

(3) 工作的成绩,成果

帝载

帝王的事业。《书·舜典》:“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官揆,亮采惠畴。” 孔 传:“载,事也。”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匡復帝载,万国以绥。” 唐 张九龄 《大唐裴公碑铭序》:“虽远大是图,而近识莫误;学探帝载,何事小名!”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李覯,朝代: 宋代
    遥闻金在沙,知是虚名号。世人方竞奢,何兹有遗宝。
  • 作者: 李复,朝代: 宋代
    晨炊未登盘,饥肠已戚戚。欲问堂上人,先闻发歎息。苟念一饷饥,况艰终岁食。茫茫九州间,几人悲罄室。吾欲呼天工,驱雷驾云龙。十日一风雨,五谷千常丰。佩刀化为农,孙哺百岁翁。完助阴阳功,不顾吾盘空。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盐官三载重经临,两字安澜实廑心。

    驻辇春风弃清暇,果然城市有山林。

  • 作者: 释永颐,朝代: 宋代
    数峰相对夕阴遮,新占书堂旧竹斜。地冷石阶秋菊小,一丛开得两三花。
  • 作者: 孙应时,朝代: 宋代
    露门劝学首群公,石室还来复古风。垂世文章崔蔡石,济时勋业管萧中。持平愿取乘舟势,纳约先看补衮功。力巩皇图知有道,先生心事与天通。
  • 作者: 陶弼,朝代: 宋代
    南极诸蛮傲典刑,斗门时复见飞星。君王仁恕将军老,五十溪州六万丁。
  • 作者: 秦观,朝代: 宋代
    一隔音尘月屡迁,忽收来问涕潸然。栖迟册府吾如昨,流落江村汝可怜。梦里漫成池草句,愁来空诵棣华篇。卑飞暂尔无多恨,会有高风送上天。
  • 作者: 裘万顷,朝代: 宋代
    旧日骊山宫殿中,玉妃无数舞衫红。只因归去蓬莱后,梦作寒花笑北风。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急雨初过天宇湿,大星磊落才数十。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徘徊欲睡复起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 作者: 陈渊,朝代: 宋代

    区区千里为浮名,小隐终惭郑子真。

    双阙几时瞻北极,万山无处望南闽。

    尊前壮士今如梦,胯下真王迹已尘。

    共俯淮流追往事,玉蟾依旧水粼粼。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