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踵息斋原文 诗词名句

踵息斋

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踵息斋原文

物之有知者恃息,物之有息知为贼。
天长地久载元气,天地无心故无极。
君知一身谁主持,六尘缘影工伎儿。
发生变幻不暂止,令汝鼻息无停时。
喘呼呀呷生至死,去今已远何由归。
真人嗒然吾丧我,能使炎火为寒灰。
中空无宰气不使,内自升降如灵龟。
深之又深乃至踵,根深蒂固凝不动。
超然内外无死地,梨枣华实龙虎用。
真人示我尺素书,万卷丹经不劳诵。
他年绿发对铜狄,却视吾斋真作梦。

诗词问答

问:踵息斋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踵息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有知

有知觉;有知识。《礼记·三年问》:“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人之质所以异木质者,以其有知耳。” 唐 韩愈 《复志赋》:“昔余之既有知兮,诚坎軻而艰难。”

恃息

凭借气息。《庄子·外物》:“物之有知者恃息。” 宋 苏轼 《送蹇道士归庐山》诗:“物之有知盖恃息,孰居无事使出入。”

天长地久

天地的存在最为长久。用以比喻情感、友谊等与天地共存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长恨歌》

元气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2) 精神;精气

(3) 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气大伤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无极

(1).无穷尽;无边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女怨无终。” 汉 枚乘 《七发》:“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 唐 元稹 《奉和窦容州》:“自叹风波去无极,不知何日又相逢?” 王西彦 《乡下朋友》:“广大无极的田园景色,简直叫人无暇接收。”

(2). 中国 古代哲学中认为形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其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老子》:“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归於无极。” 宋 周敦颐 《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璵姑 拍掌大笑道:‘我明白了!势力尊者就是儒家説的个无极,上帝同 阿修罗王 合起来就是个太极。’” 郭沫若 《集外(一)·创造者》:“本体就是他,上帝就是他,他在无极之先,他在感官之外。”参见“ 太极 ”。

(3).布名。《隶释·汉国三老表良碑》:“今特赐钱十万,杂繒卅匹,王具剑、佩书刀、綉文印衣、无极手巾各一。”《后汉书·马援传》“﹝ 公孙述 ﹞更为 援 制都布单衣” 李贤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都致、错履、无极,皆布名。”

一身

(1) 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个人

孑然一身

主持

(1) 负责掌握或处理

主持日常工作

(2) ∶担任会议主席

主持会议

他主持每周的讨论会

(3) 坚持;维系

一力主持

(4) 即住持。负责掌管寺院者的职称

尘缘

佛教、道教谓与尘世的因缘。 唐 韦应物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佳士亦栖息,善身絶尘缘。”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赋鹤》:“端只为爱河慾海起波涛,名韁利锁不能逃,这尘缘怎消?”《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原是天上 苟元帅 ,尘缘已满,众将请他上天归班,非击死也。” 清 姚鼐 《徐半山桂》诗:“已将僧祴谢尘缘,犹有深情拜杜鹃。”《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这么说来,老先生是情愿斩断尘缘,皈依我佛的了。”

伎儿

指歌舞艺人。《百喻经·伎儿作乐喻》:“譬如伎儿王前作乐,王许千钱,后从王索。”《新唐书·于志宁传》:“又宫中数闻鼓声,太乐伎儿輒留不出,往年口敕丁寧,殿下可不思之?” 清 吴伟业 《王郎曲》:“梨园子弟爱传头,请事 王郎 教絃索,耻向王门作伎儿,博徒酒伴贪欢謔。”

发生

(1) 原来不存在的事情出现了

发生事故

村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2) 出现

成功的婚姻不会自动发生,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3) 产生、兴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变幻

常常发生没有规律地改变

阿尔卑斯山上阳光的变幻状态

鼻息

鼻腔呼吸时的气息

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后汉书·袁绍传》

仰人鼻息

喘呼

喘息呼号。 唐 卢肇 《汉堤》诗:“於惟餘甿,饥伤喘呼。”

呀呷

吞吐开合貌。《文选·木华<海赋>》:“轻尘不飞,纤萝不动;犹尚呀呷,餘波独涌。” 李善 注:“呀呷,波相吞吐之貌。” 唐 李白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诗:“双鳃呀呷鰭鬣张,跋剌银盘欲飞去。”《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龑》:“﹝ 刘龑 ﹞每视 * ,则不胜其喜,不觉朵颐,垂涎呀呷,人以为真蛟蜃也。” 清 钱谦益 《黄山游记》二:“雨止,泉益怒,呀呷撞胸,如杵在臼。”

至死

到死

一直卧床至死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真人

(1) 亲身和活着的人

在银幕上…但决非真人

(2) 道教称有养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称号

嗒然

形容懊丧的神情

嗒然若丧

炎火

(1).烈火。《诗·小雅·大田》:“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雷霆虎步,并集虏庭,若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北齐书·魏收传》:“射千金之产,邀万钟之秩,投烈风之门,趣炎火之室。”

(2).传说中的火焰山。《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大山名曰 昆仑之丘 ……其下有 弱水之渊 环之,其外有 炎火之山 ,投物輒然。”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经营 炎火 而浮 弱水 兮,杭絶浮渚而涉流沙。” 唐 玄奘 《进<西域记>表》:“遂苑 弱水 而池 濛汜 ,圃 炎火 而照积冰。”

寒灰

(1).犹死灰。物质完全燃烧后留剩的灰烬。《三国志·魏志·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燋烂,起烟於寒灰之上,生华於已枯之木。” 金 元好问 《甲午除夜》诗:“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復燃。”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这笑容使我想到一盆雪白的寒灰,煨着晕红的烬余的炭火,用它最后的生命在向人输温送暖。”

(2).比喻不生欲望之心或对人生已无任何追求的心情。 五代 齐己 《答无愿上人书》诗:“ 郑生 驱蹇 峴山 迴,传得 安公 好信来。千里阻修俱老骨,八行重叠慰寒灰。” 宋 陆游 《余年四十六入峡忽复二十三年感怀赋长句》:“已把痴顽敌忧患,不劳团扇念寒灰。” 明 唐顺之 《与尚仰山巡按书》:“况今縗絰纔终,哀魂未返,兼之年过五十,老丑尽见,寒灰槁木,久甘不齿於人羣;束带整冠,岂宜再尘於仕路。”

(3).指尸体或棺椁年久朽烂化成的泥土。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八:“昔时 闽 越 王,宫闕列高臺。今日重泉下,玉槨化寒灰。”

(4).谦辞。谓己无用。 唐中宗 陆景初 等《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帝歌难续仰昭回,微臣捧日变寒灰。” 唐 杨汝士 《和段相公夏登张仪楼》:“远山标宿雪,末席本寒灰。陪赏今为忝,临欢敢诉杯。”

(5).指葭灰。古人烧苇膜成灰。分置十二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节候。某一节候至,相应律管中的葭灰即自行飞出。 唐 元稹 《春六十韵》:“节应寒灰下,春生返照中。未能消积雪,已渐少回风。”

空无

(1).佛教语。谓一切事物从因缘生,唯心所造,了无自性。《维摩经·菩萨行品》:“观於空无而不捨大悲。”

(2).指虚无之境。 晋 陶潜 《归园田居》之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不使

不顺从。《墨子·非命下》:“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三》:“《尔雅》:使,从也。天鬼不从,犹上文言上帝不顺耳。”《汉书·外戚传·赵皇后》:“少主幼弱则大臣不使。” 颜师古 注:“不使,不可使从命也。”《后汉书·庞参传》:“今苟贪不毛之地,营恤不使之民,暴军 伊吾 之野,以虑三族之外,果破 凉州 ,祸乱至今。”

升降

(1).登高与趋下。《魏书·安定王休传》:“至乃居冈饮涧,井谷秽杂,昇降劬劳,往还数里。”

(2).上前与后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於準的,揖让昇降,以行礼焉。”

(3).升进与黜退。 南朝 齐 张充 《与尚书令王俭书》:“从横万古,动默之路多端;纷纶百年,昇降之徒不一。”

(1).上升下降。《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门隧。”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以其位之升降,为其任之烦简。”

(2).盛衰。《书·毕命》:“道有升降,政由俗革。” 蔡沉 集传:“有升有降,犹言有隆有汚也。”《新唐书·吕才传》:“故知荣辱升降,事关诸人,而不由於葬。”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大夫称子》:“於此可以见世之升降焉,读《春秋》者,其可忽诸?”

(3).指数量的增减。《新唐书·食货志一》:“然是时天下户未尝升降。”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大钱》:“古今之言泉币者多矣,是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

(4).评议高低优劣。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因与纵谈诗道,升降流别,盖十而合者又七八焉。”

(5).谓忐忑不安。《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

(1).上升下降。《楚辞·离骚》:“陞降以工下兮,求榘矱之所同。”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凭云陞降,从风飘零。”

(2).官职的升迁与黜免。《明史·选举志三》:“又以事之繁简,与歷官之殿最,相参互覆,为等第之陞降。”《平山冷燕》第一回:“圣旨一宣,早有礼部尚书出班奏道:‘督学府县官,即从得才失才为陞降,如此则是寓搜求于制科,又不失才,又不碍制,庶为两便。’”

灵龟

(1).龟的一种。蠵之别名。《尔雅·释鱼》:“二曰灵龟。” 郭璞 注:“ 涪陵郡 出大龟,甲可以卜,缘中文似瑇瑁,俗呼为灵龟。即今觜蠵龟,一名灵蠵,能鸣。”《墨子·亲士》:“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2).泛指用以占卜的大龟。

(3).有灵应的龟兆。《易·颐》:“舍尔灵龟,观我朶颐。” 孔颖达 疏:“灵龟,谓神灵明鉴之龟兆。”

(4).神龟。《文选·曹植<七启>》:“假灵龟以託喻,寧掉尾於涂中。” 李善 注:“《庄子》曰: 楚王 使大夫往聘 庄子 。 庄子 曰: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南唐 李中 《鹤》诗:“好共灵龟作儔侣,十洲三岛逐仙翁。” 清 金农 《寒夜过荆山人山居》诗:“想见苦吟风烛下,灵龟屏息玉蟾枯。”

(5).比喻有才之士。 唐 元稹 《酬李六醉后见寄口号》:“潦倒惭相识,平生颇自奇。明公将有问,林下是灵龟。”

(6).指金钱龟。因其小巧玲珑,故称。 前蜀 贯休 《再逢虚中道士》诗之二:“囊里灵龟小似钱,道伊年与我同年。”

乃至

(1) 甚至

全城军民乃至老弱妇孺都参加了抢险护堤

(2) 也说“乃至于”

根深蒂固

(1) 根基牢固,不可动摇

银杏树根深蒂固,抗风力很强,是扩大绿化面积、治理山河的优良树种

(2) 已变成性格的中心,难于或不能改变、减少或消灭

根深蒂固的恶习

他这种轻视群众的错误观念,为什么会如此根深蒂固呢?

超然

(1) 超脱世俗

历史家所必需的超然态度

(2) 怅惘的样子

超然不对

内外

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地;大约;近似

五十年内外

死地

无法生存的危险境地;绝境

置之死地而后生

枣华

枣树开花季节。泛指初夏。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脉证杂比略例三之十七》:“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者,枣华而死。”

龙虎

(1) 形容皇帝的气派

(2) 比喻英雄豪杰

皆为龙虎。——《史记·项羽本纪》

素书

(1).古人以白绢作书,故以称书信。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唐 杜甫 《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 明 王錂 《春芜记·诉怨》:“怎不仗青鸞传素书,打叠下屠龙计,想鶯儔自可期。” 清 吴伟业 《鲞鹤》诗:“ 丁令 师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

(2).兵书名。旧题 汉 黄石公 撰, 宋 张商英 注。以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主旨,取 老子 之说为注释。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或疑为 张商英 所伪托。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经史一》:“世多指兵书《三略》为 黄石公 所传之书。 宋 张商英 曰:‘非也。 晋 乱,有盗发 子房 塚,于玉枕中获此书六篇,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祕戒,不许妄传,世所谓素书是也。’”

(3).泛指一般道书。 宋 苏轼 《次韵回先生》之一:“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 黄公 觅《素书》。” 清 黄鷟来 《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底事披《素书》,无暇祀 黄石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素书》是用朱墨写在白绢上的道书。”

(4).书籍。《周书·张轨传》:“ 轨 性清素,临终之日,家无餘财,唯有素书数百卷。” 唐 许浑 《姑熟官舍》诗:“草生官舍似閒居,雪照南窗满素书。” 元 汪元亨 《沉醉东风·归田》曲:“怕缠手焚了素书,懒钻头拽倒茅庐。”

卷丹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叶披针形。花下垂,橘红色,上有紫黑色斑点,向外反卷,故名。我国 长江 下游各地多栽培供观赏。花含芳香油,可提取卷丹花浸膏。地下鳞茎似百合,可供食用,亦供药用。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百合》、 清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蔬·卷丹》。

他年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铜狄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 秦始皇 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五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 临洮 ……是岁 始皇 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后因称“铜人”为“铜狄”。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铜狄分形,肃严扃於左序。” 金 刘迎 《赠人》诗:“ 蓬莱 咫尺三万里,铜狄因循五百年。” 郁达夫 《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觴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陈师道,朝代:宋代
    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微微交济泺,历历数青徐。朴俗犹虞力,安流尚禹谟。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单于若问君家世,说与教知。便是红窗迥底儿。
  • 作者:佚名,朝代:元代
    问柳寻芳,惜花怜月,心狂荡。名姓高扬,处处人瞻仰。  【混江龙】樽前席上,偶然相遇俏萧娘。闲通局肆,善晓宫商。樊素口偏宜歌《白雪》,小蛮腰遍称舞《霓裳》。妖娆相。花无宿艳,玉无温香。  【醉中天】行院都皆赏,女伴每尽伏降。宝髻钗攒金凤凰,万种风流相。一见了教人断肠,可憎模样,宜梳宜画宜妆。  【金盏儿】性温良,貌非常。晓诗书通合刺知棋象,兰心蕙性世无双。蛾眉频扫黛,宫额淡涂黄。半弯罗袜窄,十指玉纤长。  【后庭花煞】有精神有伎俩,诸余里忒四行。出格心肠俏,过人手段强。细思量,风流模样,少个的亲心爱画眉郎。 赠妓  淡扫蛾眉,粉容香腻,娇无力。绿鬓云垂,旖旎腰肢细。  【混江龙】性资聪慧,对着这
  • 作者:胡澹翁,朝代:宋代
    赤鱼白蟹何足数,风味未可松江钙。
  • 作者:毛滂,朝代:宋代
    烟岫供寒翠,风帘舞小晴。短墙分竹色,虚户纳松声。弄笔云窗暖,煎茶玉醴轻。端知孤桧月,独伴夜禅清。
  • 作者:姚合,朝代:唐代
    明明复夜夜,胡子即成翁。唯是真知性,不来生灭中。
  • 作者:汪元量,朝代:宋代
    南朝千古伤心事,每阅陈编泪满襟。我更伤心成野史,人看野史更伤心。
  • 作者:敦煌曲子,朝代:唐代

    姨母专承事,耶输相逐行。

    太子无心恋色声。

    岂能听。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三尸素所灭,二竖胡为作。

    予告遂颐和,还乡谚如约。

    陛辞意恳款,请诗应允诺。

    怜汝身日羸,壮汝神犹铄。

    达生有至论,庸医无大药。

    辟谷方赤松,先难后原乐。

  • 作者:黄庭坚,朝代:宋代
    张侯温如邹子律,能令阴谷黍生春。有齐先君之季女,十年择对无可人。箕帚扫公堂上尘,家风孝友故相亲。庙中时荐南涧蘋,儿女衣袴得补纫。两家俱为白头计,察公与人意甚真。吏能束缚老奸手,要使鳏寡无颦呻。但回此光还照己,平生倦学皆日新。我提养生之四印,君家所有更赠君。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无可简择眼界平,不藏秋毫心地直。我肱三折得此医,自觉两踵生光辉。团蒲日静鸟吟时,炉薰一炷试观之。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