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吕公洞原文 诗词名句

吕公洞

作者: 王弘诲朝代: 明代

吕公洞原文

青蛇拂袖气横秋,元洞留题可自由。

莫道红尘人少识,松边隐约见华州。

诗词问答

问:吕公洞的作者是谁?答:王弘诲
问:吕公洞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吕公洞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王弘诲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弘诲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参考注释

青蛇

(1).青色的蛇。《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大人之国 , 釐 姓,黍食,有大青蛇、黄头、食麈。”《元史·刘秉直传》:“有青蛇蜿蜒而出,观者异之,辞神而还,行及数里,雷雨大至。”

(2).古宝剑名。亦泛指剑。 唐 白居易 《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彼戮鲸鯢与截犀兕,未若我提青蛇而斩白蛇。”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则是这袖里青蛇胆气粗,怕甚么妖精物。”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观潮》:“青虵袖里藏,白鹤云中放,乾坤一壶春自广。”

拂袖

亦作“ 拂褏 ”。1.甩动衣袖。表示愤怒、不悦。《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崔铉》:“初 李石 镇 江陵 ,辟为戎卒,一旦拂袖而去。”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范吕不合》:“ 陈石斋 力修 与 陈叔方 争军赏於都堂省,拂袖径出。”《明史·王绂传》:“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霑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輒拂袖起,或闭门不纳。” 郭孝成 《山西光复记》:“ 李 大声曰:‘余游歷东西洋,外国革命事业,知甚悉。汝等如此行为,余决不愿与闻。’拂袖而出。”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三五》:“我说,我是愿意人对我反抗,不合则拂袖而去的。”

(2).谓因不悦而离去。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及是 章丞相 反,不揖客,行入舍,褫其公裳,特易以道服而后出。 鲁公 方趋上,适见之,则亟索去…… 章 以手掠公,目使留,致恳到。会荐汤而从者以骑至,故公得而拂褏。”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清操独介然,片言便拂袖。”

(3).借指引退、归隐。 金 王若虚 《清虚大师侯公墓碣》:“师下车未浹旬,以状上闻,益获蠲免,众赖其庇。已而拂袖栖迟於 洧川 。” 元 贡奎 《高侯画桑落洲望庐山》诗:“日夜千帆万柁过未已,谁肯拂袖同寂寥。”

(4).掠过衣袖;舒展衣袖。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磯。花飞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併觉忘归。” 宋 谢逸 《蝶恋花》词:“豆寇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元 萨都剌 《峨眉云歌》:“酒酣拂袖堕秋水,但觉满座光嶙峋。”《水浒传》第三八回:“﹝ 宋江 ﹞再饮满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

横秋

(1).充塞秋天的空中。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唐 李白 《悲清秋赋》:“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 宋 范仲淹 《和运使舍人观潮》之一:“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

(2).形容人的气势之盛。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更著仙人紫綺裘。” 明 屠隆 《昙花记·严公冤对》:“英雄盖世气横秋,一旦淹淹作 楚 囚。”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六篇:“他( 曾补人 )的年纪其实和我不相上下,然而先生之气之横秋也,实足以上咸五而下尊三,自比 克来曼梭 ,自比吾家 国藩 ,或许还是他的客气吧?”

(3).形容老气。 朱自清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老气了!”

(4).比喻美女的眼睛。秋,秋水。比喻女子眼神。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叙别》:“脸似芙蓉腰似柳,眼波湛湛横秋。”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目》:“盖闻朱颜既醉,最怜炯炯横秋。”

留题

参观或游览时写下观感、意见等

留题本

自由

(1) 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

汝岂得自由。——《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自由的国家和民族

认为过独身生活要比结婚的人生活自由得多

(2) 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

*

信仰自由

出版自由

(3) 哲学上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

红尘

(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隐约

(1).困厄;俭约。《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飢渴隐约,犹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 陈鼓应 注:“隐约含有逼困之意。”《楚辞·严忌<哀时命>》:“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王逸 注:“言己放於山泽,隐身守约。”《后汉书·赵典传》:“ 典 少篤行隐约,博学经书。” 李贤 注:“隐,静也。约,俭也。” 宋 曾巩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2).谓义深而言简。《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司马贞 索隐:“谓其意隐微而言约也。” 张守节 正义:“《诗》《书》隐微而约省者, 迁 深惟欲依其隐约而成其意志也。” 宋 欧阳修 《谢氏诗序》:“ 希孟 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

(3).依稀不明貌。 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帝城犹隐约,家国无处所。” 唐 韩愈 《次硖石》诗:“试凭高处望,隐约见 潼关 。” 洪深 《赵阎王》第二节第三幕:“这已在林子中,远处鼓声隐约可闻。”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张以宁,朝代: 明代
    君家重峰下,我家大溪头。君家门前水,我家门前流。我行久别家,思忆故乡水。何况故乡人,相见六千里。十年在扬州,五年在京城。不见故乡人,见君难为情。见君情尚尔,别君奈何许?送君遽不堪,忆君良独苦。君归过溪上,为问水中鱼。别时鱼尾赤,别后今何如?
  • 作者: 李彭,朝代: 宋代

    田园本地著,耕耘不忘初。

    修桑复浴种,力作共征输。

    荣名愧八俊,典学欣三馀。

    安敢望挽汲,云林当晏如。

  • 作者: 释心月,朝代: 宋代
    来日台山大会斋,隔身句子绝安排。如今已落无闻手,双放双收机莫偕。
  • 作者: 黄庭坚,朝代: 宋代
    贫贱难安处,别离更增悲。经营动北征,慈母待春衣。短菙驱瘦马,青草牧中嘶。送行不知远,可忍独归时。太华物华春,街柳啭黄鹂。九衢生紫烟,到家使人迷。知音者谁子,倦客无光辉。王侯不可谒,秣马兴言归。岂无他人游,不如我埙箎。陈书北窗下,此自有余师。
  • 作者: 苏辙,朝代: 宋代
    始余于官舍营东轩,彭城曹君焕子文,自浮光访余于高安,道过黄冈,家兄子瞻以诗送之曰:“君到高安几日回,一时抖薮旧尘埃。赠君一笼牢收取,盛取东轩长老来。”君过庐山,见圆通知慎禅师,出诗示之。师尝与余通书,见之欣然。明日谓君:“昨见黄州诗,通夕不寐,以一偈继之,曰:‘东轩长老未相逢,却见黄州一信通。何用扬眉资目击,须知千里事同风。’吾野人,不能数为书,君为我诵之而已。”君既至,未暇及此。客有自庐山至者,曰:“慎师送客出门,还入丈室燕坐而寂。”君乃具道其事。余感之,作二绝。其一以答子瞻,其二以答慎也。东轩正似虚空样,何处人家笼解盛。纵使盛来无著处,雪堂自有老师兄。〈子瞻新筑东坡雪堂。〉檐头挑得黄州笼,
  • 作者: 虞世南,朝代: 唐代

    飞来双白鹤,奋翼远凌烟。俱栖集紫盖,一举背青田。
    飏影过伊洛,流声入管弦。鸣群倒景外,刷羽阆风前。
    映海疑浮雪,拂涧泻飞泉。燕雀宁知去,蜉蝣不识还。
    何言别俦侣,从此间山川。顾步已相失,裴回各自怜。
    危心犹警露,哀响讵闻天。无因振六翮,轻举复随仙。

  • 作者: 李曾伯,朝代: 宋代
    九重怀井络,一字侈奎章。来者思冰檗,其毋顷刻忘。
  • 作者: 陈与义,朝代: 宋代
    庭柏不受寒,依然照人绿。雾收晨光发,可玩不可掬。道人方出定,不复辨羊鹿。微云度遥天,一笑立於独。嗟予晚闻道,学看传灯录。三生蠹书鱼,万卷今可束。毂虽已破碎,犹欲大其幅。是身堪底用,况乃五斗粟。自从识师面,日月几转毂。受师炉中烟,无处著荣辱。周妻与何肉,恨我未免俗。从今谢百事,请作 * 缩。却笑长沙传,区区问淹速。聊将非舌言,往和无谱曲。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新河去岁始安澜,秋报睢州堤又漫。

    无事未能两载隔,有愁那得一心宽。

    天然忽报合龙信,神佑应怜众力殚。

    叙吏恤民施次第,肯因已慰忘他难。

  • 作者: 强至,朝代: 宋代
    汉世最优文学掾,因君官称复荣今。青春事业收名路,白首光华照士林。风月每邀花底醉,乾坤共老水边吟。安车正好追先烈,子舍唯增二百金。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