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雨原文 诗词名句

作者: 晁公溯朝代: 宋代

雨原文

浮云起层阴,空中薄为雾。
檐端雨声寒,客子念迟暮。
祝融如昨日,白帝已更御。
寒声傍络纬,秋意入庭树。
六龙疾其驱,岁月不吾与。
妇子催授衣,荒城闻砧杵。

诗词问答

问:雨的作者是谁?答:晁公溯
问: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公溯的名句有哪些?答:晁公溯名句大全

晁公溯雨书法欣赏

晁公溯雨书法作品欣赏
雨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层阴

(1).指密布的浓云。 唐 李商隐 《写意》诗:“日向花间留返照,云从城上结层阴。” 宋 文同 《欲雪》诗:“山城蔽层阴,晚照空外灭。”

(2).喻幽深。 元 袁桷 《城南亭》诗:“似闻城南亭,层阴絶尘闤。”

空中

(1) 作为飞机活动的场所

空中优势

(2) 中间是空的

空,使动用法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宋· 苏轼《石钟山记》

客子

旅居异乡的人

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迟暮

黄昏;比喻晚年,暮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迟暮少寝食,清旷喜荆扉。——杜甫《甘林》

迟暮之感

祝融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昨日

昨天

白帝

(1).古神话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 唐 贾公彦 疏:“五帝者,东方 青帝 灵威仰 ,南方 赤帝 赤熛怒 ,中央 黄帝 含枢纽 ,西方 白帝 白招拒 ,北方 黑帝 汁光纪 。”《史记·封禅书》:“ 文公 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 鄜衍 ……於是作 鄜畤 ,用三牲郊祭 白帝 焉。”《晋书·天文志上》:“西方 白帝 , 白招矩 之神也。” 清 曹寅 《巫峡石歌》:“或疑 白帝 前, 黄帝 后, 灕堆 倒决 玉垒 倾;风喣日暴几千载,旋涡聚沫之所成。”

(2).“白帝子”的略语。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赤精 斩 白帝 ,叱咤入 关中 。”参见“ 白帝子 ”。

(3).古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奉节县 东 瞿塘峡 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 水又东逕 鱼復县 故城南,故 鱼国 也…… 公孙述 名之为 白帝 ,取其王色。”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朝辞 白帝 彩云间,千里 江陵 一日还。” 清 《蟂矶孙夫人庙》诗:“悲衔 白帝 生睽隔,恨切 苍梧 死别离。”

(4). 东汉 公孙述 曾改 鱼复县 为 白帝 ,后因以为 述 的代称。 清 顾炎武 《大汉行》:“ 隗王 白帝 何为平, 扶风 马生 真丈夫。”

寒声

(1).寒冬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 唐 朱邺 《扶桑赋》:“巨影倒空而漠漠,寒声吹夜以颾颾。” 宋 杨万里 《霰》诗:“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 清 袁枚 《赤壁》诗:“我来不共吹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2).凄凉的声音。 唐 皎然 《陇头水》诗之一:“ 陇头 水欲絶, 陇 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 唐 高适 《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络纬

虫名。即莎鸡,俗称络丝娘、纺织娘。夏秋夜间振羽作声,声如纺线,故名。 汉 无名氏 《古八变歌》:“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堦。” 唐 李白 《长相思》诗:“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簞色寒。” 清 沉用济 《寄衣曲》:“去年寄衣秋月明,络纬索索窗前明。” 郁达夫 《采石矶》诗:“络纬啼歇疏梧烟,露华一白凉无边。”

秋意

(1).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观和气象。 唐 颜真卿 《赠僧皎然》诗:“秋意 西山 多,别岑縈左次。” 宋 晏殊 《点绛唇》词:“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有相思两字,呼之欲出,秋意裂,冰纹断。” 许地山 《黄昏后》:“满山底岩石、树林、泉水,受着这妙光底赏赐,越觉得秋意阑珊了。”

(2).态度冷淡。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杭 人﹞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冷淡曰秋意,无言默坐曰出神。”

六龙

(1).谓《易》乾卦的六爻。《易·乾》:“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孔颖达 疏:“乾元乃统天之义,言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体。六龙即六位之龙也;以所居上下言之,谓之六位也。”

(2).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为御者。 汉 刘向 《九叹·远游》:“贯澒濛以东朅兮,维六龙於扶桑。” 晋 郭璞 《游仙诗》:“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时变感人思,已秋復愿夏。”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诗:“六龙高徘徊,光景在我裳。” 明 薛蕙 《效阮公咏怀》:“六龙匿西山,蒙汜扬頽波。”

(3).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汉 刘歆 《述初赋》:“揔六龙於駟房兮,奉华盖於帝侧。”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四:“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金鳌山》:“少焉,千乘万骑毕集,始知为六龙临幸。” 吴梅 《步北城狮子山访阅江楼遗址不得》诗:“六龙曾此驻云车,何处重寻帝子家。”

(4).六兄弟的美称。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 宓 六子,皆英挺逸秀,号曰六龙。”《晋书·温羡传》:“父 恭 , 济南 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於世,号曰六龙。”《晋书·卞壸传》:“父 粹 ,以清辩鉴察称。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 卞氏 六龙。”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妇子

(1).妻与子。

(2).指妻子儿女。《诗·豳风·七月》:“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后汉书·孔融传》:“初, 曹操 攻屠 鄴城 , 袁 氏妇子多见侵略。” 宋 王安石 《白日不照物》诗:“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

授衣

(1).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毛 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马瑞辰 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 孔颖达 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 唐 羊士谔 《九月十日郡楼独酌》诗:“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 宋 陆游 《初寒》诗:“伤心到处闻砧杵,九月今年未授衣。”

(2).农历九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亦曰授衣。”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即今授衣天气,风景萧条,砧捣寒溪,蛩吟晚砌。”

(3).谓廷赐锦衣。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十月》:“朔日朝,廷赐宰执以下锦,名曰‘授衣’。其赐锦花色依品从给赐。”

荒城

(1).荒凉的古城。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絶域归舟远,荒城繫马频。” 宋 苏轼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 清 魏荔彤 《马陵道》诗:“荒城夜半喧雷雨,还似当年万弩声。”

(2).指荒坟。 宋 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纍纍乎旷野与荒城?”

砧杵

亦作“碪杵”。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南朝 宋 鲍令晖 《题书后寄行人》诗:“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唐 韦应物 《登楼寄王卿》诗:“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宋 苏轼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诗之二:“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元 商衟 《新水令》套曲:“愁闻砧杵敲,倦听宾鸿叫。”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野宿近荒城,碪杵无声。”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石介,朝代: 宋代
    御爱数峰非拔秀,当时驻跸欲忘还。飞仙急过无真赏,始信明皇不识山。
  • 作者: 李嘉祐,朝代: 唐代
    自小从游惯,多由戏笑偏。常时矜礼数,渐老荷优怜。见主承休命,为郎贵晚年。伯喈文与篆,虚作汉家贤。
  • 作者: 陈造,朝代: 宋代
    顾省辞华分槁乾,簿书堆裹作粗官。客怀止饮仍多病,海气乘秋早戒寒。好语相濡真禁脔,不才持答欠琅玕。从今恶况能排遣,日课君诗一再观。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上弦刚过月临午,便是入宵放彩时。

    分付纤阿轮漫碾,爱看清质得教迟。

  • 作者: 林同,朝代: 宋代
    谨勿第门坏,那容堂庑增。父犹足乎此,我顾莫之承。
  • 作者: 真山民,朝代: 宋代
    抱瓮区区老汉阴,空斋拥鼻日长吟。青山隔截市朝面,白发消磨豪杰心。书即无成休学剑,贵无可买耻言金。情知不入鸳鸾侣,赖有鸥盟尚可寻。
  • 作者: 陈著,朝代: 宋代
    万紫千红各炫名,纷纷儿女哄春荣。屈园秋种无人顾,独遇陶潜气始平。
  • 作者: 释印肃,朝代: 宋代
    我要警昏迷,迷人愈见疾。九年面壁坐,不露一毫厘。法说无可说,机陈不二机。个中若不会,学取须菩提。
  • 作者: 曾国藩,朝代: 清代
    万里关山睡梦中,今朝始洗眼朦胧。云头齐拥剑门上,峰势欲随江水东。楚客初来询物俗,蜀人从古足英雄。卧龙跃马今安在?极目天边意未穷。
  • 作者: 张耒,朝代: 宋代
    稍稍阴霭集,萧肃春寒生。窗灯耿初照,小雨细无声。还来就温炉,依然有故情。燕坐悄无语,军城递远更。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