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大中祥符五岳加帝号祭告八首原文 诗词名句

大中祥符五岳加帝号祭告八首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原文

瞻言太华,奠方作镇。
典册是膺,等威以峻。
上公奉备,祀宗荐信。
介祉万邦,永配坤顺。

诗词问答

问:《大中祥符五岳加帝号祭告八首》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瞻言

有远见的言论。《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 郑玄 笺:“圣人所视而言者百里,言见事远而王不用。”一说,瞻,明见;言,助词,无义。见 高亨 《诗经今注》。

太华

山名。即西岳 华山 ,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南,因其西有 少华山 ,故称 太华 。《书·禹贡》:“ 西倾 、 朱圉 、 鸟鼠 ,至於 太华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曰 太华之山 ,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作镇

镇守一方。《文选·张衡<西京赋>》:“澶漫靡迤,作镇於近。” 刘良 注:“澶漫靡迤,宽长貌。言此原陵为国之近镇。”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藩岳作镇,辅我京室。” 唐 刘禹锡 《代谢平章事表》:“处论道具瞻之地,当总戎作镇之权。”

典册

亦作“ 典策 ”。1.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杨伯峻 注:“典策谓典籍简册。”《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壬辰, 晋 太子 炎 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然而典策之奥,治词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笔之者,斯亦可尚。”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 * 。”

(2).帝王的册命。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以今月令辰,肃膺典册。”《陈书·高祖纪上》:“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 宋 叶适 《宏词》:“朝廷詔告典册之文,当使曲直宏大,敷畅义理,以风晓天下,典、謨、训、誥诸书是也。”

等威

与一定的身分、地位相应的威仪。《左传·文公十五年》:“伐鼓于朝,以昭事神,训民事君,示有等威,古之道也。” 杜预 注:“等威,威仪之等差。”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服牛马以息负步,序等威以镇祸乱。”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凡民人家国之用,制度等威之异,皆为説以处之。”《清史稿·圣祖纪一》:“帝王致治,在维持风化,辨别等威。”

公奉

犹俸禄。奉,通“ 俸 ”。《南史·褚裕之传》:“﹝ 褚球 ﹞仕 齐 为 溧阳 令,在县清白,资公奉而已。”

荐信

(1).进陈实情。《左传·昭公二十年》:“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 杜预 注:“君有功德,祝史陈説之,无所愧。” 杨伯峻 注:“荐信犹言陈其实情。荐,进也,此谓进言。”

(2).荐举介绍的信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我説起要代你在 上海 谋一个馆地,又不知你怎样的才合式,因和他要了一张啟事名片,等你想定了那里,我就代你写一封荐信。”

介祉

大福。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桃梗,梗者,更也,岁终更始,受介祉也。”《旧唐书·张廷珪传》:“宜锡介祉,以答鸿休。” 宋 曾巩 《光禄少卿晁公墓志铭》:“尚兹介祉,维后之成。”

万邦

(1).所有诸侯封国。后引申为天下,全国。《书·尧典》:“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诗·大雅·文王》:“仪刑 文王 ,万邦作孚。” 郑玄 笺:“仪法 文王 之事,则天下咸信而顺之。”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君临万邦,万邦既化。” 唐 白居易 《贺雨》诗:“遂下罪己詔,殷勤告万邦。” 明 张居正 《恭励圣学诗》:“元后辅万邦,绥猷良不易。”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虚数不可实指之例》:“古代邦国狭小, 虞 夏 之交,计有万国,而后世遂有万邦之语。”

(2).泛指众多的国家。 郭沫若 《新华颂·毛 * 的旗帜迎风飘扬》:“我们反抗侵略,睦邻万邦,要保卫世界和平,必须有力量。”

坤顺

《易·坤》:“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孔颖达 疏:“言坤道柔顺,承奉於天以量时而行。”后以“坤顺”称妇女温柔顺从。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宫训》:“宫树槐根隐隐,从地府学成坤顺。”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项安世,朝代: 宋代
    □□□□古,不要世人怜。碧甃千寻绠,朱緪五十弦。鼎来三影句,印脱一心傅。依约云门路,寒驴兀瘦肩。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五日驻山登两度,亟来复亟虑劳人。

    知斯何若斋中坐,却为名山静契神。

  • 作者: 张耒,朝代: 宋代
    志士抱奇策,常苦不得伸。及其利害出,倏已亡其人。今古同此恨,愚智竟谁分。哀哉老任公,英魄久已沦。惟余亭下柏,阅世盘深根。纷纷凡草木,几变秋与春。朝菌与蟪蛄,尽死我独存。任公不及见,见其贤子孙。请君利斯奇,仍复大其门。
  • 作者: 赵师秀,朝代: 宋代
    众境碧沈沈,前峰月正临。楼钟晴听响,池水夜观深。清净非人世,虚空是佛心。却寻来处宿,风起古松林。
  • 作者: 沈佺期,朝代: 唐代
    鸡鸣朝谒满,露白禁门秋。爽气临旌戟,朝光映冕旒。河宗来献宝,天子命焚裘。独负池阳议,言从建礼游。
  • 作者: 释文珦,朝代: 宋代
    山临东郭暮,路转北原斜。此地轻为别,孤蓬不恋家。客程何地尽,离思满天涯。明日重阳至,同谁对菊花。
  • 作者: 张祜,朝代: 唐代
    一径逗霜林,朱栏绕碧岑。地盘云梦角,山镇洞庭心。树白看烟起,沙红见日沉。还因此悲屈,惆怅又行吟。
  • 作者: 林表民,朝代: 宋代
    五载禅林结净缘,又飞一锡过甘泉。晓池洗钵云常润,夜阁繙经月自圆。碧眼谁能庭畔柏,赤身难并社中莲。饱看胜景多佳句,好为闲人寄一篇。
  • 作者: 汪莘,朝代: 宋代
    一旦秋风起洛滨,东归聊复寄鲈莼。如今已在渔乡住,宜与清朝作散人。
  • 作者: 姜特立,朝代: 宋代
    自是山禽侣,徒因语得新。不堪供贵玩,却作李山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