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送张慵庵原文 诗词名句

送张慵庵

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送张慵庵原文

南望闽浙北望淮,山水江东此郡佳。
眼有一尘辜眺览,腹无千古费安排。
剪刀锋快云裁句,练带溪长月系怀。
独见张侯富才思,不同余子醉金钗。

诗词问答

问:送张慵庵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送张慵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方回送张慵庵书法欣赏

方回送张慵庵书法作品欣赏
送张慵庵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江东

古时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区,也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据有江东。——《三国志·诸葛亮传》

避乱江东。——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起兵江东。

割据江东。

一尘

(1).一粒微尘。常喻事物的微小。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虽陋生於万物,若沙漠之一尘。” 唐 聂夷中 《古兴》诗:“片玉一尘轻,粒粟山丘重。”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附上《周易》质疑若干条,一尘勺水,未必无补於高深,或去道尚远,亦示近日学问所到而已。”

(2).道家称一世为一尘。《太平广记》卷四五引 晋 葛洪 《神仙传·丁约》:“儒谓之世,释谓之劫,道谓之尘。” 宋 孙觌 《奉寄沉理问》诗:“可怜仙凡一尘隔,哀乐纷纶殊不极。”

(3).借指相当大的差距。 明 王守仁 《寄邹谦之》书:“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那些作品,即使摹拟到和破落户的杰作几乎相同,但一定还差一尘。”

眺览

纵目观赏。 隋 薛道衡 《从驾天池应诏》诗:“八维穷眺览,千里曳旌旗。” 清 戴名世 《游烂柯山记》:“遂復下至亭上,眺览良久不忍去。”《红楼梦》第十八回:“登楼步阁,涉水缘山,眺览徘徊。”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安排

事先规定的程序

剪刀

切断布、纸、绳等东西用的铁制用具,两刃交错,可以开合

锋快

(1) 刃薄而坚硬

把锋快的刺刀插入敌胸膛

(2) 有力而深刻

句句话锋快,把老谋深算的高参驳得哑口无言

练带

白色熟绢制的带子。《礼记·玉藻》:“士练带,率下辟。” 孔颖达 疏:“士用孰帛练为带。” 孙希旦 集解:“愚谓练,白色熟绢也。” 唐 李贺 《春坊正字剑子歌》:“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王琦 汇解:“诗人用‘练带’字,皆谓带之白者。”

系怀

挂念。 宋 陆游 《读史》诗之四:“可怜赫赫 丹阳 尹,数颗檳榔尚繫怀。”

独见

(1).独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谓能见人所不能见者。《吕氏春秋·制乐》:“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 汉 王充 《论衡·实知》:“儒者论圣人,以为前知千岁,后知万世,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 唐 柳宗元 《天爵论》:“盹盹於独见,渊渊於默识,则明者又其一端耳。”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然而他已怀独见,以为智识阶级独斗政府,革命殊难于成功。”

(2).指一己之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魏晋宋诗》:“予撰五言诗,於 魏 独取 阮籍 为一卷,而别於 鄴中 诸子。 晋 取 左思 、 郭璞 、 刘琨 为一卷……盖予之独见如此。”

(3).独自看见。 唐 杜甫 《石砚》诗:“巨璞 禹 凿餘,异状君独见。”

(4).单独接见。 唐 白居易 《与承宗诏》:“开独见之路,降非常之恩。”

才思

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 韩愈《晚春》

才思敏捷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余子

(1).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 知徐吾 、 赵朝 、 韩固 、 魏戊 ,餘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 杜预 注:“卿之庶子为餘子。”《吕氏春秋·报更》:“ 张仪 , 魏氏 餘子也。” 高诱 注:“大夫庶子为餘子,受氏为 张 。”

(2).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餘子”。《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国有一事,当徵召会聚百姓,则小司徒召聚之。餘子谓羡也。” 孙诒让 正义:“云‘大故,致餘子’者,谓国被灾寇,则发六乡之餘子羡卒,以备守事及追胥也。餘羡既发,则正卒亦发可知。”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此云‘大故,致餘子’。餘子,即民之子弟。《孟子·滕文公篇》所谓餘夫也。故《大司徒》统谓之万民。”《逸周书·籴匡解》:“成年,年穀足……餘子务艺。”《尚书大传·略说》:“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

(3).年幼未服役的男子。《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 成玄英 疏:“弱龄未壮,谓之餘子。” 陆德明 释文:“未应丁夫为餘子。”《汉书·食货志》:“是月,餘子亦在于序室。”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餘子,庶子也。或曰:未任役为餘子。’未任役者是也。幼童皆当受业,岂论嫡庶乎?”

(4).犹后代。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臣将门餘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

(5).官名。《左传·宣公二年》:“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皆官名。” 孔颖达 疏:“则知餘子之官,亦治餘子之政。”

(6).其馀的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柳宗元》:“工诗,语意深切,发纤穠於简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也。”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评杜诗》:“余家有 郑善夫 《批点杜诗》,其指摘疵纇,不遗餘力,然实 子美 之知己。餘子议论虽多,直观场之见耳。”参见“ 餘子碌碌 ”。

(7).谓劫馀之人。 叶叶 《九秋诗·秋望》:“谁成谁败悲餘子,几帝几王付劫灰。”

金钗

(1).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唐 温庭筠 《懊恼曲》:“两股金釵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雍熙乐府·醉花阴·国祚风和太平了》:“两行金釵,最宜素縞。”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金釵敲断都由我,团扇遮羞怕见郎。”

(2).借指妇女。 清 沉起凤 《谐铎·梦中梦》:“今富贵若此,何不广列金釵,以充下陈。” 贺敬之 《放歌集·三门峡歌》:“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

(3).石斛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石斛》。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张埴,朝代:宋代
    我看后村诗,未许后生到。油然真意兴,流出好怀抱。蜂蝶林中花,牛羊原上草。孤村来午馌,小涧生新潦。扶孙行更健,阻雨归不早。买鱼船迸滩,畏虎樵争道。客多待荷花,田少种粳稻。林龙有造化,野鹤无烦恼。中秋月到备,九日鞠上帽。东舍帘酥鹏,西邻绩鬼貌。剖开床头翁,浇沃腹中稿。对灯舞僛僛,抚几歌浩浩。明朝复何事,随意足幽讨。墙下负暄宜,腊前得白好。金穰心愿遂,木刻足迹扫。此乐政无价,吾诗尤是宝。清风百世下,持以见郊岛。持以见郊岛,岂不一绝倒。岂不一绝倒,来迎玉山老。
  • 作者:杨邦乂,朝代:宋代

    溧山兮苍苍,濑水兮汤汤。

    中有贞女,饮冰茹霜。

    于焉击漂,维濑之阳。

    遭壮士兮苦绝粮,赈穷不惜倾壶浆。

    所处既以义,安能计存亡。

    幡然捐佩人不测,下游九土从英皇。

    耿幽光兮贯白日,凛正气兮摩穹苍。

    呜呼!

    世无李太白,此女终弗扬。

    遗风奕奕,山高水长。

    可以敦薄俗,激忠良,千古万古谁颉颃。

  • 作者:张籍,朝代:唐代
    仙观雨来静,绕房琼草春。素书天上字,花洞古时人。泥灶煮灵液,扫坛朝玉真。几回游阆苑,青节亦随身。
  • 作者:释德洪,朝代:宋代

    道夫飞鸟倦知还,一钵安巢又故山。

    无累自然增逸兴,有名终恐废长闲。

    背时生计风烟上,随意园林指顾间。

    应笑市朝争夺者,暗惊清镜失朱颜。

  • 作者:毕仲游,朝代:宋代

    鸡鸣问路行,挟马渡溱洧。

    老树势突兀,指点疑山觜。

    茅茨渐分明,牛马犹昏翳。

    霜落路四平,星沉天若水。

    小民幸安乐,朝廷多贤士。

    食禄乃强颜,流连为妻子。

    吾闻嵇阮辈,放荡形骸弛。

    而我小县中,区区又何理。

  • 作者:陆龟蒙,朝代:唐代
    养和名字好,偏寄道情深。所以亲逋客,兼能助五禽。倚肩沧海望,钩膝白云吟。不是逍遥侣,谁知世外心。
  • 作者:廖厚初,朝代:清代

    时际三冬,喜睹梅花初发甲;

    堂连四代,笑看竹笋又添丁。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高下假山上,廊腰缦转循。

    底须藉金碧,惟是足精神。

    花鸟四时绘,峰峦六法皴。

    人皆解看画,画可解看人。

  • 作者:熊孺登,朝代:唐代
    已被月知处,斩新风到来。无人伴幽境,多取木兰栽。
  • 作者:曹勋,朝代:宋代
    势凌空碧小嶕嶢,秀木成阴映断桥。注意便为庐阜想,摇风最喜水芭蕉。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