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枕石原文 诗词名句

枕石

作者: 方岳朝代: 宋代

枕石原文

短簟相携入薜萝,且容眠石略婆娑。
未曾八月暑如此,何处中秋天最多。
一壑风烟贫受用,百年时序老消磨。
夕阳篱落谁横笛,似识山樵扣角歌。

诗词问答

问:枕石的作者是谁?答:方岳
问:枕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岳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岳名句大全

方岳枕石书法欣赏

方岳枕石书法作品欣赏
枕石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相携

亦作“相擕”。互相搀扶;相伴。《东观汉记·邓禹传》:“ 禹 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以迎,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 宋 苏轼 《甘露寺》诗:“但有相携人,何必素所欢。”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採蕋的游蜂,两两相携;弄巧的黄鸝,双双作对。”《儒林外史》第八回:“当下会了帐,两人相携着下了船坐下。”

见“ 相携 ”。

薜萝

(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唐 张乔 《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

(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婆娑

(1)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毛传:“婆娑,舞也。”

(2) 枝叶纷披的样子

未曾

不曾

臣未曾闻也。——《战国策·魏策》

这样的丰收年,我活了八十岁也未曾见过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秋天

秋季

最多

表示在数量上排名第一的事物。

例句: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受用

(1) 接受财物作为官府开支;受益

受用不尽

(2) 舒适

今天身体有点不受用

(3) 享受

共同受用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时序

季节变化的次序;先后的顺序

草木随着时序的变化而枯荣

时序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秋色赋》

消磨

(1) 逐渐消耗;磨灭

消磨志气

(2) 消遣,打发时光

消磨岁月

夕阳

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篱落

篱笆

村庄篱落

横笛

笛子。即今七孔横吹之笛,与古笛之直吹者相对而言。 唐 张巡 《闻笛》诗:“旦夕危楼上,遥闻横笛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后汉 马融 所赋长笛…… 李善 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横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横吹,非 融 之所赋者。” 胡道静 校证引 朱珔 《<文选>集释》:“至古笛多用竖吹,而今则横吹,犹之古簫用比竹,今簫则用单竹。” 宋 李清照 《满庭霜》词:“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山樵

樵夫。 宋 米芾 《观音岩》诗:“鲍饵有时邀楚钓,海云常觉护山樵。” 清 顾炎武 《劳山歌》:“捕鱼山之旁,伐木山之中,犹见山樵与村童,春日会鼓声逢逢。”

扣角歌

见“ 扣角 ”。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舒岳祥,朝代: 宋代
    碧桃本是仟人花,仟人花里饭胡麻。初来此树向谁得,翠眉婵娟萼绿华。世间俗桃千百数,溪谷往往蒸成霞。纷纷见此欲羞死,乱红吹落污窗纱。陈宫露唾天水碧,粉黛欲学争咨嗟。岂知仟妃作狡狯,挼花染汁便尔嘉。瑶池蟠桃即此种,花飞不肯污泥沙。实成唯许方朔吃,时时还戏王母家。
  • 作者: 秦尚运,朝代: 唐代
    阴香装艳入青纱,还与欹眠好事家。梦里却成山色雨,沈山不敢斗青华。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绿甸高低绘麦禾,犁云锄雨较如何。

    一年最是关心处,忧为兹多乐亦多。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农事第一要,食乃民之天。

    昨秋霪潦行,转丰为歉怜。

    自我启程东,途润无尘填。

    却看麦苗少,问称待土乾。

    谓当不雨好,兴犁宜大田。

    迩来向西行,麦苗颇芊芊。

    而乃常作风,堀堁苗欲蔫。

    却望雨为佳,润苗资实坚。

    甫兹十日间,心期互变迁。

    自咎失无恒,寻思因农然。

  • 作者: 李孙宸,朝代: 明代
    标签:雨后

    时序递催迁,人事何能常。

    幸兹休假馀,聊以恣徜徉。

    园林有百卉,当春发其芳。

    抽红亦吐白,间杂固无行。

    数日苦霖潦,主人卧匡床。

    不得恣游赏,兼亦负壶觞。

    归云收绪雨,晚飔开微阳。

    会心岂在远,即此足回翔。

    信履悦情志,应接如苦忙。

    偶得谢物役,因之媚景光。

    悠悠世上名,于我亦何当。

  • 作者: 王士禄,朝代: 清代

    箫局晨香袅,流苏晓梦还。

    十三小女绿鸦鬟。

    情似十三明月,未全圆。

    花影红屏午,春光碧户传。

    抱来雁柱十三弦。

    已觉一弦一柱,思华年。

  • 作者: 林同,朝代: 宋代
    夜直藉藁寝,入朝徒跣行。虽知迫明诏,可惜欠陈情。
  • 作者: 贺铸,朝代: 宋代
    镜晕眉山,囊熏水麝。凝然风度长闲暇。归来定解鷫鸘裘,唤时应倍骅骝价。殢酒伤春,添香惜夜。依惜待月西厢下。梨花庭院雪玲珑,微吟独倚秋千架。
  • 作者: 皎然,朝代: 唐代
    只将陶与谢,终日可忘情。不欲多相识,逢人懒道名。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簇枝丹燄照东风,二月吴山想像中。

    剪拂便为翔凤状,那能啼忘杜鹃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