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南歌子·其一·鸦鬟原文 诗词名句

南歌子·其一·鸦鬟

作者:王士禄 朝代:清代

南歌子·其一·鸦鬟原文

箫局晨香袅,流苏晓梦还。

十三小女绿鸦鬟。

情似十三明月,未全圆。

花影红屏午,春光碧户传。

抱来雁柱十三弦。

已觉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词问答

问:南歌子·其一·鸦鬟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禄
问:南歌子·其一·鸦鬟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王士禄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禄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参考注释

箫局

薰笼的别名。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器用》:“《记事珠》:簫局,古熏笼也,一名秦篝。”

流苏

下垂的穗子,装饰在马车、帐幕等上面下垂的穗状物,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

晓梦

拂晓时的梦。多短而迷离,故常以喻人生短促,世事纷杂。 唐 李商隐 《咏史》:“三百年间同晓梦, 钟山 何处有龙盘?”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 江 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中国 的社会生活,好像朦胧晓梦,模糊得很。”

小女

(1).女儿中之年龄最小者。《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 霍光 夫人 显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吴王 夫差 小女名曰 紫玉 ,年十八,才貌俱美。”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 安居 难违;乃见其小女曰:‘公既频繁有言,不敢违公雅意。此女最小,常所钟爱。今为此女受公一小口耳。’因辞其九人。”

(2).年幼的女儿。 唐 杜甫 《北征》诗:“牀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

(3).对他人称己女的谦词。《西游记》第二三回:“故夫比我年大三岁……三小女名 怜怜 ,今年十六岁。” 清 李渔 《意中缘·赴任》:“老先生,晚生原为寻女而来,小女既不在,就该转去了。”《红楼梦》第三回:“ 如海 又説:‘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

(4).女儿对父母尊长自称。《西游记》第九四回:“那公主走近前,倒身下拜,奏道:‘父王,乞赦小女万千之罪。’”

鸦鬟

亦作“鵶鬟”。1.犹鸦髻。色黑如鸦的丫形发髻。 唐 李白 《酬张司马赠墨》诗:“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 王琦 注:“双鸦鬟,谓头上双髻,色黑如鸦也。” 唐 陆龟蒙 《和馆娃宫怀古》之一:“一宫花渚漾涟漪,俀堕鸦鬟出茧眉。” 清 邵长蘅 《冶游》诗:“玉腕黄金釧,鵶鬟琥珀簪。”

(2).丫环;少女。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张不疑》:“朱衣人曰:‘某价翔庳各有差等。’遂指一鸦鬟重耳者曰:‘ 春条 可以偿耳。’ 不疑 覩之,则果是私目者矣,即日操契付金。” 五代 成彦雄 《夕》诗:“雕笼鸚鵡将栖宿,不许鸦鬟转轆轤。” 清 曹尔堪 《南乡子·冬晓》词:“枕上高吟诗句好消停,惹得鵶鬟阁绣听。”

三明

(1).道教以日月星为天之三明,耳目口为人之三明,文章华为地之三明。《黄庭内景经·五行》:“三明出华生死际。” 梁丘子 注:“天三明日月星,人三明耳目口,地三明文章华。是生死之际。”

(2).指三个人。指 东汉 “ 凉州 三 明 。”《后汉书·段颎传》:“ 熲 字 纪明 ……初 熲 与 皇甫威明 、 张然明 ,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 凉州 三 明 云。” 宋 黄庭坚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之四:“路寻西九曲,人似 汉 三 明 。”

(3).指三个人。指 晋 代“中兴三明”。《晋书·诸葛恢传》:“ 诸葛恢 字 道明 …… 颖川 荀闓 字 道明 , 陈留 蔡謨 字 道明 ,与 恢 俱有名誉,号曰‘中兴三明’。人为之语曰:‘京都三 明 各有名, 蔡 氏儒雅 荀 葛 清。’”

(4).佛教语。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气茂三明,情超六人。” 李周翰 注:“三明,谓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 西域 备详,东土靡记。”参见“ 三达 ”。

雁柱

亦作“鴈柱”。1.乐器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 唐 路德延 《小儿诗》:“帘拂鱼鉤动,筝推雁柱偏。” 宋 张先 《生查子·弹筝》词:“雁柱十三弦,一一春鶯语。” 清 赵翼 《邵松阿落齿更生走笔奉贺》诗:“琴軫方愁雁柱亏,墐泥已塞狗竇缺。”

(2).桥柱。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又西去数百步,乃 仙桥 ,南北约数百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鴈柱,中央隆起,谓之‘骆驼虹’,若飞虹之状。”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红板长桥雁柱横,两头路接白沙平。”

十三弦

唐 宋 时教坊用的筝均为十三根弦,因代指筝。 宋 张先 《菩萨蛮·咏筝》词:“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江波緑。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赠筝妓》词:“琢成红玉纤纤指,十三弦上调《新水》。”参阅 汉 史游 《急就篇》卷三“筝” 颜师古 注。

一柱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东西。 汉 王充 《论衡·谈天》:“石之质重,千里一柱,不能胜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江陵 有臺甚大,而有一柱,众木共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雷书》:“ 大中祥符 间, 岳州 玉真观为火所焚,惟留一柱。”《宋史·乐志十七》:“设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

(2).喻能担当重任,独力支撑局面的人。 唐 张祜 《读狄梁公传》诗:“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阁下为南溟之鹏,作中天之一柱。”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八:“代许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抚三辰。” 陈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寿祝辞》:“一柱南天欣老健,英雄肝胆福寿全。”

(3).指旧式账簿或清册里的一个项目。旧式账目分旧管(原有的)、新收(新收进的)、开除(支出的)、实在(剩下的)四项,称为“四柱”或“四柱清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拿过来一看,就是 张鼎臣 交出来的盘店那一帐本,内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

华年

青春年华。指青年时代。《魏书·王叡传》:“渐风训於华年,服道教於弱冠。” 唐 李商隐 《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华年。”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十二:“ 望帝 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鲁迅 《送增田涉君归国》诗:“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清或弗资旷,旷则无不清。

    与物鲜蔽遮,顺应胥公明。

    斯楼有合斯,所以额檐楹。

    讵惟玩景然,施政以为程。

    设曰请进之,克己义最精。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汉玉镜台旧所有,丁卯曾为歌咏取。

    其时配以镜玻璃,拟谓名实足相丑。

    措置檀厨棐几间,过而不留岁已久。

    兹因检阅古器玩,一时意想天开纽。

    西清所藏宝鉴多,何不配之为其偶。

    汉鉴陈汉玉镜台,丰城剑合曾殊否。

    玻璃质脆镕铜坚,均以古貌孚盈缶。

    台乎镜乎昔各分,然总炎刘代所宝。

    安知本非一人用,但今岂尚其人手。

    玻璃笑斯均絮言,不如辞台自孤守。

  • 作者:陈造,朝代:宋代
    甚喜的谷熟,仍闻佳食眠。郡人新过此,乡主得真传。社酒浮蛆渌,湖鱼割玉鲜。平时计安稳,莫靳里胥钱。
  • 作者:苏泂,朝代:宋代
    山色对疏棂,之人一似清。水边同妇饮,花下趁儿行。养鸭期充膳,骑牛学治生。时因把锄暇,毋废读书声。
  • 作者:曹辅,朝代:宋代

    别馆朋簪盍,华堂燕俎齐。

    手香思露橘,齿冷怯冰梨。

    桐影迷金井,苔痕上壁题。

    共怜今夜月,亦解照秋闺。

  • 作者:陈德武,朝代:宋代
    值升平海宇,又春色、与俱还。向杨柳楼台,海棠庭院,红药阑干。可人好风良月,都收拾入锦囊间。心事已超尘外,天公分付人间。世途陆海拥波澜。回首梦中看。想酒醒罗浮,云空巫峡,饭熟邯郸。从兹破琴煮鹤,猗阑不用对 * 。粗足少游衣食,何妨司马江山。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虚廊栖岝崿,已讶画坐同。

    壁却不张画,以待烟云供。

    笔写有实象,意会无定容。

    四时随所遇,六法嗤未工。

    寄言学绘者,于斯悟真宗。

  • 作者:沈辽,朝代:宋代

    老来情绪似秋烟,水畔林间不计年。

    世事纷纷何可较,城西寺里学参禅。

  • 作者:释崇岳,朝代:宋代
    春风吹落碧桃花,一片流经十万家。何似飞来峰下寺,相邀来吃赵州茶。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商羊舞碧空,绵雨滴疏桐。

    天地流和惠,乾坤解蕴隆。

    蜗盘涎作篆,蕉响叶抽筒。

    田陇回生意,农家庆岁功。

    先秋望有稔,后甲念无穷。

    岂不自怡慰,还增惕若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