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送夏侯侍郎原文 诗词名句

送夏侯侍郎

作者: 韩翃朝代: 唐代

送夏侯侍郎原文

元戎车右早飞声,御史府中新正名。
翰墨已齐钟大理,风流好继谢宣城。
从军晓别龙骧幕,六骑先驱嘶近郭。
前路应留白玉台,行人辄美黄金络。
使君下马爱瀛洲,简贵将求物外游。
听讼不闻乌布帐,迎宾暂著紫绨裘。
公庭日夕罗山翠,功遂心闲无一事。
移书或问岛边人,立仗时呼铃下吏。
事业初传小夏侯,中年剑笏在西州。
浮云飞鸟两相忘,他日依依城上楼。

诗词问答

问:送夏侯侍郎的作者是谁?答:韩翃
问:送夏侯侍郎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夏侯侍郎是什么体裁?答:七古
问:韩翃的名句有哪些?答:韩翃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43_15

参考注释

戎车

兵车

飞声

犹扬名。 汉 张衡 《思玄赋》:“有无言而不酬兮,又何往而不復;盍远迹以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宋书·礼志三》:“所以职祭罔諐,气令斯正,鸿名称首,济世飞声。” 唐 李白 《当涂李宰君画赞》:“縉云飞声, 当涂 政成。” 清 钱谦益 《山东按察司按察使陶朗先授通议大夫制》:“飞声南署,著绩东藩。”

御史

(1)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

御史前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

顾召赵御史。

御史诣学宫。—— 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

御史齐康。

新正

农历新年正月

因岁暮就在家过了年,新正方起身上任。——《平山冷燕》

翰墨

原指笔、墨,借指文章、书画

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曹丕《典论·论文》

大理

(1).掌刑法的官。 秦 为廷尉, 汉 景帝 六年更名大理, 武帝 建元 四年复为廷尉。 北齐 为大理卿, 隋 唐 以后沿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夷吾 不如 弦商 ,请立以为大理。”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礼·月令》注:‘理,治狱官也。 有虞氏 曰士; 夏 曰大理; 周 曰大司寇。’”

(2).星名。《星经》卷上:“大理二星,在宫门内,主刑狱事也。”

(3). 五代 至 宋 时 云南 的地方政权。 五代 后晋 天福 二年, 段思平 灭 杨干真 的 大义宁 政权,据 南诏 地,号 大理国 ,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辖境相当于今 云南 全境及 四川 西南部。 宋 绍圣 元年 高昇泰 代立,号 大中国 。 绍圣 三年, 段氏 再起,号 后理国 。前后共传二十三王,历三百一十六年。其间, 宋 曾封其王为 大理王 , 云南 节度使。 宋 宝佑 元年,为 蒙古 忽必烈 所灭,后置 云南 行中书省。国王 段氏 被任为世袭总督,军政官员多受封为 云南 各路土司。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谢宣城

指 南朝 齐 谢朓 。 朓 曾任 宣城 太守,故称。 唐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礼加 徐孺子 ,诗接 谢宣城 。” 清 姚鼐 《入山》诗:“取作分司随口句,惊人无復 谢宣城 。”

从军

旧时指参加军队

弃商从军

龙骧

(1).亦作“ 龙襄 ”。昂举腾跃貌。《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割有 齐 楚 ,跨制 淮 梁 。” 颜师古 注:“襄,举也。” 唐 杨巨源 《观打球有作》诗:“亲扫毬场如砥平,龙驤骤马晓光晴。” 明 孙柚 《琴心记·牛酒交欢》:“新筑沙堤行宰相,喜今朝凤翥龙驤,燕友逢春,鶯朋出谷。” 清 徐文元 《春日阅武召百官诣南苑》诗:“龙驤万骑军麾转,鵠立千官拜舞同。”

(2).骏马。 唐 杜牧 《题安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半夜龙驤去,中原虎穴空。”

(3).指 晋 大将龙骧将军 王濬 。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八:“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 龙驤 出峡来!” 王琦 注引《晋书·武帝纪》:“ 咸寧 五年十一月大举伐 吴 ,遣龙驤将军 王濬 、广武将军 唐彬 率 巴 蜀 之兵浮 江 而下。” 明 徐渭 《寿中军某侯帐词》:“惟愿绩流 燕石 ,名茂 龙驤 。”

(4).指画家 顾恺之 。 唐 温庭筠 《赠李将军》诗:“不学 龙驤 画山水,醉乡无迹似閒云。” 曾益 等注:“《画苑》:‘ 顾愷之 善画山水,仕至龙驤将军,每大醉始命笔,人称奇絶。’”

(5).《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 梁 有龙驤、神威、拱宸等军,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鎧仗费数十万,装以组绣,饰以金银,人望而畏之。”后以泛指英勇的军队。 明 徐渭 《上督府公生日诗》:“初捧兵符分虎竹,再衔使命驭龙驤。”

(6).指大船。 晋 龙骧将军 王濬 为伐 吴 曾造大船。 宋 苏轼 《大风留金山两日》诗:“龙驤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从掀舞。” 清 赵翼 《大风从丹徒口出江至瓜洲》诗:“我来正值游江閧,万斛龙驤莫敢动。” 严复 《救亡决论》:“第即使其説诚然,而举划木以傲龙驤,指椎轮以訾大輅,亦何足以助人张目,所谓詬弥甚耳!”参阅《晋书·王濬传》。

先驱

最初发现或帮助发展某种新事物的人,为别人作出可仿效的榜样或为别人铺平可接踵而行的道路者

我们青年中的先驱

前路

(1) 前面的道路

(2) 比喻以往的岁月或未来的岁月

茫茫前路

留白

留言

玉台

(1). 汉 代台名。《文选·张衡<西京赋>》:“ 朝堂 承东, 温调 延北,西有 玉臺 ,联以 昆德 。” 薛综 注:“皆殿与臺名也。”

(2).泛指宫廷的台砚。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履袜颂表》:“茅茨之陋,不足以入 金门 ,登玉臺也。” 南朝 梁简文帝 《<临安公主集>序》:“託勾陈之遗,出玉臺之尊,凤仪间润,神姿照朗。”

(3).传说中天帝的居处。《汉书·礼乐志》:“天马徠,龙之媒,游閶闔,观玉臺。”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閶闔,天门。玉臺,上帝之所居。”《楚辞·王逸<九思·伤时>》:“缘天梯兮北上,登太乙兮玉臺。”原注:“太乙,天帝所在,以玉为臺。”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二:“玉臺凌霞秀, 王母 怡妙颜。” 明 无名氏 《罗囊记·春游锡山》:“佳人堪爱,疑似天仙离玉臺,降尘埃。”

(4).玉饰的镜台;镜台的美称。 唐 王昌龄 《朝来曲》:“盘龙玉臺镜,唯待画眉人。” 宋 史达祖 《风流子》词:“记窗眼递香,玉臺妆罢。” 元 萨都剌 《尘镜》诗:“玉臺虫网暗,朱匣土花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天宫》:“含顰玉臺之前,凝眸宝幄之内。”

(5).特指聘礼。《群音类选·蓝田记·约玉请期》:“玉臺一镜成佳偶,又何须,用珠三斛。”《群音类选·靺鞨记·遇盗分拆》:“念妾身早堕烟花,爱从良羞御铅华。天缘夙成,玉臺先下,又何劳閒情縈挂。”参见“ 玉镜臺 ”。

(6).“ 玉臺体 ”的省称。 唐 高仲武 《<中兴闲气集>序》:“英华失于浮游,‘玉臺’陷于 * 。” 宋 苏轼 《金门寺中见李留台与二钱唱和四绝句戏用其韵跋之》之四:“故知前辈宗 徐庾 ,数首风流似‘玉臺’。”《群音类选·白海棠记·郊外邂逅》:“听高歌词体胜‘玉臺’,想英雄淹滞在草莱。” 清 朱鹤龄 《吴园次太守惠贻<林蕙堂文集>》诗:“ 徐陵 ‘玉臺’尚俳儷,文章流别日以兴。”参见“ 玉臺体 ”。

(7).谓砚台。 清 唐孙华 《笔床》诗:“珊瑚架就安银管,翡翠装成近玉臺。”

(8).指 玉台山 。在今 四川 阆中县 境。亦为台观名。 唐 杜甫 《阆山歌》:“ 閬州 城东 灵山 白, 閬州 城北 玉臺 碧。” 仇兆鳌 注引《舆地纪胜》:“ 玉臺山 在 閬州 城北七里。”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中天积翠 玉臺 遥,上帝高居絳节朝。” 钱谦益 注引《方舆胜览》:“ 玉臺观 在 閬州 城北七里……观在高处,其中有臺,号曰 玉臺 。”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使君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下马

(1) 从马上下来

我为了减轻马的负载宁愿下马

(2) 比喻某个重大工程或工作项目中止进行

瀛洲

亦作“ 瀛州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简贵

简傲高贵。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子敬 与 羊绥 善, 绥 清淳简贵,为中书郎,少亡。”《新唐书·李勉传》:“ 张嘉贞 为 益州 都督,性简贵,接部刺史倨甚。”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寇準 ﹞器资庄重,风猷简贵。”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少冶先生里居》:“高自位置,意不轻可一世,以是得简贵声。”

物外

世外;世俗之外

飘然物外

听讼

听理诉讼;审案

乌布帐

《晋书·谢尚传》:“ 尚 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 尚 造乌布帐。 尚 坏之,以为军士襦袴”。后因以“乌布帐”为为政讲究排场之典。 唐 韩翃 《送夏侯侍郎》诗:“听讼不闻乌布帐,迎宾暂著紫綈裘。”

迎宾

(1).迎接宾客。《仪礼·士冠礼》:“冠之日,主人紒而迎宾。”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乡饮酒义》:“命宾不宿宾,亦不迎宾,公尊故也。”

(2).特指妓女接客。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一折:“我想俺这门户人家,则管里迎宾接客,几时是了也呵!”

公庭

(1).古代国君宗庙的厅堂或朝堂。《诗·邶风·简兮》:“硕人俣俣,公庭万舞。”《南史·褚裕之传》:“ 向 ( 褚向 )风仪端丽,眉目如画,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 清 曾国藩 《金陵楚水师昭忠祠记》:“甚者,如 九洑洲 之役,攻剿三四日,凋耗二千人。唱凯於公庭,饮泣於私舍。”

(2).朝廷,公室。《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閭,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

(3).公堂,法庭。 唐 王勃 《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怀道术於百龄,接风期於四海,依然梵宇欣象,教之将行莞尔公庭,惜牛刀之遂屈。”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二折:“盒子里藏的是储君,我肚皮里怀的是鬼胎。虽不见公庭上遭横祸,赤紧的盒子里隐飞灾。” 明 阮大鋮 《燕子笺·谒洴》:“风声泄漏到公庭,为避罗钳造狄门。”

日夕

(1) 日夜

日夕策马,侯权者之门。——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近黄昏时;傍晚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

山翠

翠绿的山色。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水光悬荡壁,山翠下添流。” 唐 王维 《华子冈》诗:“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宋 欧阳修 《逸老亭》诗:“池光开小幌,山翠入重城。” 清 厉鹗 《永兴寺二雪堂晓起看绿萼梅》诗:“是时春空霽,山翠争便娟。”

遂心

称心;合乎心愿,如心所欲

遂心如愿

一事

(1).一件事。《淮南子·缪称训》:“察於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纲纪总摄,法令明备,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 清 郑燮 《赠博也上人书》诗:“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同一件事;同一类事。《公羊传·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为復言 齐 师、 宋 师、 曹 师?不復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后汉书·桓谭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姦吏得因缘为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一座两情,两情一事,此其针线之最密者。”

(3).专一其事。《管子·心术下》:“一事能变曰智。” 尹知章 注:“能专一其事,能变而动之谓智也。”

(4).服役一次。《汉书·贾捐之传》:“ 孝文皇帝 閔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

(5).方言。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如:这家药铺和 北京 同仁堂 药铺是一事。

移书

(1).致书。《汉书·刘歆传》:“ 歆 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 宋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公復移书执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鼎甲召试文》:“而 逢年 不堪其倨,竟移书辞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 寧公 移书慰公,以 谢 大魁语相勗。”

(2).发送公文;布告。 汉 王充 《论衡·谢短》:“两郡移书,曰:‘敢告卒人。’”《后汉书·袁绍传》:“ 桥瑁 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驛州郡。”《陈书·章昭达传》:“ 华皎 之反也,其移书文檄,竝假以昭达为辞。”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各国有不公不平不文明之举动,公议院得移书责之,令其更改。”

或问

文体的一种。用问答体以说明论点。多用于书名。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且记所尝论辩取舍之意,别为《或问》,以附其后。”《四库全书总目·四书一·四书或问》:“《四书或问》三十九卷, 宋 朱子 撰。 朱子 既作《四书章句集注》,復以诸家之説纷错不一,因设为问答,明所以去取之意,以成此书。”

边人

亦作“邉人”。1.指驻守边境的官员、士兵等。《国语·鲁语上》:“ 晋 人杀 厉公 ,边人以告。” 韦昭 注:“边人,疆埸之司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张天锡 世雄 凉州 ,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 唐 王建 《送人》诗:“边人易封侯,男儿恋家乡。” 明 刘基 《关山月》诗:“愿得驰光照明主,莫遣边人望乡苦。” 清 李基和 《登代郡城晚眺》诗:“西风落日声颼颼,风吹沙起边人愁。”

(2).指边民。《汉书·匈奴传下》:“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 唐 张籍 《陇头行》:“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边人父子夫妇,得免於兵死,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 明 陈霆 《渚山堂词话》卷三:“ 宋 二帝北狩, 金 人徙之 云州 ,一日夜宿林下,时磧月微明,有边人吹笛,其声呜咽。”

立仗

设立仪仗。亦即指仪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每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列烛有至五六百炬者,谓之火城。”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小殿垂帘白玉钩, 大宛 立仗朱丝鞚。”

铃下

(1).指侍卫、门卒或仆役。 汉 应劭 《汉宫仪》:“太常驾四马,主簿前车八乘,有铃下、侍阁、辟车、骑吏、五百等员。”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王敦 在 武昌 ,铃下仪仗生花。”《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 布 ( 吕布 )屯 沛城 西南,遣铃下请 灵 ( 纪灵 )等。” 胡三省 注:“铃下,卒也,在铃阁之下,有警至则掣铃以呼之,因以为名。”

(2).太守的敬称。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 唐 称太守曰节下,又云铃下,又云第下。”

事业

(1) 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

公用事业

(3) 个人的成就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小夏侯

称 汉 夏侯建 。 建 幼学今文《尚书》于 夏侯胜 ,后复学于他人,左右采获,自创门户,儒林称之为“小夏侯”,以别于 胜 。其说称“小夏侯氏学”、“小夏侯尚书”。《汉书·儒林传·张山拊》:“事 小夏侯建 ,为博士……由是 小夏侯 有 郑(宽中) 、 张(无故) 、 秦(恭) 、 假(仓) 、 李(寻) 氏之学。”《后汉书·儒林传上·孙期》:“ 建 别为 小夏侯氏 学。”《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中兴, 北海 牟融 习《大夏侯尚书》, 东海 王良 习《小夏侯尚书》。”

中年

(1) 人生的一个时期,一般指40—65岁,也有指35—55岁

人到中年

(2) 中期

西州

(1).古城名。 东晋 置,为 扬州 刺史治所。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 晋 谢安 死后, 羊昙 醉至 西州 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 唐 温庭筠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诗:“ 西州 城外花千树,尽是 羊曇 醉后春。” 宋 苏轼 《日日出东门》诗:“何事 羊公子 ,不肯过 西州 。” 宋 张炎 《甘州·辛卯岁沉尧道同余北归》词:“短梦依然 江 表,老泪洒 西州 。”参见“ 西州路 ”。

(2).指 陕西 地区。《战国策·韩策三》:“昔者 秦穆公 一胜於 韩原 而霸西州, 晋文公 一胜於 城濮 而定天下。”《晋书·张轨传》:“ 张凉州 一时名士,威著西州。”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西州士女 章臺 柳,南国江山玉树花。”

(3).指 巴 蜀 地区。《后汉书·廉范传》:“ 范 父遭丧乱,客死於 蜀汉 , 范 遂流寓西州。”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求贤索友,歷于西州。”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其珪璋瑚璉之器,则 陈伯臺 、 李季子 、 申伯 之徒,文秀暐曄,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於西州为盛,盖济济焉。” 明 孙蕡 《下瞿塘》诗:“我从前月来西州, 锦官城 外十日留。”

(4). 唐 贞观 十四年(公元640年)灭 麴氏 高昌 ,以其地置 西州 ,辖境相当今 吐鲁番盆地 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

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飞鸟

(1).会飞的鸟类。亦泛指鸟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吕氏春秋·功名》:“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惕飞鸟之跱衡。”

(2).指古代藏钩游戏中不固定属于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若人耦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

相忘

彼此忘却。《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宋 苏轼 《送穆越州》诗:“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君松柏蔚苍颜。” 白采 《被摈弃者》:“我宝宝一天一天的烦聒我,同伴都像与我相忘了。”

他日

(1) 将来;来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驴一鸣。——《战国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愿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依依

(1)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杨柳依依

(2) 恋恋不舍的样子

依依不舍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依稀;隐约

依依墟里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周纪时遥诗阅偶,三馀冬短暇犹多。

    七惟剩一别奚往,笔欲抚笺砚懒磨。

    今古禅传历可数,较量唐宋谓胜他。

    幸叨宏贶符初愿,自问心应感若何。

  • 作者: 李之世,朝代: 明代

    闹鼓沿街竞晓晨,仙幡綵仗引芒神。

    城头画角吹残雪,水面红楼占早春。

    弦管独喧歌舞处,绮罗争踏冶游尘。

    他乡乐事同杯酒,醉里还惊客思新。

  • 作者: 王汝玉,朝代: 明代

    草章犹在箧,花县去鸣琴。

    旧擅声华重,新沾恩例深。

    崇文明主意,惜别故人心。

    分守长安道,因风嗣德音。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洮河马死剑锋摧,绿发成丝每自哀。几岁中原消息断,喜闻人自蔡州来。
  • 作者: 何巩道,朝代: 明代

    百里江烟隔广州,西风吟思忆同游。

    一年秋色难逢月,半夜羁情易倚楼。

    树冷栖鸦终夕起,草枯萤火满城流。

    河边无限萧萧树,遮尽归鸿又是愁。

  • 作者: 曹松,朝代: 唐代
    岚霭润窗棂,吟诗得冷症。教餐有效药,多愧独行僧。云湿煎茶火,冰封汲井绳。片扉深著掩,经国自无能。
  • 作者: 顾非熊,朝代: 唐代
    忆共 * 话夜钟,别来落叶閟行踪。遥知黛色秋常玩,住向灵岩第几峰。
  • 作者: 故台城妓,朝代: 唐代
    宫中细草香红湿,宫内纤腰碧窗泣。唯有虹梁春燕雏,犹傍珠帘玉钩立。
  • 作者: 张师曾,朝代: 元代

    浊水岂能染,亭亭风度閒。

    乃知君子爱,不在颜色间。

  • 作者: 许有孚,朝代: 元代
    买陂塘旋栽杨柳,佳人屡辍斋务。扁舟荡漾亭深处,堪避片云疏雨。明月渚。有仙子凌波,解佩留芳屿。园丁亦语。道四美俱全,二难巧遇,杯酒易成趣。升平相,元与旌阳同许。水云身世希吕。归来却觅玄真子,不和岳阳楼句。斟佳醑。怅瑶瑟朱弦,遗曲谁能谱。谈今援古。听无底书囊,有源诗派,何必种芝圃。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