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拟古五首原文 诗词名句

拟古五首

作者: 何梦桂朝代: 宋代

拟古五首原文

杞国天柱倾,哀我鞠子疚。
苍鹅飞冲天,妖星大如斗。
帘下玉床称,山摧石鳌负。
河南吊遗黎,原野骨未朽。
北邙望孤陵,古木叫猿狖。
朔风吹尘沙,天寒薄翠袖。
南云山万重,去去莫回首。

诗词问答

问:拟古五首的作者是谁?答:何梦桂
问:拟古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何梦桂的名句有哪些?答:何梦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天柱

(1).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絶。”《神异经·中荒经》:“ 崑崙 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诗:“党徒们呀,快把你们的头颅借给我来!快把这北方的天柱碰坏!碰坏!”

(2).比喻负重任者。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可是自从读了 文丞相 的《正气歌》,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天柱,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

(3).耳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三六六引《长沙耆旧传》:“太尉 刘寿 少遇相师,相师曰:‘耳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东 平度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七·莱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顶巉巖,耸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汉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号为南岳,即此。《史记·孝武本纪》:“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东,登礼 潜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 潜县 属 庐江 , 南岳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余杭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涤山 ﹞其右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陕西 岐山 的别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四·凤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属于东方七宿中的角宿。《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经》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宫内,近东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气也。”

鞠子

稚子。《书·康王之诰》:“无遗鞠子羞。” 孔 传:“无自荒怠,遗我稚子之羞辱。稚子, 康王 自谓也。” 晋 陆机 《思亲赋》:“忘天命之晚暮,愿鞠子之速融。” 南朝 陈 徐陵 《禅位陈王玺书》:“登承圣于復 禹 之功,树鞠子于兴 周 之业。”

冲天

冲入蓝天,指情绪激越高亢

斗志冲天

冲天的怒火

妖星

古代指预兆灾祸的星,如彗星等。《左传·昭公十年》:“居其维首,而有妖星焉。”《晋书·惠帝纪》:“ 尉 氏雨血,妖星见于南方。”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一:“ 蔡州 城中众心死,妖星夜落照河水。”

玉床

(1).玉制或饰玉的床。《尸子》卷下:“ 桀 为璇室瑶臺,象廊玉牀。”《淮南子·本经训》:“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廓、玉牀。” 高诱 注:“以玉为牀。”《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之十五》:“珍簟鏤玉牀,繾綣任怀适。” 元 岑安卿 《题太真春睡图》诗:“玉牀腻滑芙蓉展,水沉烟裊金屏暖。”

(2).指天床星。古代以为此星主帝位。星倾则天子不安,失位。见《星经》卷上。《晋书·后妃传序》:“若乃作配皇极,齐体紫宸,象玉牀之连后星,喻金波之合 羲 璧。”《新唐书·忠义传上·夏侯端》:“玉牀摇,帝座不安。 晋 得岁,真人将兴,安天下之乱者,其在公乎!”

(3).指朱砂矿床。 宋 苏轼 《观张师正所蓄辰砂》诗:“漫説玉牀收箭鏃,何曾金鼎识刀圭。” 宋 陆游 《玉京行》:“絳陵朱儿朝吐光,森然箭鏃攒玉牀。”

河南

中国中东部的省,简称豫。与河北、山东、安徽、湖北、陕西、山西相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7442万,省会郑州。黄河流经本省,开封、洛阳为有名古都,著名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在郑州西南的登封县。中国商品粮、棉的主要基地之一

遗黎

亦作“ 遗黧 ”。1.亡国之民。《晋书·地理志下》:“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 广陵 丹徒 南城,非旧土也。” 唐 唐彦谦 《邓艾庙》诗:“ 昭烈 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 譙周 。”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吴子昭雯》:“是时草莽间,尚有遗黎在。”

(2).指沦陷区的人民。 宋 苏辙 《送李诚之知瀛州》诗:“往事安足惩,遗黎待公保。”

(3).劫后残留的人民。《旧唐书·裴度传》:“ 度 乃约法,唯盗贼鬭杀外,餘尽除之,其往来者,不復以昼夜为限,於是 蔡 之遗黎始知有生人之乐。”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时甫离兵火,遗黎反侧未安。” 清 杨潮观 《汲长孺矫诏发仓》:“难得大人肯援之以手,只是等你事毕回来,方去陈奏,此间残喘遗黎,早都饿死,还救得甚来?”

(4).后世百姓。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逸千载而流声,超遗黎而度俗。” 明 张居正 《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无留巨浸,痛我遗黧。” 明 魏时亮 《平壤拜箕子墓并访井田遗迹》诗:“旧井存 殷 画,遗黎尚古风。” 章炳麟 《沉荩哀辞》:“哀我遗黎,不絶如系。”

原野

旷野;没有树林、建筑物或巨大岩石的大片土地

北邙

亦作“ 北芒 ”。1.山名。即 邙山 。因在 洛阳 之北,故名。 东汉 、 魏 、 晋 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汉 梁鸿 《五噫歌》:“陟彼 北芒 兮,噫!顾瞻帝京兮,噫!” 唐 沉佺期 《邙山》诗:“ 北邙山 上列坟塋,万古千秋对 洛城 。”《红楼梦》第一回:“三劫后,我在 北邙山 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2).借指墓地或坟墓。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唐 欧阳詹 《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听提刀廝杀把眉攒,长嗟嘆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 王闿运 《哀江南赋》:“鬼躑躅于北邙,人萧条于东市。”

猿狖

亦作“猨狖”。泛指猿猴。《楚辞·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之所居。” 汉 班固 《西都赋》:“猨狖失木,豺狼慑窜。” 唐 杜甫 《天狗赋》:“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书》:“崎嶇遂奔亡,空山侣猿狖。”

朔风

北风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三国 魏· 阮籍《咏怀》

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清· 袁枚《祭妹文》

吹尘

《史记·五帝本纪》“举 风后 、 力牧 、 常先 、 大鸿 以治民” 张守节 正义引《帝王世纪》:“ 黄帝 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羣。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 风 名 后 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 风后 於海隅,登以为相。’”后以“吹尘”为得良相之兆。《太平广记》卷四九二引《灵应传》:“贵主得吹尘之梦,知君负命世之才。” 明 张煌言 《寿鲵渊张相国》诗:“ 蚩尤 欲殄梦吹尘, 胥靡 爰登歌作礪。”

寒薄

(1).中医谓寒气逼阻于皮肤。《素问·生气通天论》:“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鬱乃痤。”

(2).对人冷淡;薄情。《左传·闵公二年》“虽知其寒” 宋 林尧叟 注:“虽知君心寒薄,然而不孝不忠之恶名不可取。”

(3).谓命相不好,福分浅薄。 宋 钱愐 《钱氏私志·明节刘后》:“﹝妾﹞命分寒薄,至此夭折,虽埋骨於九泉,魂魄不离左右。”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聚九姨》:“非敢有择,七姨骨相寒薄,不可为婚。”

(4).贫寒,不富裕。《西游记》第八六回:“我见你府上也寒薄,只可将就一饭,切莫费心大摆布。”《红楼梦》第十九回:“平常寒薄人家的小姐,也不能那样尊重的。”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延幕友》:“或俟见其人,告以家道寒薄,不能延请上宾。”

(5).微薄;不丰厚。《歧路灯》第四回:“到明日我的妆奩寒薄,亲家母抱怨, 嵩老 不可躲去,叫 娄兄 一人吃亏。”

(6).微寒。 明 文徵明 《除夕》诗:“江城寒薄梅花早,原野霜清落木坚。”

翠袖

(1).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 唐 杜甫 《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宋 苏轼 《王晋叔所藏画跋尾·芍药》诗:“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 清 龚自珍 《菩萨鬘》词:“无言垂翠袖,粉蝶窥人瘦。”

(2).指女子。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明 何景明 《明妃引》:“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

南云

(1).南飞之云。常以寄托思亲、怀乡之情。 晋 陆机 《思亲赋》:“指南云以寄欵,望归风而效诚。” 晋 陆云 《感逝》诗:“眷南云以兴悲,蒙东雨而涕零。” 唐 李白 《大堤曲》:“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檮杌闲评》第四八回:“悵望南云鸿雁断,可怜身世类蓬漂。” 王闿运 《哀江南赋》:“临时雨而出师,望南云而开府。”

(2).指 唐 南霁云 。 金 元好问 《四哀诗》之二:“欲吊 南云 无觅处,士林能不泣相逢。” 施国祁 注:“ 唐 《忠义传》:‘ 南齐云 ,少微贱,为人操舟, 睢阳 被围,募万死一生者无敢应,俄有喑呜而来者,乃 南霽云 也。’”参见“ 南八 ”。

去去

越去越远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宋· 柳永《雨霖铃》词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彻夜听鸣琴,由来檐响斟。

    天恩洵既渥,余志益丕钦。

    章疏须裁决,庭轩此涖临。

    畴咨期俊吁,自省惕虞箴。

    砌草芳含润,宫槐绿更深。

    敷言凡百尔,喜雨有同心。

  • 作者: 范成大,朝代: 宋代
    桂殿吹笙夜不归,苏仙诗板挂空悲。世人舐鼎何须笑,犹胜先生梦石芝。升降三田自有丹,浪寻盘鼎斸仙坛。扣门倦客惟思睡,容膝庵中一枕安。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李仙杜圣无绮语,岛瘦郊寒自一家。

    乡腻温柔实当戒,毫釐千里慎其差。

  • 作者: 晁错,朝代: 两汉
    臣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杨粤,置戍卒焉。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乱。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势,战则为人禽,屯则卒积死。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毳毛,其性能寒。杨粤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理,鸟兽希毛,其性能暑。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发之不顺,行者深恐,有背畔之心。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为之也。故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故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豫民去岁实堪怜,二麦无收望黍田。

    其奈大河忽漫溢,顿教数郡受迍邅。

    截漕发帑救何靳,地吏朝臣惠俾宣。

    灾重赈期虑犹迫,加之次第旨重传。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小过曾闻取象观,冬宵相杵岂辞寒。

    自耕及穫经多苦,农父何曾得饱餐。

  • 作者: 释怀深,朝代: 宋代
    标签:寒山寺

    有恩念念报,报则合天道。

    有冤念念解,解则无烦恼。

    一身类浮云,百年同过鸟。

    若以冤报冤,万劫无由了。

  • 作者: 沈约,朝代: 南北朝
    百司警列。皇在在陛。既饫且醑。卒食成礼。其容穆穆。其仪济济。凡百庶僚。莫不恺悌。奄有万国。抑由天启。
  •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玲珑枝枝,斗妆金粟。
  • 作者: 梅尧臣,朝代: 宋代
    丞相初得君,有志重儒术。乃言天下士,徒此古清秩。遂惩衒鬻人,忝冒十八七。进君天禄阁,比众为第一。又荐王张韩,恬可与君匹。吾侪宜惭羞,空自预朝韠。欲归无田园,强住枉岁日。值君乘高轩,西望函谷出。当时迎长卿,书史传未悉。车驰及襁负,千万今可诘。老农喜君来,田租不妄率。织妇喜君来,缣机当俟毕。府胥喜君来,督责去暴抶。疾苦无不求,前人唯法律。昼锦荣既浮,康民美方溢。真为丈夫志,岂是名过实。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