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喜晴原文 诗词名句

喜晴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喜晴原文

未至愁霖咏喜晴,可知喜里惧犹赢。

分明遇闰多弥月,望远登秋始入庚。

如洗碧霄云捲尽,值闲朱夏爽来轻。

此时拈笔仍艰句,切盼捷音觌面呈。

诗词问答

问:喜晴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喜晴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喜晴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九十九

2. 今岁二月遇闰日衍三旬若以无闰之岁计之则此时已近孟秋今将届六月始入初伏秋成尚早较量殷怀又多弥月也

参考注释

愁霖

久雨。雨久使人愁,故称。《初学记》卷三引《纂要》:“雨久曰苦雨,亦曰愁霖。”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协<苦雨>》:“有弇兴春节,愁霖贯秋序。” 唐 陆龟蒙 《奉酬苦雨见寄》诗:“萤飞渐多屋渐薄,一注愁霖当面落。” 宋 朱熹 《秋夕怀子厚》诗之二:“浮云蔽中天,愁霖隔秋牕。” 清 李渔 《蜃中楼·献寿》:“俺则得急把愁霖止,忙将餘沫吞。”

可知

见“ 可知道 ”。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弥月

小儿初生满一月;指新婚满一月;足月,怀孕满十个月

登秋

(1).秋收。 三国 魏 曹植 《喜雨》诗:“嘉种盈膏壤,登秋必有成。” 南朝 齐 谢朓 《赛敬亭山庙喜雨》诗:“登秋虽未献,望岁佇年祥。”

(2).入秋,进入秋凉。 唐 孟浩然 《他乡七夕》诗:“绪风初减热,新月始登秋。”

碧霄

蓝天

朱夏

夏季。《尔雅·释天》:“夏为朱明。” 三国 魏 曹植 《槐赋》:“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况青春告谢,朱夏已临。”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切盼

急切盼望;渴望

捷音

胜利的消息;捷报

面呈

当面呈交。 盛宣怀 《致妻庄氏家书》:“面呈父亲慈览,勿示外人。”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诘戎不废猎,得鹿角成斯。

    武示俭兼示,坐宜㩗复宜。

    雕几曾弗藉,磋切略为施。

    后圣继先圣,山庄亦有之。

  • 作者: 李峤,朝代: 唐代
    万骑千官拥帝车,八龙三马访仙家。凤凰原上开青壁,鹦鹉杯中弄紫霞。
  • 作者: 杜甫,朝代: 唐代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 作者: 贾岛,朝代: 唐代
    独自南斋卧,神闲景亦空。有山来枕上,无事到心中。帘卷侵床月,屏遮入座风。望春春未至,应在海门东。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振壑复鸣柯,于喁唱和多。

    古闻周帝诰,今见汉皇歌。

    陡涧泉吟瑟,平冈草偃波。

    方惭符五日,敢道致中和。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绿水阶前带,翠岩檐后屏。

    虚斋信生白,秋树尚馀青。

    鹿迹留沙软,鹤声警露泠。

    澄观观底事,色色复形形。

  • 作者: 佚名,朝代: 唐代

    姜师度一心看地,傅孝忠两眼相天。

  • 作者: 李廌,朝代: 宋代
    申辕应楚聘,邹枚适梁苑。藩侯喜宾客,贤贤易鹰犬。黄绮游汉堥,羽翼矰缴远。秦府十八公,攀附名益显。昭明众才子,文囿俾搜选。高斋切浮云,雉堞俯晴巘。尚应媿河间,笔削非大典。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石如蕉与蕉倚石,真境幻名两不差。

    却缱遥情武林外,湖西山忆号丁家。

  • 作者: 释德洪,朝代: 宋代

    岁晚湘水滨,黄尘似河朔。

    江流涸欲尽,瓶罂汲馀浊。

    闹闻双旌出,千骑烁山岳。

    雪云卷山去,天宇献辽邈。

    娇鸦集风枝,冻鹤时俛啄。

    谭兵杜牧之,赋诗果横槊。

    山虽非故人,识面亦已数。

    文章固馀事,正尔全三乐。

    太丘令国器,谠议久扬榷。

    长吉有美才,崭然见头角。

    君看分韵诗,夭力那容学。

    嗟余老山林,辈流殊龌龊。

    宁料寒窘中,见此三卓荦。

    和诗无杰句,钝涩费磨琢。

    穷略似孟郊,必劣追韩偓。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