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赋得风泉满清听原文 诗词名句

赋得风泉满清听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赋得风泉满清听原文

璇题标五字,岩室护千灵。

度牖秋风飒,侵阶泉水泠。

自然相问答,雅合托高冥。

契理皆堪会,忘言顿入听。

漪澜犹习习,含籁复渟渟。

触景缅尧轨,非关企孟亭。

诗词问答

问:赋得风泉满清听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赋得风泉满清听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赋得风泉满清听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青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四

参考注释

璇题

亦作“琁题”。玉饰的椽头。《文选·扬雄<甘泉赋>》:“珍臺閒馆,琁题玉英。”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题,头也。榱椽之头,皆以玉饰,言其英华相爥也。” 唐 白居易 《劝酒》诗:“东邻起楼高百尺,璇题照日光相射。”《明史·万燝传》:“前建佛宇,璇题耀日,珠网悬星,费金钱几百万。”

五字

(1).五个字。多指诗文中五字句。《汉书·艺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万言。”《南史·陆厥传》:“ 约 等文皆用宫商……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

(2). 晋 郭颁 《魏晋世语》:“ 司马景王 命中书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忧色…… 会 ( 钟会 )取草视,为定五字。 松 悦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当尔耶?’ 松 曰:‘ 钟会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后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韦舍人早朝》诗:“一经传旧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谢除知制诰表》:“得以文墨侍於轩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诗。 五代 齐己 《秋夕书怀》诗:“平生乐道心常切,五字逢人价合高。”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九:“池塘春草 谢 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夺天工。”

岩室

即岩屋。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陵名山而屡憇,过巖室而披情。”

秋风

秋天的风

泉水

(1) 从地里涌出的水;自然泉水

(2) 从涌泉流出来的溪流

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相问

(1).互相赠送。《礼记·杂记下》:“相问也,既封而退。” 郑玄 注:“相问,尝相惠遗也。”《国语·吴语》:“王乃之坛列,鼓而行之,至於军,斩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环瑱通相问也。’” 韦昭 注:“问,遗也。通,行赂以乱军。”

(2).询问,质问。《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厮一定强不过我!且慢慢地相问他。”

雅合

(1).正好相合。《北史·长孙绍远传》:“﹝ 绍远 ﹞尝经 韩使君佛寺 ,闻浮图三层上鐸鸣,其音雅合宫调,因取而配奏,方始克谐。”

(2).雅会。 元 车玺 《<河汾诸老诗集>序》:“ 麻貽溪 、 张石泉 、 房白云 ……诸老,与 遗山 游从宦寓中,一时雅合,以诗鸣 河 汾 。”

高冥

高空。《后汉书·蔡邕传》:“沉精重渊,抗志高冥。” 唐 孟郊 《生生亭》诗:“褭褭立平地,稜稜浮高冥。” 明 李东阳 《<江风图>为刘太仆二丈题》诗:“一朝奋起在平地,健翮上可凌高冥。”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顿入

谓顿然领悟。 明 李贽 《复京中友朋书》:“此事虽大,而路径万千,有顿入者,有渐入者。”参见“ 顿悟 ”。

漪澜

水波。《文选·左思<吴都赋>》:“理翮整翰,容与自翫。彫啄蔓藻,刷盪漪澜。” 刘逵 注:“漪澜,水波也。” 南唐 冯延巳 《清平乐》词:“冰散漪澜生碧沼,寒在梅花先老。” 郭沫若 《游里加湖》诗:“汽艇破漪澜,湖山四壮观。”

习习

(1).频频飞动貌。《楚辞·九辩》:“驂白霓之习习兮,歷群灵之丰丰。” 朱熹 集注:“习习,飞动貌。” 晋 左思 《咏史》之八:“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唐 卢照邻 《释疾文·命曰》:“野有鹿兮其角兟兟,林有鸟兮其羽习习。”

(2).微风和煦貌。《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毛 传:“习习,和舒貌。”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六:“灵风生太漠,习习吹人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这春光融融,和风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 冰心 《寄小读者》七:“凉风习习,舟如冰上行。”

(3).盛多貌。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祁祁我君,习习冠盖。”《文选·左思<魏都赋>》:“习习冠盖,莘莘蒸徒。” 张铣 注:“习习,盛也。”

(4).清雅和谐貌。 汉 傅毅 《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文选·嵇康<琴赋>》:“洋洋习习,声烈遐布。” 李周翰 注:“洋洋习习,清雅貌。”

(5).形容辛辣、痛痒等感觉。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细辛出 华山 ,极细而直,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生﹞椒,其辛更甚於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 石 觉森寒如浇氷水,喉中习习作痒。”

(6).象声词。 唐 陈润 《宿北乐馆》诗:“溪流潺潺雨习习,灯影山光满窗入。” 沉从文 《边城》十一:“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习习作声。”

渟渟

水平静貌。 唐 白居易 《冷泉亭记》:“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纤埃不动,微波以寧,荧荧渟渟,瑞现祥形。” 元 彭九万 《凌波辞赋水仙花》:“明波渟渟兮渺愁予,含香怀春兮中心苦。”

触景

见到眼前情景。 元 黄溍 《题清华亭》诗:“触景幽兴多,接物道机熟。” 元 王冕 《金陵行送余局官》诗:“高楼如天酒如海,触景令人生感慨。”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诗人遇题触景,即有吟咏,岂必皆有所为耶?”

非关

不是因为;无关。 唐 宋之问 《燕巢军幕》诗:“非关怜翠幕,不是厌朱楼。” 明 刘基 《张子英闲止斋》诗之三:“筑室在城市,而无闤闠声。非关远人世,虑涤境自清。”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非关今日面皮娇,祇为当年舌太饶。”

孟亭

亭名。在今 湖北省 钟祥 县境内。《新唐书·文艺传下·孟浩然》:“ 王维 过 郢州 ,画 浩然 像于刺史亭,因曰 浩然亭 。 咸通 中,刺史 郑诚 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 孟亭 。” 清 赵翼 《和立崖游虎丘》:“ 罗池 誌庙文, 孟亭 画壁影,故事倘可循,私心窃有请。”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赵师秀,朝代: 宋代
    人生苦形役,不定如车辕。况各异乡井,忽此同酒尊。此尊岂易同,意乃有数存。西湖雪未成,两山翠相奔。山根日照树,花放林逋村。野馔具蘼藿,一饱厌百飧。有客何多髯,吐气邻芳荪。慷慨念时事,所惜智者昏。砭疗匪无术,讳疾何由论。北望徒太息,归欤寻故园。哆然黄冠师,笑请子勿喧。东南守太乙,此宿福所屯。吾子且饮酒,酒冷为子温。
  •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代
    三十四十五欲牵,七十八十百病缠。五十六十却不恶,恬淡清净心安然。已过爱贪声利后,犹在病羸昏耄前。未无筋力寻山水,尚有心情听管弦。闲开新酒尝数盏,醉忆旧诗吟一篇。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
  • 作者: 释广闻,朝代: 宋代

    四月八日生,二月半入灭。

    虽然生灭元空,正是全提时节,珊瑚枝枝撑著月。

  • 作者: 释坚璧,朝代: 宋代
    喻指喻马,何劳真假。说性说心,转见病深。灵山拈花,不曾动著。少林冷坐,徒自沈吟。良工欲写莫可写,汝曹敬之隔千林。山阴阴,水沈沈。苍苔雪径冷不彻,花鸟夕阳閒古今。真兮真兮,胡得而临。
  • 作者: 陈陶,朝代: 唐代
    丹陵五牙客,昨日罗浮归。赤斧寻不得,烟霞空满衣。试于华阳问,果遇三茅知。采药向十洲,同行牧羊儿。十洲隔八海,浩渺不可期。空留双白鹤,巢在长松枝。云溪古流水,春晚桃花香。忆与我师别,片帆归沧浪。沧浪在何许,相思泪如雨。黄鹤不复来,云深离别处。石渠泉泠泠,三见菖蒲生。日夜劳梦魂,随波注东溟。空怀别时惠,长读消魔经。
  • 作者: 狄遵度,朝代: 宋代
    莎青石细浅见底,天空云淡无一毫。波间圆月照不动,海上清见来最高。
  • 作者: 杨杰,朝代: 宋代

    来陪杖屦蹑孤峰,故老旁观叹二翁。

    海上波平千里白,江东兵壮万旗红。

    云开云合山头月,潮落潮生渡口风。

    须约蒙庄老仙客,凭栏直下看龙宫。

  • 作者: 王安石,朝代: 宋代
    野水荒山寂寞滨,芳条弄色最关春。故将明艳凌霜雪,未怕青腰玉女嗔。
  • 作者: 金君卿,朝代: 宋代
    此行非远行,何用惨离颜。纵棹豀亭外,清歌樽酒间。相期在西笑,从此望南还。归去重回首,夕阳江外山。
  • 作者: 项安世,朝代: 宋代
    共惟汉从官,三仕屈吾指。前辈有郑公,后来王赵耳。更生初去国,玉色欣共理。我时见一叶,已识秋风起。明年孔戣去,零落真复尔。王师凛孤鹤,独叫青云里。下有万仗弦,开云看白雉。前年郑公来,初论差可喜。谓当上聊璧,共举汉网纪。三年越山中,不使度此水。低头用朱墨,得去真晚矣。况当少天官,风木赴淮涘。一时东都空,物理固如此。此行关世运,特可慰闾里。下有贤寓公,上有名剌史。想见闽父老,欢喜屐折齿。虽然庙朝旧,迹远心自迩。公行见赵公,此语式举似。有事当驿闻,毋忘汉天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