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感遇之十七原文 诗词名句

感遇之十七

作者: 陈子昂朝代: 唐代

感遇之十七原文

幽居观天运。
悠悠念群生。
终古代兴没。
豪圣莫能争。
三季沦周赧。
七雄灭秦嬴。
复闻赤精子。
提剑入咸京。
炎光既无象。
晋虏复纵横。
尧禹道已昧。
昏虐势方行。
岂无当世雄。
天道与胡兵。
咄咄安可言。
时醉而未醒。
仲尼溺东鲁。
伯阳遁西溟。
大运自古来。
旅人胡叹哉。

诗词问答

问:感遇之十七的作者是谁?答:陈子昂
问:感遇之十七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感遇之十七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陈子昂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子昂名句大全

陈子昂感遇之十七书法欣赏

陈子昂感遇之十七书法作品欣赏
感遇之十七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幽居

(1) 隐居,很少与外界往来(他已幽居十年了)

(2) 宁静的住所

天运

(1) 天命;自然的气数

决非天运。——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天运变矣。

(2) 天体的运行

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群生

众生;一切生物

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汉书·董仲舒传》

古代

过去,年代已久远

古代神话

豪圣

大圣人。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六:“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南风昔不避,豪圣思经纶。” 清 魏源 《杂诗》之一:“苟尽纵其为,豪圣岂无才。”

三季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的末期。《国语·晋语一》:“虽当三季之王,不亦可乎?” 韦昭 注:“季,末也。三季王, 桀 、 紂 、 幽王 也。”《汉书·叙传下》:“三季之后,厥事放纷。” 颜师古 注:“三季, 三代 之末也。”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愚生三季后,慨然念 黄 虞 。”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七:“三季沦 周赧 ,七雄灭 秦嬴 。” 清 方苞 《西邻愍烈女》:“昔先王知民性……自三季以后,民抗敝以巧法。”

(2).指 春秋 鲁昭公 时的 季孙氏 、 仲孙氏 、 叔孙氏 。《吕氏春秋·察微》:“以 鲁国 恐不胜一 季 氏,况於三 季 同恶。”

七雄

指 战国 时 秦 、 楚 、 燕 、 齐 、 韩 、 赵 、 魏 七强国。 汉 班固 《答宾戏》:“七雄虓闞,分裂诸 夏 ,龙战虎争。”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春秋 之后,七雄并争, 秦 并诸侯,则有《战国策》三十三篇。”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一》:“夫五霸,更三王者也;七雄,更五霸者也。” 姚华 《曲海一勺·述旨》:“词产 唐 宋 之交,曲起 宋 元 之际。犹之七雄糺扰,骚赋遂以勃兴;六代纷乘,近体於焉託始。”

秦嬴

(1).泛指 秦 王。 秦 乃 嬴 姓,故名。《史记·秦本纪》:“ 孝王 曰:‘昔 伯翳 为 舜 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 嬴 。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 秦 ,使復续 嬴氏 祀,号曰 秦嬴 。” 唐 李白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诗:“ 相如 章华 巔,猛气折 秦嬴 。” 元 宋无 《海上自之罘至成山览秦皇汉武遗迹》诗:“浪激 秦嬴 怒,崖崩 汉武 灵。”此指 秦始皇 。

(2).指 赵国 的美女。 赵 姓 嬴 ,故称。 三国 魏 锺会 《菊花赋》:“乃有 毛嬙 、 西施 、 荆姬 、 秦嬴 ,妍姿妖艷,一顾倾城。”

赤精子

(1).指 汉高祖 刘邦 。《汉书·哀帝纪》:“待詔 夏贺良 等言 赤精子 之讖。”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高祖 感赤龙而生,自谓 赤帝 之精。”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七:“三季沦 周赧 ,七雄灭 秦嬴 。復闻 赤精子 ,提剑入 咸京 。”亦省称“ 赤精 ”。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赤精 斩 白帝 ,叱咤入 关 中。” 清 顾炎武 《子房》诗:“归来遇 赤精 ,奋戈起榛薄。”

(2).相传为 范蠡 的别号。《齐民要术·养鱼》引 陶朱公 《养鱼经》:“ 威王 聘 朱公 ,问之曰:‘闻公在湖为渔父,在 齐 为 鴟夷子皮 ,在 西戎 为 赤精子 ,在 越 为 范蠡 ,有之乎?’”

(3).道家谓 老子 的化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道家称 老子 化身,名号尤众…… 顓帝 时号 赤精子 。”

提剑

《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后以“提剑”谓起兵或从军。 唐 杜牧 《感怀诗》:“ 高文 会 隋 季,提剑徇天意。” 明 何景明 《挽谢晚耕》诗:“ 日南 提剑志,海上却金名。”

咸京

原指 秦 代京城 咸阳 。后人常用以借指 长安 。 唐 李乂 《饯唐永昌》诗:“ 田郎 才貌出 咸京 , 潘子 文华向 洛城 。” 宋 文天祥 《平原》诗:“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 咸京 。” 元 范梈 《题李白郎官湖》诗:“当时郎官奉使出 咸京 ,仙人千里来相迎。”

炎光

(1).阳光。《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震声日景,炎光飞响。” 李善 注:“炎光,日景也。” 南朝 齐 谢朓 《夏始和刘孱陵》:“春色卷遥甸,炎光丽近邑。”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熙熙炎光流,竦竦高云擢。”

(2).暑气。 宋 柳永 《二郎神》词:“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宋 李清照 《采桑子》词:“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3).指 汉 德, 汉 皇朝。《文选·曹植<王仲宣诔>》:“会遭阳九,炎光中矇。” 张铣 注:“炎光,谓 汉 也。”《晋书·刘元海载记》:“我 世祖光武皇帝 诞资圣武,恢復鸿基…… 显宗孝明皇帝 、 肃宗孝章皇帝 累叶重暉,炎光再阐。”参见“ 炎汉 ”。

火焰;光焰。炎,通“ 焰 ”。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众宾会广坐,明鐙熺炎光。” 晋 潘尼 《火赋》:“衝风激扬,炎光奔逸。” 唐 方干 《酬将作于少监》诗:“由来至寳出毫端,五色炎光照室寒。”

无象

(1).失去常态、常道。《左传·襄公九年》:“ 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杜预 注:“言国无道,则灾变亦殊,故不可必知。” 孔颖达 疏:“若国家昏乱,无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洛 既燎烟, 函崤 没无象。”一本作“ 无像 ”。

(2).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管子·幼官》:“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 赵守正 注:“无象,指军行隐蔽,使人们看不到形象。”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譬若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张九龄 《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观变早於未萌,必取预於无象。”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兀坐冥搜,求声於寂寥,写真於无象。”

(3).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南朝 梁 沉约 《雅乐歌·諴雅之一》:“怀忽慌,瞻浩荡……出杳冥,降无象。”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道行无跡,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吴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钝翁 记其数诗,有云:‘……有形皆是假,无象孰为真?悟到无生地,梅花满四邻。’”

纵横

(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昏虐

昏昧暴虐。《后汉书·西羌传序》:“时 幽王 昏虐,四夷交侵,遂废 申后 而立 褒姒 。”《文选·陆倕<石阙铭>》:“在 齐 之季,昏虐君临。” 吕向 注:“昏闇暴虐也。” 唐 张良璞 《览史》诗:“昏虐不务德,百代无芳声。” 梁启超 《新史学·论纪年》:“然 * 既不以帝号,则史家之争正统者,其更无説以自文矣。不然,以 新莽 之昏虐, 武后 之淫暴,而作史者势不能不以其始建国。”

方行

行为正直。 宋 范仲淹 《杨文公写真赞》:“然端言方行,回邪忌之,故尝避权臣之祸,归 阳翟 山。”

(1).遍行,通行。方,通“ 旁 ”。《书·立政》:“其克詰尔戍兵以陟 禹 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曾运乾 正读:“方,旁也,普也。”《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 秦 楚 变节,不为 胡 越 改容,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行之,万世传之。”

(2).特指纵横驰骋。犹横行。《国语·齐语》:“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诛无道,以屏 周 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韦昭 注:“方犹横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晏恭人》:“诚得 李侃 妇 晏恭人 以守, 绍续 女、 崔寧 妾以战……虽方行天下可也。”

无当

不值,不逢。《楚辞·九辩》:“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鑠而瘀伤;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王逸 注:“不值圣王,而年老也。”

(1).不合乎;不符合。《礼记·学记》:“鼓无当於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

(2).指物体无底部。《晏子春秋·谏下一》:“寸之管无当,天下不能足之以粟。” 吴则虞 集释引 孙星衍 曰:“ 刘渊林 注:‘当,底也,去声。’” 晋 左思 《<三都赋>序》:“玉巵无当,虽寳非用。” 唐 元稹 《赋得玉卮无当》:“共惜连城寳,飜成无当卮。”

(3).不恰当;不相称。《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太祖 破 荆州 ,欲顺 江 东下。 詡 諫…… 太祖 不从”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然则 魏武 之东下,非失算也。 詡 之此规为无当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知精神现象实人类生活之极颠,非发挥其辉光,于人生为无当。”

世雄

(1).佛陀的尊称。《无量寿经》卷上:“今日世雄,住佛所住。” 慧远 义疏:“世雄,佛之异名。佛於世间,最为雄猛,故曰世雄。”

(2).世代称雄。《周书·泉企传》:“ 泉企 字 思道 , 上洛 丰阳 人也。世雄 商 洛 。”

天道

自然规律

天道变化。——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咄咄

感慨声;表示感慨;表示责备或惊诧

咄咄怪事

仲尼

孔子 的字。 孔子 名 丘 , 春秋 鲁国 人。《庄子·人间世》:“ 颜回 见 仲尼 ,请行。”《史记·孔子世家》:“ 紇 与 颜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祷於 尼丘 得 孔子 。 鲁襄公 二十二年而 孔子 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 云,字 仲尼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周公 慎言于金人, 仲尼 革容于欹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 仲尼 叙帝王之书。” 明 顾绛 《述古》诗:“ 仲尼 贵多闻, 汉 人犹近古。”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掉了一顶帽子,又有何妨呢,却看得这么严重,实在是上了 仲尼先生 的当了。”

东鲁

(1).原指 春秋 鲁国 。后以指 鲁 地(相当今 山东省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 东鲁 ,习隐 南郭 。” 李善 注引《庄子》:“ 鲁 君闻 颜闔 得道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颜闔 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反审之,復来求之,则不得矣。” 唐 李白 《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 东鲁 ,空悲断肠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二公表章经籍,篤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属之 东鲁 圣人之裔,诚不愧儒雅风流矣。” 黎元洪 《檄山东文》:“ 东鲁 开化最早,文明独先。”

(2).指 孔子 。 孔子 为 春秋 鲁 人,故称。《陈书·周弘正传》:“ 东鲁 絶编之思, 西伯 幽忧之作。”

伯阳

(1).古贤人。相传为 舜 七友之一。《墨子·所染》:“ 舜 染於 许由 、 伯阳 。” 孙诒让 间诂:“此 伯阳 自是 舜 时贤人。”《吕氏春秋·本味》:“故 黄帝 立四面, 尧 、 舜 得 伯阳 、 续耳 然后成,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 高诱 注:“ 伯阳 、 续耳 皆贤人, 尧 用之以成功也。” 陈奇猷 校释:“ 伯阳 、 续耳 係 舜 七友中之二友。”参阅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舜七友》。

(2). 老子 的字。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西有 伯阳 之馆,北有旷野之望。” 李善 注:“ 伯阳 ,即 老子 也。” 宋 陆游 《读<老子>》诗:“恍然亲见古 伯阳 ,袂属关尹肩 庚桑 。”

(3).古地名。 战国 魏 邑,在今 河南 安阳 市西北。《史记·赵世家》:“﹝ 惠文王 ﹞十七年, 乐毅 将 赵 师,攻 魏 伯阳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伯阳 故城一名 邯会城 ,在 相州 鄴县 西五十五里,七国时 魏 邑, 汉 邯会城 。”

西溟

见“ 西冥 ”。

大运

(1).谓天命,上天的旨意。《史记·天官书》:“日月晕适,云气,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后汉书·明帝纪》:“朕承大运,继体守文。”《隋书·天文志下》:“后 宣武 继崩, 高祖 以大运代起。” 明 归有光 《史称安隗素行何如》:“岂非其节有餘而权不足,回斡大运、拨乱反正之方有所短耶?”

(2).指天体的运行。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二:“ 蓐收 肃金气,西陆弦海月……良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 王琦 注:“大运,天运也。” 明 高启 《寓感》诗之三:“阳和既代序,严霜变肃辰。大运有自然,彼苍非不仁。”

(3).犹时运。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九:“相逢藩篱雀,笑彼在尘泥;大运有时屈,壮志难与谐。”

(4).指好运。《红楼梦》第四三回:“你这么个阿物儿,也忒行了大运了。”

(5).旧时星命术士谓人之运命十年一大变,称大运。大运用干支标记,各领五年。见 宋 昙莹 《珞琭子赋》卷上。

自古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旅人

(1).官名。掌管割烹之事。《仪礼·公食大夫礼》:“雍人以俎入,陈于鼎南;旅人南面加匕于鼎,退。” 郑玄 注:“旅人,雍人之属旅食者也。”

(2).客居在外的人。《国语·晋语八》:“ 孙林甫 曰:‘旅人所以事子也,唯事是待。’” 韦昭 注:“旅,客也。言寄客之人不敢违命。”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上戍石鼓山》诗:“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 山 东羣盗散,闕下受降频。诸将归应尽,题书报旅人。”

(3).旅行在途的人;奔走在外的人。 唐 任翻 《秋晚途次》诗:“众鸟已归树,旅人犹过山。”《朱子语类》卷五九:“如 孔子 之圣……终身栖栖为旅人,又仅得中寿。” 明 徐士俊 《汪十四传》:“愿乞壮士,重过 西川 ……俾啸聚之徒,大不得志於我旅人也。” 王西彦 《鱼鬼》:“远道的旅人或许会对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上的孤松)的存在发出惊叹,感到生命的不可思议。”

(4).众人,庶民百姓。 唐 罗隐 《谗书·刻严陵钓台》:“今之世风俗偷薄,禄位相尚,朝为一旅人,暮为九品官,而骨肉亲戚已有差等矣。”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代
    标签: 菊花重阳节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作者: 魏了翁,朝代: 宋代
    论激回天力,身开夹日勋。危言起平勃,奸胆落伾文。泪洒衡山月,神凄蜀岭云。若微刘柱史,千古閟清芬。
  • 作者: 王义山,朝代: 宋代
    犹记琼林锡宴时,平轩折得好花归。而今花与人何在,日暮江东云自飞。
  • 作者: 史弥宁,朝代: 宋代
    巡檐诗袖涨寒香,日炙南枝泫晓霜。净洗宫妆转明洁,恰如汤饼试何郎。
  • 作者: 程公许,朝代: 宋代
    乞州如斗苦难谐,遣戍蓬婆也自佳。严诏自天疑过误,虚心造物与安排。轒輼犹未空三辅,鼙鼓何当静两淮。经世无才羞汲引,寸丹咫是尧阶。
  • 作者: 赵蕃,朝代: 宋代
    忽有长沙使至,为传江右书来。茅屋于时已黑,青灯为尔频开。
  • 作者: 王阜,朝代: 明代
    东风握手龙溪上,三珠树下频来往。北院红荆醉里看,南湖碧草吟边长。羡君洒落才且奇,向来群从总能诗。雁行綵袖迎春早,熊胆青灯觉曙迟。松杉影动摇书幌,兰蕙香浮栖鹤帐。风棂月榻陪壮游,海树江云引遐望。俄顷鸰原叹别离,蓟门渺在天一涯。山海有谣舂斗粟,庭阶何日会连枝。凄然姜被遥相忆,一字平安万金直。出塞龙媒凡马空,倚门鹤发千峰夕。独惭为客江南湄,旧业荒凉托故知。桑梓几回成远梦,梧桐三尺负幽期。扁舟明日龙门道,林下相看情更好。亲舍常称九酝卮,神京游子归来早。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驿路驰烟著壁题,客来衣履尚凄凄。

    支硎秀色千秋映,津逮遥思孔稚圭。

  • 作者: 方干,朝代: 唐代
    十六声中运手轻,一声声似自然声。不缘精妙过流辈,争得江南别有名。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去岁寒山今帝都,溪亭听雪了无殊。

    驻年缩地姑胥置,瞥眼流阴有是乎。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