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连雨原文 诗词名句

连雨

作者: 袁说友朝代: 宋代

连雨原文

一月长晴窘漕渠,更留残暑要驱除。
飘风也解终朝久,骤雨新添二尺余。
但觉天公真有意,不知民力已潜纾。
田家是处均膏泽,两岸欢吟使者车。

诗词问答

问:连雨的作者是谁?答:袁说友
问:连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袁说友的名句有哪些?答:袁说友名句大全

袁说友连雨书法欣赏

袁说友连雨书法作品欣赏
连雨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一月

(1).一年的第一月。《书·泰誓序》:“一月戊午,师渡 孟津 。” 孔 传:“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与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唯 秦始皇 以父 庄襄王 名 楚 ,称 楚 曰 荆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为一月。”

(2).一个月。《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郑玄 笺:“一月之中三有胜。”《汉书·律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及见 武皇帝 试闭 左慈 等,令断穀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捻指之间,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餘。”

(3).第一个月。《淮南子·精神训》:“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陈陶 《种兰》诗:“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漕渠

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史记·河渠书》:“令 齐 人水工 徐伯 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文选·鲍照<芜城赋>》:“柂以 漕渠 ,轴以 崐岗 。” 李善 注引 杜预 曰:“通粮道。”此指 邗沟 。 宋 曾巩 《广德湖记》:“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 鄞 之西十二里,其源出於 四明山 ,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 清 赵翼 《送邑侯高松亭调任宿迁》诗:“邮传连三省, 漕渠 过万艘。”此指 大运河 。

残暑

残馀的暑气。 唐 沉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 白居易 《曲江早秋》诗:“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 宋 陆游 《风雨》诗:“残暑时当尽,清风势自回。”亦指夏末时节。 宋 范成大 《西楼秋晚》诗:“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

驱除

驱逐;排除

驱除杂念

飘风

旋风;暴风

四时之内,飘风怒吹,或西发西洋,或东起北海,旁午交扇,无时而息。—— 赤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终朝

(1).早晨。《诗·小雅·采绿》:“终朝采緑,不盈一匊。” 毛 传:“自旦及食时为终朝。”《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楚子 将围 宋 ,使 子文 治兵於 睽 ,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2).整天。 晋 陆机 《答张悛》诗:“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 唐 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诗:“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愿相同,终朝不离。”

骤雨

暴雨。《老子》:“骤雨不终日。” 宋 秦观 《满庭芳·咏茶》词:“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访友》:“百花逢骤雨,万木怕深秋。”《花城》1981年第3期:“有次,下了场仲夏的骤雨,甜菜组的姑娘和小媳妇们,都急着忙着朝林带里躲。”

天公

(1) 天。以天拟人,故称

(2) 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民力

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

田家

(1) 农家

邀我到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农夫

是处

(1).到处;处处。《南齐书·虞玩之传》:“填街溢巷,是处皆然。”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陈毅 《六国之行》诗:“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2).犹言紧要关头。《水浒传》第十三回:“将臺上忽的一声锣响, 杨志 和 索超 斗到是处,各自要争功,那里肯回马。”

膏泽

(1) 滋润土壤的雨水

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曹植《赠徐干》

(2) 比喻恩惠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两岸

水流两旁的陆地。《宋书·刘钟传》:“ 循 先留别帅 范崇民 以精兵高舰据 南陵 ,夹屯两岸。”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茅盾 《子夜》一:“现在沿这 苏州河 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

使者

(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欢迎来自亲密邻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 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2) 比喻带来某种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国的人们也真懂得欣赏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郑燮,朝代: 清代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 作者: 释祖可,朝代: 宋代

    此自是我辈物,而乃落君家房。

    尚喜周旋顾盼,无忧荦确风霜。

  • 作者: 德诚,朝代: 唐代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 作者: 韩愈,朝代: 唐代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作者: 孙应时,朝代: 宋代
    枵腹贪书颇自强,年来得失正相当。须知耳目尘埃尽,始见山林日月长。
  • 作者: 吴全节,朝代: 元代

    武夷天赐万年宫,云隔蓬莱梦已通。

    玉旨煌煌镌石壁,棹歌隐隐渡溪风。

    帆归海国春潮绿,市俯星村晚照红。

    不用广寒修月斧,奎章大笔纪成功。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太古盘中太古轩,土阶茅屋朴风存。

    引流种稻无须井,向暖栽篁可当垣。

    户对常欣足山水,粒馀兼得育鸡豚。

    匣藏耕织图频展,家法勤农此意敦。

  • 作者: 杨万里,朝代: 宋代
    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便恐禾生耳,宁论容断魂。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村。
  • 作者: 顾士龙,朝代: 宋代
    三十六溪清浅水,二十四重高下山。卓锡自地风雨厄,不然俗驾便须还。
  • 作者: 李逢升,朝代: 明代

    嵌石巉峰近水旁,坐看日月带长沧。

    风清烟雾飘亭屋,云淡斗星射馆厢。

    四野耘田歌麦秀,五经勤诵夺文光。

    相看不尽飞扬意,欲做岩中白鬓郎。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