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晴望汉川原文 诗词名句

晴望汉川

作者: 文同朝代: 宋代

晴望汉川原文

城头看雨霁,天地若新浴。
晚容变云霞,秋意著草木。
四时易迁改,万事苦迫促。
旧山何日归,三径有松菊。

诗词问答

问:晴望汉川的作者是谁?答:文同
问:晴望汉川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文同的名句有哪些?答:文同名句大全

文同晴望汉川书法欣赏

文同晴望汉川书法作品欣赏
晴望汉川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城头

城墙的顶头;城楼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鲁迅《七律》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云霞

彩云和彩霞

云霞明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秋意

(1).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观和气象。 唐 颜真卿 《赠僧皎然》诗:“秋意 西山 多,别岑縈左次。” 宋 晏殊 《点绛唇》词:“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有相思两字,呼之欲出,秋意裂,冰纹断。” 许地山 《黄昏后》:“满山底岩石、树林、泉水,受着这妙光底赏赐,越觉得秋意阑珊了。”

(2).态度冷淡。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杭 人﹞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冷淡曰秋意,无言默坐曰出神。”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迁改

(1).指官职之迁升。 唐 颜真卿 《祭伯父豪州刺史文》:“ 泉明 、 顥 、 頲 、 颖 等并蒙迁改,一门之内,生死哀荣。” 宋 范仲淹 《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 郎简 ﹞归老十餘年,不曾迁改,亦无锡赐。” 宋 方勺 《泊宅编·渠来》:“或乱毁帘幃窗牖之类,则 经臣 必有迁改锡賚之庆。”

(2).变易,改变。 唐 李白 《对酒行》:“天地无彫换,容颜有迁改。” 宋 张耒 《青桐道中值雨》诗:“人间迁改何须问,便作江湖未可知。” 明 胡其毅 《孔庙柏歌》:“礼乐初传三百载,风尘倐忽俱迁改。” 谭献 《<复堂词录>序》:“律吕废队则声音衰息,声音衰息则风俗迁改。”

(3).谓迁善改过。 明 张居正 《答蓟辽总督郑范溪书》:“彼既有迁改之诚,自不必深求矣。” 清 黄爵滋 《敬陈六事疏》:“於此等匪民,先宜实力查捕,除已犯重案论治如法外,餘皆概予开释,而著其名於册,諭令迁改。”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迫促

(1) 急迫;紧促

呼吸迫促

(2) 催促

由于他母亲再三的迫促,他才答应去看一看

旧山

(1).故乡;故居。《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吕延济 注:“谓枉曲船帆,来过旧居。” 唐 高适 《封丘作》诗:“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迴。” 唐 贾岛 《寄宋州田中丞》诗:“旧山期已久,门掩数畦蔬。”

(2).旧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君先夫人皆未还 建鄴 旧山,旅葬 江陵 东郭。”按,《汉书·地理志下》“非独为奉山园”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黄图》谓陵冢为山。”

何日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三径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松菊

松与菊不畏霜寒,因以喻坚贞节操或具有坚贞节操的人。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赠别》诗:“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絶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八:“ 陶潜 酷似 卧龙 豪,万古 潯阳 松菊高。”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释清远,朝代: 宋代

    道可学耶实不可学,心可悟耶实不可悟。

    不学不悟,真机全露。

    明月娑婆,浮生旦暮。

    眼若不睡诸梦除,古今出入无门户。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台卿遗令画赞,渊明祭文挽诗。乍可裸尸仰药,勿求敕葬宣医。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今春泽兆佳,天贶承常懔。

    昨近每作风,气转清且凛。

    因虞雨其迟,兆符乎未审。

    祈全固若斯,期美实亦甚。

    兹日乃晦日,韶光已苒荏。

    卓午温暖蒸,入夕油云淰。

    雭忽隔窗,反侧听欹枕。

    疏密彻五更,问势那安寝。

    未明即求衣,时享益颙朕。

    霢霂犹未止,檐溜鸳瓦饮。

    二麦定登盘,百谷冀高廪。

    秋成允尚遥,敢即侈言稔。

    戒满励若惊,实政惟勤恁。

  • 作者: 张说,朝代: 唐代
    徐陈尝并作,枚马亦同时。各负当朝誉,俱承明主私。夫君迈前侣,观国骋奇姿。山似鸣威凤,泉如出宝龟。才雄子云笔,学广仲舒帷。紫绶拂三寺,朱门临九逵。昔我含香日,联尔缙云司。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中路一分手,数载来何迟。求友还相得,群英复在兹。留台少人务,方驾递寻追。涉玩怀同赏,沾芳忆共持。迎宾南涧饮,载妓东城嬉。春郊绿亩秀,秋涧白云滋。名画披人物,良书讨滞疑。兴来光不惜,欢往迹如遗。岁晏罢行乐,层城间所思。夜魂灯处厌,朝发镜前衰。忽枉崔駰什,兼流韦孟词。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齐戒观华玉,留连叹色丝。终惭起予者,何足与言诗。
  • 作者: 张子容,朝代: 唐代
    凉夜窥清沼,池空水月秋。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蟾影摇轻浪,菱花渡浅流。漏移光渐洁,云敛色偏浮。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能持千里意,来照楚乡愁。
  • 作者: 徐瑞,朝代: 宋代
    久雨书闱坐,初晴竹伴行。远林更旧绿,流水带新声。随境皆天趣,无心任世情。芒田公独乐,吟啸了浮生。
  • 作者: 梅尧臣,朝代: 宋代
    许有卢娘能画竹,重抹细拖神且速。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笔间天意足。战叶斜尖点映间,透势虚黍断还续。粉节中心岂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
  • 作者: 宋庠,朝代: 宋代
    近出东郊道,时巾下泽车。田溝蛙拖紫,沙径鸟留书。木引藤絲远,墙蒸菌带虚。幽怀聊俯仰,无意事施蘧。
  • 作者: 徐集孙,朝代: 宋代
    山远源深绝市声,许由因此隐方成。一生独喜枕流好,万事何如酌水清。野衲洗心滋味淡,骚人照影得名轻。软红尘里浑如醉,谁识斯泉可濯缨。
  •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代
    开缄思浩然,独咏晚风前。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