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和遗山呈太山倪布山真人原文 诗词名句

和遗山呈太山倪布山真人

作者: 王奕朝代: 宋代

和遗山呈太山倪布山真人原文

江右书生枉白头,杖藜始得北山游。
手摩红日登三观,袖拂黄埃看九州。
及下诚明真气貌,方知岁月老春秋。
更须梓就诸公什,焰焰声名万古留。

诗词问答

问:和遗山呈太山倪布山真人的作者是谁?答:王奕
问:和遗山呈太山倪布山真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奕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奕名句大全

王奕和遗山呈太山倪布山真人书法欣赏

王奕和遗山呈太山倪布山真人书法作品欣赏
和遗山呈太山倪布山真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江右

江西省的别称,古时在地理上以西为右,江西以此得名

书生

(1) 读书人

白面书生

(2) 指抄写的人

白头

(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杖藜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北山

(1).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从。” 杜预 注:“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刘良 注:“谓登 北邙 望 晋 都。”

(3).山名。即 钟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吕向 题解:“ 钟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彦伦 隐於此山,后应詔出为 海盐县 令。今欲却过此山, 孔生 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有道寧徵 管 ,无才却荐 嵇 。 北山 休誚让, 东观 岂攀躋。”

红日

太阳。因其放射出红色光辉,故称。 唐 王建 《宫词》之一:“ 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 南唐 李煜 《浣溪沙》词:“红日已高三丈透,金鑪次第添香兽。” 宋 晁补之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词:“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 大江 东注。”

登三

(1).谓功德登于三王之上。《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方将增 泰山 之封,加 梁父 之事,鸣和鸞,扬乐颂,上减五,下登三。” 李善 注引 李奇 曰:“五帝之德, 汉 比为减;三王之德, 汉 出其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咸五,下登三。”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咸同於五帝,登三王之上。”《南齐书·王融传》:“习 呼韩 之旧仪,拜鑾舆之巡幸,然后天移云动,勒封 岱宗 ,咸五登三,追踪七十。”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高祖 以援疑拨乱,伏紫气而登三; 太宗 以端拱继明,自黄离而用九。”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约史徇名,勉附青云之士,实偶登三之盛,获从旅百之先。”

(2).谓帝王与道、天、地三者并尊。 唐 李商隐 《贺相国汝南公启》:“圣上初九潜泉,登三佩契。” 冯浩 笺注:“此所谓登三者,谓帝王与道、天、地三者并尊也。”《旧唐书·音乐志三》:“穆穆我后,道应千龄。登三处大,得一居贞。”

黄埃

黄色尘土

九州

(1) 中国的别称

(2) 日本四主岛中最南的岛

诚明

至诚之心和完美的德性。语出《礼记·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郑玄 注:“由至诚而有明德,是圣人之性者也。” 唐 李翱 《复性书上》:“不知者谓夫子之徒不足以穷性命之道,信之者皆是也。有问於我,我以吾之所知而传焉,遂书於书,以开诚明之源。” 宋 邵雍 《诚明吟》:“ 孔子 生知非假习, 孟軻 先觉亦须脩;诚明本属吾家事,自是今人好外求。” 明 邵璨 《香囊记·庆寿》:“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

真气

(1).人体的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而成。道教谓为“性命双修”所得之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唐 王维 《贺元元皇帝见真容表》:“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不善养生者,薄节慎之功,迟吐纳之效,厌上药而用下品,伐真气而助强阳,根本已危,僵仆无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三昧上真气已全,百炼中凡心俱浄。”

(2).指刚正之气。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送尉》:“英雄欺世,久之毕竟难瞒,胸中既无真气蟠,笔下焉能力量完!” 侯方域 《祭吴次尾文》附 清 徐作肃 评:“ * 呜咽,全是一团真气。此等文正以不必剪裁为佳。”

(3).特指帝王的气象。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 秦王 时在座,真气动户牖。”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焰焰

亦作“燄燄”。1.火苗初起貌。《书·洛诰》:“无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絶。”《孔子家语·观周》:“焰焰不灭,炎炎若何!” 宋 司马光 《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夫炎炎不絶,焰焰奈何!当事之微,治之易耳;时至不为,祸如发机。” 明 方孝孺 《过宁陵县学》诗:“滔滔未有艾,燄燄安所从?”

(2).火焰炽烈貌。 北周 庾信 《灯赋》:“辉煇朱烬,焰焰红荣。” 唐 元稹 《董逃行》:“ 董 逃 董 逃 董卓 逃,揩鏗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焰焰,人皆数叹曰: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吓杀员外,慌忙走来时,只见焰焰地烧着。”

(3).明亮貌;鲜明貌。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明星燄燄,不临 太丘 之前;暮雨沉沉,不散 巫山 之曲。” 唐 王毂 《苦热行》:“ 祝融 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宋 范仲淹 《览秀亭》诗:“焰焰众卉明,袞袞新泉流。” 宋 叶适 《奉赋成都新园咏归堂》之一:“沃沃葵莧畦,焰焰棠杏坞。” 宋 朱弁 《炕寝三十韵》:“飞飞涌玄云,燄燄积红玉。”

(4).炎热貌。 唐 杨巨源 《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诗:“爀爀沸泉壑,燄燄燋砂石。” 宋 梅尧臣 《和江邻几景德寺避暑》:“铁城何燄燄,铁牀亦彤彤。”

(5).形容气势盛貌。 金 元好问 《登封令薛侯去思颂》:“羣小焰焰,如棼丝,如沸糜,殆若不復能措手者。” 金 元好问 《赠修端卿张去华韩君杰三人》诗之六:“异时三客俱焰焰,人伦东国吾无慙。”

声名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郑仁表,朝代: 唐代
    分峡东西路正长,行人名利火然汤。路傍著板沧浪峡,真是将闲搅撩忙。
  • 作者: 方千里,朝代: 宋代
    花台响彻歌声暖。白日林中短。春心摇荡客魂消。搓粉揉香排比、一团娇。重来犹自寻芳径。吹鬓东风影。步金莲处绿苔封。不见彩云双袖、舞惊鸿。
  • 作者: 沈璟,朝代: 明代

    铺张。英雄伎俩。

    看旌旗日暖。袍袖风香。

    连营分帐都是。锦衣绣袄儿郎。

    天晴金甲横空耀几时得。日暮清笳出塞长合前外。

  • 作者: 王璋,朝代: 元代

    忠言虽不售,百里仰高风。

    为问台中妙,何人继两公。

  • 作者: 文天祥,朝代: 宋代
    双双夹方流,知有至妙蕴。山石发清晖,草木得馀涧。泉源皆宝气,樵牧骇潜蜃。仙翁独危坐,华池养水性。神泽温而栗,骨峭老益劲。苔矶枕泓碧,时有鱼出听。糜琼饭潺湲,冲淡意无朕。
  •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明月呈规,祥烟非雾,载符梦铃。记前时已庆,人间鸑鷟,今番再见,天上麒麟。知是于门,功标紫府,夜半仙官敕五丁。亲送与,向君家作个,难弟难兄。绝奇不数徐卿。看他日名登千佛经。正翁翁矍铄,婆婆老福,薰修觉海,结果初成。自愧空词,不酬杯水,汤饼难充堂上宾。无功也,这犀钱玉果,敢望平分。
  • 作者: 叶宪祖,朝代: 明代

    小旦同末上:蕊珠宫外香云合。世网从今蹬脱。

  • 作者: 李绛,朝代: 唐代
    高才名价欲凌云,上驷光华远赠君。念旧露垂丞相简,感知星动客卿文。纵横逸气宁称力,驰骋长途定出群。伏枥莫令空度岁,黄金结束取功勋。
  • 作者: 梁旷宗,朝代: 元代

    笑卧乾坤里,超然世外身。

    门无车马客,径有竹松邻。

    梦上三竿日,醉来几度春。

    昼长时听鸟,风静漫投纶。

    得趣猿堪狎,忘机鸥共亲。

    羲皇馀一枕,高卧乐天真。

  • 作者: 释德洪,朝代: 宋代

    读书不求甚解,偶尔会意欣然。

    点笔疾书窗纸,倚蒲却看垆烟。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