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解佩令原文 诗词名句

解佩令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解佩令原文

曾妙年拾芥功名易。
暂栖鸾、何厌小试。
迤逦哦松,便整顿、河阳桃李。
寿几许、也犹固未。
归来谩、学个陶潜志。
遇诞辰、昴宿降瑞。
春色三分才过二。
寿觞沉醉。
祝等彭祖八百岁。

诗词问答

问:解佩令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解佩令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解佩令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妙年

指少壮之年。《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终军 以妙年使 越 。”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眉宇有餘妍,初破瓜时正妙年。”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你乘此妙年,正该出去应举。”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人在这样情形下,既非圣贤,难免要有点牢骚,而 唐文君 虽在妙年,竟也象老婆子那样咀碎。”

拾芥

芥:小草。拾取地上的小草,喻指事情不费多大气力就能办到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小试

(1).小加试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负曝闲谈》第十二回:“ 殷必佑 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听了心痒难熬,想出去小试其技。” 吴玉章 《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诗:“事本在人为,经纶权小试。”

(2).旧时太学生、童生应贡举及学政、府县之考试。 宋 陈亮 《上孝宗第三书》:“去年一发其狂论於小试之间,满学之士口语纷然,至腾谤以动朝路,数月而未已。”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清入仕之路》:“《宋史》所谓繆种流传,今日时文之弊,殆类此也。然此又不但科试为然,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又有甚焉者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 邹 君 春帆 ……工於帖括,屡困小试。”参见“ 小考 ”。

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哦松

唐 博陵 崔斯立 为 蓝田 县丞,官署内庭中有松、竹、老槐, 斯立 常在二松间吟哦诗文,事见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后因以“哦松”谓担任县丞或代指县丞。 元 黄公望 《王叔明为陈惟允天香书屋图》诗:“寧知採菊时,已解哦松意。”《剪灯馀话·两川都辖院志》:“闻尔哦松此邑,久欲一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流外微官赫然忠义,谁谓哦松射鸭之中无豪杰士与?”

整顿

(1) 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整顿纪律

(2) 收拾准备

整顿下饭菜

河阳

古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孟县西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几许

多少

不知经历几许风波

几许心中言。——清· 袁枚《祭妹文》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潜志

专心致志。《后汉书·赵昱传》:“清己疾恶,潜志好学,虽亲友希得见之。”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潜志百氏,沉神《六经》。” 清 姚莹 《朝议大夫惜抱轩先生行状》:“先生两主乡试……尤爱洁行潜志之士。”

诞辰

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

昴宿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 七宿的第四宿。又名髦头、旄头。有亮星七颗(古代以为五颗,故有昴宿之精转化为五老的传说)。传说 汉 相 萧何 为昴星精转世,后因借为颂人之辞。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信乃昴宿垂芒,德精降祉。”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公臺阶茂绪,昴宿精灵。” 唐 白居易 《祭回鹘可汗文》:“天歼骄子,国丧名王。夺气色於 阴山 ,陨精光於昴宿。”参见“ 昴降 ”。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三分

(1).谓一分为三。《左传·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天下三分, 益州 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清 唐孙华 《涿州怀古》诗:“三分 巴蜀 功成后,魂魄犹应恋故都。”

(2).指 三国 史话。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 霍四究 説《三分》, 尹常 卖《五代史》。”

(3).十分之三。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盘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话,不肯全抛一片心。” 茅盾 《子夜》十七:“他们是不肯随便放过的,况又有三分酒遮了脸。”

十份中的三份。《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七兮” 唐 孔颖达 疏:“此梅虽落,其实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

寿觞

祝寿的酒杯。《汉书·叔孙通传》:“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觴九行,謁者言‘罢酒’。” 晋 潘岳 《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觴,咸一惧而一喜。寿觴举,慈颜和。”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十八:“年年织作昇平字,高映 南山 献寿觴。”《宋史·吕蒙正传》:“ 蒙正 至 洛 ,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会,子孙环列,迭奉寿觴,怡然自得。”

沉醉

(1)

(2) 大醉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儒林外史》

(3) 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 李清照《如梦令》

沉醉在节日的欢乐里

彭祖

传说中的人物。因封于 彭 ,故称。传说他善养生,有导引之术,活到八百高龄。见 汉 刘向 《列仙传·彭祖》。《荀子·修身》:“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身后 彭祖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 尧 禹 。” 唐 杨炯 《庭菊赋》:“降 文皇 之命,脩 彭祖 之术,保性和神,此焉终吉。”

百岁

(1).百年。指长时间。《鹖冠子·近迭》:“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 周立波 《金戒指》:“人生百岁也是死,何处黄土不埋人?”

(2).终身;毕生。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七折:“愿齐眉廝守,百岁和睦。”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孝女》:“保佑老父沉疴速起,百岁康强。”

(3).死的讳称。《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吕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诗:“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宋 苏轼 《汉高帝论》:“天下望以为君,虽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岁后,谁肯北面事 戚姬 子乎?”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刘斌,朝代: 唐代
    性与虽天纵,主世乃无由。何言泰山毁,空惊逝水流。及门思往烈,入室想前修。寂寞荒阶暮,摧残古木秋。遗风暧如此,聊以慰蒸求。
  • 作者: 陆敬,朝代: 唐代
    洛城聊顾步,长想遂留连。水斗宫初毁,风变鼎将迁。皋陶德不建,汾隅祀忽焉。宗祊旷无象,声朔缅谁传。枌榆何冷落,禾黍郁芊绵。悲歌尽商颂,太息悯周篇。来苏伫圣德,濡足乃乘干。正始淳风被,人劳用息肩。舞象文思泽,偃伯武功宣。则百昌厥后,于万永斯年。兹辰素商节,灰管变星躔。平原悴秋草,乔木敛寒烟。翻黄坠疏叶,凝翠积高天。参差海曲雁,寂寞柳门蝉。兴悼今如此,悲愁复在旃。彷徨不忍去,杖策屡回邅。
  • 作者: 项安世,朝代: 宋代
    共客谈风雅,花边或水边。胸中无一事,梦里亦欣然。
  • 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代
    标签: 思念爱情
    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
    天然绝代,不信相思浑不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
  • 作者: 梅尧臣,朝代: 宋代
    我思陆平原,废宅荒草深。才高乃速祸,事往不可箴。饥乌噪树颠,野鼠窟庭阴。黄耳亦已死,家书无复寻。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笔势翩翩渐入佳,晨檐怪得鹊查查。劳谦君子方求益,老秃中书不梦花。商颂以前殊简短,卫风而下稍淫哇。鹤天鲸海无边际,莫费工夫纳百家。
  • 作者: 胡仲弓,朝代: 宋代
    崇冈峻岭欲凌霄,鸟道行边去路遥。客里恰逢三伏暑,程头方到九秋桥。不堪流水鸣呜咽,赖有诗篇慰寂寥。但得此身强健在,任渠皤鬓自萧萧。
  • 作者: 释慧晖,朝代: 宋代
    外罢诸缘绝言语,内无喘息合幽玄。心如墙壁忘功处,以入道源空劫前。
  • 作者: 崔元范,朝代: 唐代
    羊公留宴岘山亭,洛浦高歌五夜情。独向柏台为老吏,可怜林木响余声。
  • 作者: 张即之,朝代: 宋代
    十载几番闲往返,镛公为我添眼青。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