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满庭芳·秋景原文 诗词名句

满庭芳·秋景

作者: 王崇简朝代: 明代

满庭芳·秋景原文

秋老郊原,黄芦小艇,清江万树丹枫。

山穷水尽,一望白云空。

夕照明霞点点,飞无影、几阵征鸿。

炊烟接,沉沉古径,远寺出疏钟。

朦胧凝望处,野塘凄寂,粉淡芙蓉。

听蓼花滩畔,叫彻寒蛩。

又是黄昏将近,人家里、夜阁灯红。

征衫薄,长亭短驿,客路卷西风。

诗词问答

问:满庭芳·秋景的作者是谁?答:王崇简
问:满庭芳·秋景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崇简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崇简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一部

2. 《词坛妙品》

参考注释

郊原

原野。 南朝 梁 萧子范 《东亭极望》诗:“郊原共超远,林野杂依菲。”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郊原雨初足,风日清且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国破山河在,城倾草树迷。看纵横白骨郊原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

黄芦

芦苇的一种

黄芦苦竹绕宅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小艇

(1)

(2) 小型轻快的帆艇

(3) 小型快速汽艇

清江

(1).水色清澄的江。 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鐃吹响清江,悬旗出长屿。” 唐 王昌龄 《送窦七》诗:“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2).古 夷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 夷水 即 佷山 清江 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 蜀 人见其澄清,因名 清江 也。”

丹枫

经霜泛红的枫叶。 唐 李商隐 《访秋》诗:“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宋 陆游 《秋晚杂兴》诗:“漠漠渔村烟雨中,参差苍檜映丹枫。” 清 吴梅村 《九峰诗·横云山》:“赤壁岂经新战伐,丹枫须记旧游踪。” 阿英 《流离》四:“丹枫点缀各处,有如绘画。”

山穷水尽

比喻走投无路,陷入绝境

一望

(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距离。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则见贝闕蓬壶一望中。”《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为紧要。”《西游记》第九三回:“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卫国 。”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夕照

傍晚的阳光

明霞

灿烂的云霞。 唐 卢照邻 《驸马都尉乔君集序》:“明霞晓挹,终登不死之庭;甘露秋团,儻践无生之岸。”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綺,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她的两只眼睛可火亮火亮,就像早晨草原上燃起的一片明霞。”

点点

(1) 表面上的小记号;一个一个的微小的斑点

穿孔纸上透过点点的光斑

(2) 细微的迹象或轻微的痕迹

灰色中带点点蓝色

征鸿

即征雁。 南朝 梁 江淹 《赤亭渚》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宋 陈亮 《好事近》词:“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 明 刘基 《自都回至通州》诗之二:“西风吹青冥,征鸿暮萧萧。”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儂有词场云水外,但凭栏送尽征鸿字。”参见“ 征雁 ”。

炊烟

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

炊烟袅袅

沉沉

(1) 沉重;必需费力才能举起或移动的

穗子沉沉地垂下来

(2) 低而沉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宋· 柳永《雨霖铃》

沉沉入睡

疏钟

亦作“踈鐘”。稀疏的钟声。 清 陈廷敬 《送少师卫公致政还曲沃》诗:“梦绕细旃闻夜雨,春回 长乐 远踈鐘。” 清 岑霁 《贯华阁晚眺》诗:“轻飈起长林,踈鐘应嵓谷。”

朦胧

(1) 月光不明;看不清

朦胧的月色

(2)

(3) 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

朦胧景色

(4) 在感情或直觉的意义上微微感觉到或觉察到

朦胧的意识

凝望

注目远望

野塘

野外的池塘或湖泊。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懒将闲气力,争鬭野塘春。” 明 何景明 《任洪器草堂》诗之二:“明月满庭香袭袭,野塘新水藕花开。” 清 张锡祚 《冬夜怀天宁昙长老》诗:“野塘无暮柝,灯暗识深更。”

凄寂

凄凉孤寂。 清 纳兰性德 《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词:“悽寂 黔娄 当日事,总名士如何消得。”

凄凉孤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三》:“‘满庭芳草易黄昏’, 唐 人本形容凄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生自独居,若离汤火,但觉凄寂。”《天雨花》第二回:“金风泠泠送秋声,蛩吟四壁添凄寂。”

凄凉孤寂。 唐 李贺 《昌谷诗》:“光洁无秋思,凉旷吹浮媚。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 郭沫若 《归去来·浪花十日》:“离开了母亲的孩子,尤其女儿,总要失掉些他们的明朗性,带起淡淡的凄寂的调子来,怪可怜见的。”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四:“一个人在生命告终时回头一顾,看见自己所走过来的一段旅程只是一片白地,没有树林,没有草,也没有花,荒凉,凄寂--一张生命的白卷,那该是怎样的悲哀。”

芙蓉

(1) 芙蓉花。中国的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在夜间变深红色

(2) 荷花的别名。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寒蛩

深秋的蟋蟀

黄昏

(1) 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奄奄黄昏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渐黄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2) 见“傍晚”

将近

将要接近某数字或情况

中国有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家里

(1) 家中

家里没钱

(2) 爱人(女性);妻子

(3) 对外人称本人的单位

家里的经济改革不够快

征衫

(1).旅人之衣。 宋 楼钥 《水涨乘小舟》诗:“一番冻雨洗郊丘,冷逼征衫四月秋。”《水浒传》第十二回:“ 林冲 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 范阳 毡笠……穿一领白缎子征衫。” 郁达夫 《重过杭州登楼望月怅然有怀》诗:“走马重来 浙水 滨,征衫未涤去年尘。”

(2).借指远行之人。 宋 张元干 《忆秦娥》词:“征衫辜负深闺约,禁烟时候春罗薄。”

长亭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客路

(1).指外乡的路。 唐 皇甫冉 《赴李少府庄失路》诗:“月照烟花迷客路,苍苍何处是 伊川 ?”

(2).指旅途。 唐 戴叔伦 《江干》诗:“予生何濩落,客路转辛勤。杨柳牵愁思,和春上翠裙。”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之三:“应知客路愁无奈,故遣吟诗调 李陵 。” 元 方回 《江行大雨水涨》诗:“客路由来但喜晴,山湥何况舟更行。” 明 徐熥 《寄弟》诗:“春风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当春。”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王柏,朝代: 宋代
    未识效奇处,得於诗卷间。屋边环翠竹,窗外即青山。月向女墙过,烟凝老树闲。不缘心匠巧,何以发天悭。
  • 作者: 岳珂,朝代: 宋代
    书阁新宫记五云,祠官来奉帝台珍。卜邻岩穴无公事,拜赐江硝作散人。玩月吟风閒咏客,看云管竹系官身。从今便了草庐原,郭泰应无垫角巾。
  •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学富总龟,英蜚漕鹗,正当少年。向山阴发轫,从容莲幕,结知当路,翠剡争先。万斛龙骧,湖襄飞饷,赏秩新纶来日边。重重庆,又金鱼新渥,玉树芝兰。今朝好语欢传。正南极真人生世天。是紫囊阴隲,朱幡美德,平山锺秀,崧岳生贤。事业惊人,行魁胪唱,展庆公庭云母间。称觞祝,对今宵明月,千古团圆。
  • 作者: 真山民,朝代: 宋代
    乱山如碧玉,处处见鹃花。水涨傍分港,舟行倒走沙。宿依沽酒市,饭过钓鱼家。喜脱风波险,推篷数暝鸦。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诘曲攀登级几层,既玲珑复峙崚嶒。

    石林云海中觅路,雅契诗禅最上乘。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米尽囊空莫问渠,天公自解养迂疏。雪泥壅路断来客,朝日满窗宜读书。渐暖横林闻语鸟,乍晴幽圃富嘉蔬。东家小蹇那须借,早晚吾儿送鹿车。
  • 作者: 李吕,朝代: 宋代
    纷纷世态利为言,此道谁人识正传。为已为人宜两尽,莫教渠笑舍其田。
  • 作者: 苏轼,朝代: 宋代
    标签: 地名赞美,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

  • 作者: 刘韫,朝代: 宋代

    古寺峥嵘隐翠微,茂林修竹正依依。

    买山也作他年计,何必傍人□是非。

  • 作者: 楼钥,朝代: 宋代
    老矣思归铗屡弹,七旬望八合抛官。我将东去计安出,君欲西还事亦难。好向渚宫寻故迹,更从雄楚纵遐观。上游正倚公为重,莫向蓬谿更上滩。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