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次韵杨宰游神居原文 诗词名句

次韵杨宰游神居

作者: 陈造朝代: 宋代

次韵杨宰游神居原文

峰顶留云一鹫骞,山腰涵碧老蛟蟠。
鹍鵬翻海十洲近,江汉分流三楚宽。
曾是乘闲上埃霭,小留舒啸倚高寒。
想君缓憩双凫舄,不羡冲霄吴彩鸾。

诗词问答

问:次韵杨宰游神居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问:次韵杨宰游神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造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峰顶

1.亦作"峰顶"。

2.山峰的顶端。

3.喻事物发展的顶点。

山腰

山脚和山顶之间大约一半的地方。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横洞口而欹卧,顿山腰而半折。” 唐 白居易 《残暑招客》诗:“云截山腰断,风驱雨脚迴。”《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一句话未完,只听得山腰里吱的一声骲头响箭,一直射在半空里去。” 闻一多 《初夏一夜的印象》诗:“贴在山腰下佝偻得可怕的老柏,拿着黑疲的拳头硬和太空挑衅。”

翻海

形容声响如海涛翻腾。 唐 韩愈 孟郊 《斗鸡联句》:“争观云填道,助叫波翻海。” 宋 范成大 《丙午新正书怀》诗之五:“厉风翻海雪满天,百计逃寒息万缘。”

十洲

(1).道教称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境。亦泛指仙境。《海内十洲记》:“ 汉武帝 既闻 王母 説八方巨海之中有 祖洲 、 瀛洲 、 玄洲 、 炎洲 、 长洲 、 元洲 、 流洲 、 生洲 、 凤麟洲 、 聚窟洲 。有此十洲,乃人跡所稀絶处。” 唐 卢照邻 《赠李荣道士》诗:“风摇十洲影,日乱九江文。” 宋 晏几道 《清平乐》词:“正在十洲残梦,水心宫殿斜阳。” 林学衡 《寓言》诗之一:“吟成準拟凌空去,一叶飘然向十洲。”

(2).乐曲名。

(3). 明 画家 仇英 的号。 清 徐沁 《明画录》卷一:“ 仇英 字 实夫 ,号 十洲 ……摹 唐 宋 人画,皆能夺真,尤工人物。”

江汉

(1). 长江 和 汉水 。《书·禹贡》:“ 江 汉 朝宗於海。”《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 朱熹 集传:“ 江 汉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江 汉 之间,不惊鸡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盖。” 清 黄景仁 《黄鹤楼用崔韵》:“欲把登临倚长笛,滔滔 江 汉 不胜愁。”

(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其亡簪。”《后汉书·荀彧传》:“ 绍 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欲远兵 江 汉 ,若 绍 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文选·江淹<望荆山>诗》:“奉义至 江 汉 ,始知 楚 塞长。” 李善 注:“ 江 汉 , 荆 楚 之境也。”

(3).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东部地区。 唐 杜甫 《枯棕》诗:“嗟我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 江 汉 ,指 巴 蜀 。”

(4).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区。 陈毅 《吟 * 形势》:“ 江 汉 飞传 刘 邓捷,中原重见 李 郑 回。”

分流

(1) 分开流动;分散流动

上海市区的马路无论纵向或横向,条线多,间距小,完全有条件实行人车分流…

(2) 洪汛期将一部分水流注入另一河流或海洋

三楚

(1). 战国 楚 地疆域广阔, 秦 汉 时分为 西楚 、 东楚 、 南楚 ,合称 三楚 。《史记·货殖列传》以 淮北 、 沛 、 陈 、 汝南 、 南郡 为 西楚 ; 彭城 以东, 东海 、 吴 、 广陵 为 东楚 ; 衡山 、 九江 、 江南 、 豫章 、 长沙 为 南楚 。《汉书·高帝纪上》“ 羽 自立为 西楚 霸王 ”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音义》,以 江陵 (即 南郡 )为 南楚 , 吴 为 东楚 , 彭城 为 西楚 。二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以泛指 长江 中游以南,今 湖南 湖北 一带地区。 唐 李商隐 《过郑广文旧居》诗:“ 宋玉 平生恨有餘,远循 三楚 吊 三閭 。”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 刘郎 豪气今何在,应是 九疑 三楚 。” 孙中山 《挽刘道一》诗:“半壁东南 三楚 雄, 刘郎 死去霸图空。”按, 刘道一 , 湖南 湘潭 人。

(2). 五代 时, 马殷 据 长沙 , 周行逢 据 武陵 , 高季兴 据 江陵 ,都在古 楚 地,亦称 三楚 。见 宋 周羽翀 《三楚新录》。

乘闲

趁着空闲。 唐 韩愈 《复志赋》:“时乘閒以获进兮,颜垂欢而愉愉。” 明 谢榛 《元夕道院同公实子与于鳞元美子相五君得家字》诗:“乘閒来紫府,垂老问丹砂。”《歧路灯》第一○一回:“也有乘閒游览於此,题诗记名於小孔者。”

小留

(1).暂时挽留。 晋 山涛 《启事》:“祭酒 庾纯 ,强正有学,亦堪取选。国学初建, 王 荀 已亡, 纯 能其事,宜当小留,粗立其制。”

(2).暂时留止。 唐 杜甫 《彭衙行》诗:“小留 同家洼 ,欲出 芦子关 。”

舒啸

亦作“ 舒歗 ”。犹长啸。放声歌啸。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唐 储光羲 《题崔山人别业》诗:“东岭或舒啸,北窗时讨论。” 宋 张孝祥 《临江仙·寄静江三故人》词:“尚念论心舒歗否?只今湖海相望。” 元 张可久 《山坡羊·感旧》曲:“凭高凝眺,临风舒啸。”

高寒

(1) 地势高而寒冷

高寒山区

(2) ;比喻人的品格清高绝俗

省斋先生太高寒,肯将好语博好官?—— 宋· 杨万里《长句寄周舍人子充》

凫舄

《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东 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舄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因以“鳧舄”指仙履。 南朝 梁 沉约 《善馆碑》:“霓裳不反,鳧舄忘归。”亦常用为县令的典实。 唐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诗:“惟有双鳧舄,飞去復飞来。”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久别丰仪,常念一双鳧舄。”

不羡

不过分。《淮南子·精神训》:“无天下不亏其性,有天下不羡其和。” 高诱 注:“羡,过;和,适也。”

冲霄

高冲入霄汉

壮志冲霄

彩鸾

(1).即鸾鸟。 唐 李商隐 《寓怀》诗:“彩鸞餐顥气,威凤入卿云。”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哭收钗燕》:“屏画彩鸞金帖尾,镜描红燕玉搔头。”

(2).传说中的仙女。与书生 文箫 相恋,归 锺陵 为夫妇。见 元林坤 《诚斋杂记》。 清 龚自珍 《太常行》词:“一身云影堕人间,休认 彩鸞 看。”

即鸾鸟。传说中的神鸟。 唐 李商隐 《寓怀》诗:“綵鸞餐顥气,威凤入卿云。” 唐 唐彦谦 《无题》诗之十:“几时重会鸳鸯侣,月下吹笙和綵鸞。”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王之道,朝代: 宋代
    碧天花无际,乍花雨清烟霭花,风开云月。人在南楼,剧谈胜咏,拥碧油旌节。银阙腾辉,冰轮驾彩,颢气资高洁。大星不见,更容萤火明灭。须烦翠杓琼杯,华笺象花,与我酬清绝。谁使琵琶声到耳,轻赋荻花枫叶。露脚斜飞,河阴低转,香篆环三杰。莫辞终日,舞腰重看回雪。
  • 作者: 王刚中,朝代: 宋代
    我稽八阵图,规模载方册。曷来镇西蜀,夔门观叠石。赋诗有数字,字字究来历。进涉汉州西,弥矣镇之北。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细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高岸或为谷,滩石存遗迹。江海变桑田,平源犹可觅。故今两处存,千载必一得。再歌遂成篇,当有智者识。
  • 作者: 宋伯仁,朝代: 宋代
    年来乳燕亦堪羞,不学杨花得自由。飞过几家门户去,直须寻见最高楼。
  • 作者: 邵雍,朝代: 宋代
    西楼赏雪眼偏明,次第身疑在水晶。千片万片巧妆地,半舞半飞斜犯楹。形如玉悄依还碎,体似杨花又更轻。谁谓天尘有羁客,一般对酒两般情。
  • 作者: 陈恬,朝代: 宋代
    暮春春已晚,不见子规飞。莫是无归处,山禽不劝归。
  • 作者: 徐铉,朝代: 唐代
    把酒凭君唱柳枝,也从丝管递相随。逢春只合朝朝醉,记取秋风落叶时。南园日暮起春风,吹散杨花雪满空。不惜杨花飞也得,愁君老尽脸边红。陌上朱门柳映花,帘钩半卷绿阴斜。凭郎暂驻青骢马,此是钱塘小小家。夹岸朱栏柳映楼,绿波平幔带花流。歌声不出长条密,忽地风回见彩舟。老大逢春总恨春,绿杨阴里最愁人。旧游一别无因见,嫩叶如眉处处新。蒙蒙堤畔柳含烟,疑是阳和二月天。醉里不知时节改,漫随儿女打秋千。水阁春来乍减寒,晓妆初罢倚栏干。长条乱拂春波动,不许佳人照影看。柳岸烟昏醉里归,不知深处有芳菲。重来已见花飘尽,唯有黄莺啭树飞。此去仙源不是遥,垂杨深处有朱桥。共君同过朱桥去,索映垂杨听洞箫。暂别扬州十度春,不知光景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敕几既得暇,问山亦当秋。

    秋意方始来,款款而犹犹。

    有风必含凉,无峦弗抱幽。

    经此凡几曲,乃造岩之陬。

    倚岩数间屋,望如绿树头。

    穿树拾级登,又如坐虚舟。

    耳目之所食,不竭与静谋。

    寒拟玉壶冰,彼浆更藉不。

  • 作者: 杜牧,朝代: 唐代
    晓涧青青桂色孤,楚人随玉上天衢。水辞谷口山寒少,今日风头校暖无?
  • 作者: 李冶,朝代: 唐代
    翠融红绽浑无力,斜倚栏干似诧人。深处最宜香惹蝶,摘时兼恐焰烧春。当空巧结玲珑帐,著地能铺锦绣裀。最好凌晨和露看,碧纱窗外一枝新。
  • 作者: 陈造,朝代: 宋代
    老去难堪痼疾缠,支离甘受众人怜。出门定被将迎困,紧闭风窗听雨眠。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