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三年衔恤绝不吟诗既奉详祭独绪摧裂偶得古诗原文 诗词名句

三年衔恤绝不吟诗既奉详祭独绪摧裂偶得古诗

作者: 程公许朝代: 宋代

原文

髧髦隐雁队,娱侍三老人。
清风一家法,欢颜四时春。
转爥二十年,俯仰含悲辛。
聚散泡起灭,了知幻非真。
忽忽如有见,耿耿恨难平。
孝受自天性,宁与迹俱陈。

诗词问答

问:《三年衔恤绝不吟诗既奉详祭独绪摧裂偶得古诗》的作者是谁?答:程公许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程公许的名句有哪些?答:程公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髧髦

(1).古时小儿发式。语出《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 宋 苏轼 《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夜来梦见小於菟,犹是髧髦垂两耳。”

(2).小儿或幼时的代称。 宋 曾巩 《代皇子延安郡王谢表》:“欲善在身,忘髧髦之至弱。” 宋 陆游 《社饮》诗:“起舞非无垂白伴,暮归仍有髧髦扶。”

娱侍

陪伴侍候使之欢乐。 唐 李百药 《赞道赋》:“异洞簫之娱侍,殊飞盖之缘情。” 宋 朱熹 《夫人徐氏墓志铭》:“姑性严重,事有不可其意,终日不懌,左右莫能近,夫人独从容娱侍。” 清 邓显鹤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候选训导邹君墓志铭》:“又可想见君母子夫妇间,于喁娱侍之乐,为不可及也。”

老人

(1) 上年纪的或较老的人

(2) 上了年纪的父母或祖父母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家法

(1) 家长统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圣贤家法。——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家长责打家人或孩子的用具

欢颜

欢笑,开颜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俯仰

(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悲辛

悲痛辛酸

聚散

会聚与分散

人生聚散无常

起灭

(1).佛教语。指因缘和合而产生与因缘离散而消灭。 宋 范成大 《请佛阁晚望雪中数十峰如烂银晃耀暑光中》诗:“垒块苍然是九州,大千起灭更悠悠。” 清 黄遵宪 《游潘园感赋》诗:“弹指须臾千载后,几人起灭好楼臺。” 钱仲联 笺注:“《楞严经》:‘起灭无从。’”

(2).时隐时现;时有时无。 唐 皇甫曾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诗:“寒磬虚空里,孤云起灭间。” 宋 道潜 《次黄子理韵》:“寒炉燃豆萁,光焰时起灭。” 明 沉谦 《二郎神》词:“关山参差,宫闕起灭,长空烟雾。”

(3).谓玩弄手段,捏造是非。《元典章·吏部六·书吏》:“县吏暗分乡都,州吏分县,府吏分州,起灭词讼,久占衙门,败坏官事,残害良民。” 明 高攀龙 《三时记》:“止有凶人名 陈所藴 者,工于刀笔,以起灭为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

了知

明知;领悟。《宋书·殷琰传》:“ 伦 等皆是足下腹心爪牙,所以携手相捨,非有怨恨也,了知事不可济,祸害已及故耳。”《百喻经·三重楼喻》:“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 宋 杨万里 《至永州城外》诗:“了知归近犹看堠,更有愁来即入城。” 明 袁中道 《东游日记》:“入 琅琊山 藏经院,得木匣,乃《楞伽经》也。见经中字跡,忽然汗下,了知前生。”

忽忽

(1) 失意貌

忽忽如狂。——《汉书·李广苏建传》

(2) 时间快速飞逝的样子

离开杭州,忽忽又是一年

有见

(1).有真知灼见。《礼记·曲礼上》:“寡妇之子,非有见焉,弗与为友。” 陈澔 集说:“有见,才能卓异也。”

(2).佛教语。谓有所执著之见。《大智度论》卷七:“有两种见:有见无见。”

耿耿

(1) 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楚辞·屈原·远游》

耿耿于怀

(2) 明亮;显著;鲜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谢眺《夜发新林至京邑》

(3) 诚信守节的样子

忠心耿耿为祖国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汉· 刘向《九叹·惜贤》

天性

(1) 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

(2) 天命

诗文赏析


【原题】:
三年衔恤绝不吟诗既奉详祭独绪摧裂偶得古诗三章呈叔逢兄并亿彦威侄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唐寅,朝代: 明代
    柴门深掩雪洋洋,榾柮能清此夜长。最是诗人安稳处,一编文字一炉香。
  • 作者: 郑刚中,朝代: 宋代
    无分双清岸醉巾,苍头煮药与谁亲。空烦食指报珍味,阻向歌喉听落尘。槛外寒花应照户,座中明水定生春。仙翁莫苦催归旆,不比山斋酒困人。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伊古巡方重,观民及诘戎。

    金明习战旧,黄幄阅兵同。

    组练光争耀,兜鍪气益雄。

    从来安不忘,至治默存中。

  • 作者: 孙抗,朝代: 宋代
    天下名山数南国,岘首首推襄汉域。前年假节使湖外,道出铜鞮一攀陟。檀溪西下烟雨繁,梦泽南回云雾织。绝壁颓岩画障开,阳林杂蘤天光逼。飘然不减京台乐,城阙弦歌野耕植。借问人心谁见思,云来远庇羊公德。乃知仁爱与山俱,奚用沈碑衒金刻。追询耆旧访祠宇,迟拜丹青纪聪直。佛蓝神馆郁相望,独此寂寥遗肸饰。栾公燕国戚藩佐,朱邑桐乡啬夫职。居民立社中诏嘉,抚旧劝来区淑慝。指期还台首章奏,立使閟宫膋血食。半途得郡旋治中,回睇凤林空太息。仙郎作镇未朞月,起废补亡罄心力。凡予所欲尘黈聪,文符一一条其极。庚桑畏垒既禋荐,鲁国灵光亦颠踣。由晋至今更几秋,隼画干旟熊伏轼。但矜□□□形胜,谁祀贤人思物色。公当□□乃□□,只□徊翔
  • 作者: 宋濂,朝代: 明代
    标签: 初中文言文学习送别励志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 作者: 陈允平,朝代: 宋代
    一枕华胥梦不成。碧筒香润玉醪倾。日长花影过池亭。雪藕臂寒鹦较怯,采菱歌发鹭频惊。白苹洲上雨初晴。
  • 作者: 王哲,朝代: 元代
    七月庚辛海水深。一轮明月运天心。饭熟须知薪趁火,衣成不离线因针。修就无为七宝身。还令当日到如今。 * 吼时频擒捉,黑龟行处转思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两年未此庆春禧,亦有长言志岁时。

    五位十成开七帙,新来旧除指前期。

    犹馀卅半恒居此,用以春初再识斯。

    古纪悬车系臣职,自怜宵旰益孜孜。

  • 作者: 晃冲之,朝代: 宋代
    池水冷冷渌未深,丛篁低草背庭阴。晚来欲别龟鱼去,更向轩 * 瞰临。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夜雨微听枕上声,回銮群趁晓来晴。

    黄看麦熟虽云可,绿为黍苗又惜生。

    却喜云重铺碧宇,更希泽为倚前楹。

    农功较比常年美,因美翻萦望善情。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