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闻行在今岁元夕放灯颇盛原文 诗词名句

闻行在今岁元夕放灯颇盛

作者: 葛立方朝代: 宋代

闻行在今岁元夕放灯颇盛原文

寂寞元宵十六霜,月中披蓑带干将。
兜鍪第见烽火举,觚棱不辨华灯张。
新来冰天被声教,铁骑无复驰沙场。
缯山再见旧灯影,金枝密焰看流芳。
鸣珂篝烛竞游衍,金吾不禁春宵长。
传闻慈宁更炜炜,万岁声动东朝觞。
琉璃云母万枝宝,桂膏兰灺飘余香。
我今暂留三家野,岂有鹄采开莲房。
聊向猪栏迎紫女,更设膏粥祈蚕桑。
叶师无恙可霄汉,会把如意游西凉。

诗词问答

问:闻行在今岁元夕放灯颇盛的作者是谁?答:葛立方
问:闻行在今岁元夕放灯颇盛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葛立方的名句有哪些?答:葛立方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元宵

(1) 旧时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晚

(2) 灯节那天由糯米粉制成的甜馅汤团食品

月中

每月的中间几天

披蓑

(1).着蓑衣。 五代 崔道融 《田上》诗:“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宋 范成大 《有怀石湖旧隐》诗:“冷云著地塘蒲晚,谁为披蓑暖钓磯。”

(2).蓑衣。 王统照 《号声·司令》:“ 于五 躺在草作的披蓑上没做声。”

干将

办事干练、能起重要作用的人

别看他貌不出众,在厂里可是一位干将

兜鍪

古代作战的盔

烽火

(1)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2) 比喻战火或战争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觚棱

亦作“ 觚棱 ”。1.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宫阙。《文选·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闕,上觚稜而栖金爵。” 吕向 注:“觚稜,闕角也。”《后汉书·班固传上》作“柧棱”。 宋 王观国 《学林·觚角》:“所谓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谓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迁 岐 説果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华。” 郁达夫 《偶成》诗:“不羡神仙况一官,觚棱那復梦 长安 。”参见“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观 《赴杭倅至汴上作》诗:“俯仰觚棱十载间,扁舟江海得身闲。”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无端又作觚棱梦,醒视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国。 梁启超 《游箱 * 温泉作》诗:“忽起觚棱思,乡心到 玉关 。”

(4).棱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时河冰方结,觚稜如锋刃。”

(5).比喻言行方正刚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见访即送其归里》诗之一:“时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见“ 觚稜 ”。

华灯

(1) 灯光

华灯初上

(2) 雕饰华美而光辉灿烂的灯

新来

(1).新近前来;初到。《左传·襄公四年》:“ 魏絳 曰:‘诸侯新服, 陈 新来和,将观於我。’”《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是新来的那位 顾师爷 一个人儿在屋里弹琵琶呢。” 茅盾 《子夜》十五:“ 蔡真 说着就跳了起来,坐在那新来的男子 克佐甫 的旁边。”

(2).近来。 宋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 * 》词:“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你道是新来加你做 寿亭侯 。” 清 吴伟业 《仿唐人<本事诗>》之四:“新来夫婿奏兼官,下直更衣礼数宽。”

冰天

指极北苦寒之地或极高甚寒之处。《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袁淑从驾>》:“文軫薄 桂海 ,声教烛冰天。” 李善 注:“《淮南子》曰:‘八紘,北方曰积冰。’ 高诱 曰:北方寒冰所积,因以为名积冰也。” 清 谭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怀》诗之四:“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自向冰天鍊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 郭沫若 《凤凰涅槃·序曲》:“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 鲁迅 《野草·死火》:“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

被声

犹被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观 高祖 之咏《大风》, 孝武 之叹‘来迟’,歌童被声,莫敢不协。”

铁骑

披铁甲的战马,借指精锐的骑兵

铁骑突出刀枪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如刀剑铁骑。——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沙场

(1) 平沙旷野

(2) 古时多指战场

久经沙场

再见

分别时最后说的话

灯影

(1) 灯光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2) 灯光照在物体上形成的影子

金枝

(1).帝王子孙的贵称。《逸周书·武儆》:“惟十有二祀四月,王告梦,丙辰出金枝。”《旧唐书·僖宗纪》:“臣以为 煴 ( 嗣襄王 李煴 )胤係金枝,名标玉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牒出金枝,系连花蕚,宜承大统诸宗长。”

(2).饰金的灯。《文选·颜延之<宋郊祀歌>》:“金枝中树,广乐四陈。” 吕向 注:“金枝,谓灯以金饰之。”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诗:“载虚玉鬯,载受金枝。” 元 孙季昌 《端正好·四时怨别集杂剧名》套曲:“金枝翦烛人初静,綵扇题诗句未成。”

流芳

流传美名

流芳百世

万古流芳

鸣珂

(1).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隔林望行幰,下阪听鸣珂。” 唐 王昌龄 《朝来曲》:“月昃鸣珂动,花连綉户春。”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只把细蕊轻挼,立倦鞦韆架,耳听鸣珂眼盼他。” 清 陈梦雷 《青青陵上柏》诗:“甲第亘长虹,拥节復鸣珂。”

(2).指居高位。 明 李东阳 《重经西涯》诗之一:“岂谓鸣珂还故里,敢将华髮恋微官。”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只今交旧尽鸣珂,推挽寧无一人佐。”

游衍

(1).恣意游逛。《诗·大雅·板》:“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毛 传:“游,行;衍,溢也。” 孔颖达 疏:“游行衍溢,亦自恣之意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远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峯。” 明 宋濂 《湛渊先生白公墓铭》:“与韵朋胜友,曳杖游衍,衔杯赋诗。”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三:“也依林壑也凭虚,游衍人间兴独餘。”

(2).谓从容自如,不受拘束。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太白 力有餘閒,故游衍自得。 益 将矻矻以为之。”

(3).滋蔓。 清 恽敬 《光孝寺碑铭》:“ 宋 元 明 之言,往復变动,往復变动则生疑,而浮图之教乘得以游衍附託。”

(4).犹推演。衍,通“ 演 ”。 清 王耕心 《<白雨斋词话>序》:“故词之为体,诗以为禰,曲以为子,识者为之,莫不沿溯 汉 魏 ,游衍 屈 宋 ,以蘄上闚三百篇之恉。”

(1).犹畅游。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二:“ 王子 十五年,游衍 伊 洛 滨。” 唐 丘丹 《奉使过石门观瀑》诗:“吾祖昔登临, 谢公 亦游衍。” 清 孙枝蔚 《客金陵一月将归维扬留别周雪客》诗:“ 林翁 与 方生 ,与我更游衍。”

(2).优游宽衍、从容不迫的样子。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 仇兆鳌 注:“游衍,从容貌。《诗》:‘及尔游衍。’游衍,优游宽衍也。”

(3).蜿蜒游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遂出一鉢,注水其中,宛一小白蛇游衍於内,袖鉢而去。”

(4).虚浮枝蔓的样子。 清 曾国藩 《朱慎甫遗书序》:“ 嘉道 之际……刺经典一二字,解説或至数千万言,繁称杂引,游衍而不得所归。”

金吾不禁

古代由掌管京城警卫的金吾禁止夜行,唯于正月十五日开放夜禁,称“金吾不禁”。 唐 韦述 《西都杂记》:“ 西都 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 唐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三国演义》第六九回:“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霽,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傻白》:“值上元节,金吾不禁,灯月交辉。”

春宵

春夜

共度春宵

传闻

(1) 听到流传

传闻说你将同她结婚

(2) 通过多人才了解

(3) 辗转流传的消息

传闻多失

炜炜

(1).华盛貌。 晋 夏侯湛 《朝华赋》:“灼煌煌以煒煒,独崇朝而达暮。”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丹木玉膏》:“丹木煒煒,沸沸玉膏。” 宋 司马光 《处州缙云县尉张君墓志铭》:“苑被嘉木,煒煒其华。”

(2).光彩炫耀貌。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瀖濩燐乱,煒煒煌煌。” 郭沫若 《游埃及杂吟·宿开罗市Seminamis旅馆》:“煒煒堡头桥,霓虹夜不消。”

万岁

(1) 千秋万代,永远存在(祝颂的话)

皆呼万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民称万岁。——《战国策·齐策四》

(2) 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

东朝

(1).古代宫殿的别称。指 汉 长乐宫 。太后所居。因在 未央宫 之东,故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孝惠帝 为东朝 长乐宫 ,及閒往,数蹕烦人,迺作复道。” 裴駰 集解引《关中记》:“ 长乐宫 本 秦 之 兴乐宫 也。 汉 太后常居之。”《汉书·灌夫传》:“东朝廷辩之。”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东朝,太后朝也。”

(2).也借指太后、太妃。 宋 苏轼 《春帖子词·皇太妃阁》诗之三:“孝心日奉东朝养,俭德应师大练风。” 王文诰 注:“按《汉书》 惠帝 东朝 长乐宫 ,时 吕太后 居 长乐 ,后世称太后为东朝。” 明 张居正 《挽歌》之八:“北极恩长戴,东朝养未伸。”

(3).古代宫殿的别称。指 唐 大明宫 ,亦称 东内 。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新年宴乐坐东朝,鐘鼓鏗鍠大乐调。” 唐 元稹 《王惠超左清道率府率制诰》:“ 王惠超 等率侍卫以导从吾於黄麾左右者,皆东朝之勤吏也。”参见“ 东内 ”。

(4).即东宫。太子所居。《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帝体丽明,仪辰作贰;君彼东朝,金昭玉粹。” 李善 注:“东朝,东宫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皇太子见百寮于东朝,百寮拜贺。” 宋 梅尧臣 《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诗之一:“北极履声絶,东朝车迹湮。”

(5).借指太子。《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东朝既建,淑问峩峩。” 李善 注:“谓 愍怀太子 也。”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天子以大臣之丧,躬輟听讼;东朝以师傅之尊,亲临攒祭。” 倪璠 注:“东朝,谓太子也。”

(6).指 三国 吴 。因 吴 在 蜀 东,故称。《三国志·吴志·孙翊传》:“ 蜀 丞相 诸葛亮 与兄 瑾 书曰:‘既受东朝厚遇,依依於子弟。’”

琉璃

巴利语 veluriya或梵文俗语verulia的译音。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

一盏琉璃

云母

属于硅酸盐类的一族矿物,主要是白色和黑色,能分成透明薄片。用做电缘材料

桂膏

传说中的一种脂膏。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不踰一年, 王母 果至,与 昭王 游于燧林之下,説 炎帝 钻火之术。取緑桂之膏,燃以照夜。忽有飞蛾衔火,状如丹雀,来拂於桂膏之上。”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採柏实以合桂膏,用养心神。”

余香

(1).残留的香气。《西京杂记》卷一:“中设木画屏风……緑熊席。席毛长二尺餘,人眠而拥毛自蔽,望之不能见,坐则没膝,其中杂熏诸香,一坐此席,餘香百日不歇。” 唐 李商隐 《过伊仆射旧宅》诗:“幽泪欲乾残菊露,餘香犹入败荷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昨日得卿《 * 赋》,碎翦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餘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2).浓郁的香气。 唐 丘为 《左掖梨花诗》:“冷艷全欺雪,餘香乍入衣。”

(3).其他香气。 唐 王维 《六祖能禅师碑铭》:“林是旃檀,更无杂树,花惟薝卜,不嗅餘香。”

(4).馀下的香料。 三国 魏 曹操 《遗令》:“餘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紆广念於履组,尘清虑於餘香。”

三家

(1).极言人户之少。《韩非子·难势》:“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 尧 舜 户説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 宋 陆游 《野意》诗:“隄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2).指 春秋 鲁 大夫 孟孙氏 、 叔孙氏 、 季孙氏 。《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 朱熹 集注:“三家, 鲁 大夫 孟孙 、 叔孙 、 季孙 之家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乡兴贤能论》:“天欲 鲁 以 孔子 代三家。”

(3).指 春秋 晋 之三卿 韩 、 赵 、 魏 。《鹖冠子·武灵王》:“三家用此而 智氏 亡, 韩 用此而东分。”《史记·天官书》:“三家分 晋 ,并为战国。”

(4).指 汉 代传《诗》的 齐 、 鲁 、 韩 三派。《汉书·艺文志》:“ 汉 兴, 鲁 申公 为《诗》训詁,而 齐 辕固 、 燕 韩生 皆为之传……三家皆列於学官。”

(5).指 汉 代传《尚书》的 欧阳 、 大夏侯 、 小夏侯 三派。《后汉书·刘陶传》:“ 陶 明《尚书》《春秋》,为之训詁,推三家《尚书》。” 李贤 注:“三家谓 夏侯建 、 夏侯胜 、 欧阳和伯 也。”

(6).指解说《春秋》的 左氏 、 公羊 、 穀梁 三派。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绪言:“於《春秋》,则採三家之精华,斥 安国 之迂谬。”

(7).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晋书·天文志上》:“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8).指三皇。《后汉书·马融传》:“軼越三家,驰骋五帝。” 李贤 注:“三家,三皇也。”

(9).指 夏 、 商 、 周 。 汉 王充 《论衡·正说》:“案《礼》, 夏 、 殷 、 周 三家,相损益之制,较著不同。”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五代不同礼,三家不同教,非其苟相反也,盖世推移而俗化异也。”参见“ 三代 ”。

莲房

(1) 莲蓬

(2) 指僧人的居室

猪栏

用栅栏围起圈猪的地方

膏粥

见“ 膏糜 ”。

蚕桑

养蚕与种桑。《管子·山权数》:“民之通於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土地肥美,宜五穀。知蚕桑,作縑布。”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五:“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清 戴名世 《庚辰浙行日记》:“盖东南蚕桑之盛,莫过於 湖州 。”

无恙

(1) 无灾祸

岁亦无恙耶?——《国策·齐策》

安然无恙

(2) 平安;没有疾病

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国语·齐策》

无恙,幸甚幸甚。——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无恙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别来无恙?

霄汉

云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

气凌霄汉

如意

(1) 符合心意

万事如意

称心如意

(2) 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划用或玩赏

我这里已经办的差不多了,只差一个如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入冬初未雪,望为晚阴加。

    也识时堪待,常云早益嘉。

    频询曾舞蝶,稍喜息鸣鸦。

    迢递闻宫漏,清吟剪烛花。

  • 作者: 曾极,朝代: 宋代
    寝殿重重设木围,崎岖天位不胜危。高人巢许应知此,占得箕山最坦夷。
  • 作者: 谢薖,朝代: 宋代
    标签: 夏天

    麴尘裙与草争绿,象鼻筩胜琼作杯。
    可惜小舟横两桨,无人催送莫愁来。

  • 作者: 李彭,朝代: 宋代
    标签: 儿童

    寻壑逐飞鸟,持觞送归鸿。

    不解世俗书,稽古何所蒙。

    久矣川效珍,矧兹山不童。

    应容陶隐居,佳眠听松风。

  • 作者: 释慧远,朝代: 宋代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 作者: 杜牧,朝代: 唐代
    劳劳千里身,襟袂满行尘。深夜悬双泪,短亭思远人。苍江程未息,黑水梦何频。明月轻桡去,唯应钓赤鳞。有恨秋来极,无端别后知。夜阑终耿耿,明发竟迟迟。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只应明月见,千里两相思。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既有堂斯宜有名,醇和欲以验民情。

    民情仍自吾心始,保赤惟殷一念诚。

  • 作者: 王汝玉,朝代: 明代
    连城白璧天下奇,卞和得之翻见疑。周家弘璧及琬琰,列陈西序谁能窥。何如春秋邾国多,一门长幼春雍熙。风云清淑华搆启,九龙山前震泽湄。春花秋月岁频度,堂上日日吹埙篪。伯兄资禀温且栗,仲季咸粹无瑕玼。吕君旧为文学掾,揭题聚玉颜堂楣。河南先生玉堂老,文章烨耀长虹垂。雄篇奥义作题识,力挽古道孰浇漓。容台博士梁溪彦,持卷索我为歌诗。硁硁顽矿人所弃,敢对西子扬蛾眉。勉思祖母尤氏族,事宋穆陵为太师。昔营菟裘并锡麓,少小犹忆相追随。邑中著姓我多识,邹氏颇亦曾相知。青毡传家将百载,不逐桑海同更移。秋风万木总凋谢,挺然独抱凌霜姿。只今相承凡几叶,庭前皎皎增璚枝。缅怀时风久趋薄,欲咏棠棣嗟吾衰。喜君与俗不俱靡,二难皓发
  • 作者: 宋庠,朝代: 宋代
    迎春纔十日,应月已三蓂。池面开新素,山光复旧青。灰飞空玉琯,醅动涨金瓶。剩作寻芳具,当筵忌独醒。
  • 作者: 王猷,朝代: 明代

    白浪兼天春渺茫,降旗一片水云张。

    直凭青帝行新令,便系长鲸莫跳梁。

    天净帐开悬海月,潮平弓挂在扶桑。

    从今高坐安澜上,快睹朝宗百谷王。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