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鹧鸪天 元贞元年九月初五日原文 诗词名句

鹧鸪天 元贞元年九月初五日

作者:卢挚 朝代:元代

原文

青女飞来汗漫游。
素娥相赏玉为舟。
三千年也蟠桃熟,万岁山高锦树秋。
开寿域,望神州。
日华云影思悠悠。
愿将江汉清风颂,镌向崧崖最上

诗词问答

问:《鹧鸪天 元贞元年九月初五日》的作者是谁?答:卢挚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卢挚的名句有哪些?答:卢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青女

(1).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高诱 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南朝 梁 萧统 《铜博山香炉赋》:“於时青女司寒,红光翳景。” 唐 杜甫 《秋野》诗之四:“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清 姚鼐 《问张荷塘疾》诗:“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 郭沫若 《东风吟》:“青女相欺又几时?眼前百卉竞芳菲。”

(2).借指霜雪。 唐 寒山 《诗》之一一五:“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 宋 王安石 《红梨》诗:“岁晚苍官纔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 元 张可久 《一枝花·冬景》套曲:“玄冥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秋思》词:“霜讯下银塘,併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3).喻指白发。 明 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赏花》:“繁华易陨,恐青女又侵青镜。”

汗漫游

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远。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復见 陶唐 理,甘为汗漫游。” 仇兆鳌 注引《淮南子》:“ 若士 谓 卢敖 曰:‘吾与汗漫游於九垓之外。’” 元 耶律楚材 《过云川和刘正叔韵》:“西域风尘汗漫游,十年辜负旧渔舟。” 清 方文 《路灌沟喜遇谈长益话旧》诗:“闻尔京师去,真成汗漫游。” 清 钮琇 《觚賸·神僧》:“我将从师为汗漫游,师许之乎?” 叶玉森 《一岛》诗:“烟萝半壁能分我,请息诸天汗漫游。”

素娥

(1). 嫦娥 的别称。亦用作月的代称。《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於帝臺,集 素娥 於后庭。” 李周翰 注:“ 常娥 窃药奔月,因以为名。月色白,故云 素娥 。” 唐 李商隐 《霜月》诗:“ 青女 素娥 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 明 徐渭 《月下梨花》诗之一:“莫遣风吹廻作态, 素娥 应妬舞《霓裳》。” 郁达夫 《旧历八月十六夜观月》诗:“窗外 素娥 窗内客,分明各自梦 巫阳 。”

(2).白衣美女。指月宫仙女。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见有素娥十餘人,皆皓衣,乘白鸞,往来舞笑于 广陵 大桂树之下。”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蟠桃

(1).神话中的仙桃。据《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 度朔之山 ,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据《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载:七月七日, 西王母 降,以仙桃四颗与帝。帝食辄收其核, 王母 问帝,帝曰:“欲种之。” 王母 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词:“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 清 黄遵宪 《车驾驻开封府》诗:“诸侯香草方毡幕, 西母 蟠桃又綺筵。”

(2).桃的一种。果形扁圆,味甘美,汁不多。 宋 毛滂 《清平乐》词:“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3).传说中的山名。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披山穷木禾,驾海逾 蟠桃 。”参见“ 蟠木 ”。

(4).见“ 蟠桃胜会 ”。

万岁

(1) 千秋万代,永远存在(祝颂的话)

皆呼万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民称万岁。——《战国策·齐策四》

(2) 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

寿域

(1).谓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世。语出《汉书·礼乐志》:“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 成康 ?寿何以不若 高宗 ?”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 明 唐寅 《世寿堂诗》:“太平熙皥出寿人,皇风蒸煦寿域春。” 清 金人瑞 《吴明府生日》诗:“十万户齐登寿域,壶天岂独一人长。”

(2).寿穴;坟茔。 唐 黄滔 《祭司勋孙郎中文》:“今则江湖梗涩, 京 洛 迢遥,权卜灵岗,寓安寿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堪舆》:“ 宋公 卒,两公子各立门户,为父卜兆……兄弟两不相下,因负气不为谋,并营寿域,锦棚彩幢,两处俱备。”

神州

(1) 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用“神州”做中国的别称

神州大地

(2) 指京城

春风杨柳万子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 * 《送瘟神》

日华

(1).太阳的光华。 南朝 齐 谢朓 《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唐 韩偓 《漫作》诗之一:“暑雨洒和气,香风吹日华。” 宋 司马光 《同舍会饮金明沼上书事》诗:“日华駘荡金明春,波光浄緑生鱼鳞。” 清 唐孙华 《喜吕无党及第》诗:“卿云瑞靄日华边,臚唱声闻玉陛宣。”

(2).道家指太阳的精华。 汉 刘向 《列仙传·关令尹喜》:“ 尹喜 抱关,含德为务;挹漱日华,仰玩玄度。”《黄庭内景经·琼室》“专闭御景乃长寧” 唐 梁丘子 注:“瞑目握固,存日中五色流霞来绕一身,於是日光流霞俱入口中,名曰日华。” 唐 皎然 《赠张道士》诗:“玉京真子名 太一 ,因服日华心如日。”

(3).古代宫名。《西京杂记》卷四:“ 河间王 德 筑 日华宫 ,置客馆二十餘区,以待学士。”

(4).为殿门名。 唐 杜甫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诗:“窈窕清禁闥,罢朝归不同。君随丞相后,我往 日华 东。” 仇兆鳌 注:“《唐六典》: 宣政殿 前有两廡,两廡各有门。其东曰 日华 , 日华 之东则门下省也……西廊有门曰 月华 , 月华 之西即中书省也。”

云影

(1).云的影像。 南朝 梁元帝 《夜宿柏斋》诗:“烛暗行人静,帘开云影入。” 宋 叶梦得 《满江红》词:“云影淡,天容窄。晓风漪十顷,暖浮晴色。”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这些时想晨鐘暮鼓,马足车尘,细看来恰便似云影空中尽。” 沙汀 《夏夜》:“水田明晃晃的,倒映着天光云影。”

(2).比喻妇女的美发。 宋 黄机 《眼儿媚》词:“鬔鬆两鬢飞云影,鈿合未梳妆。” 宋 陈著 《洞仙歌·次韵花蕊夫人》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云影鬅鬙翠山远。”

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江汉

(1). 长江 和 汉水 。《书·禹贡》:“ 江 汉 朝宗於海。”《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 朱熹 集传:“ 江 汉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江 汉 之间,不惊鸡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盖。” 清 黄景仁 《黄鹤楼用崔韵》:“欲把登临倚长笛,滔滔 江 汉 不胜愁。”

(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其亡簪。”《后汉书·荀彧传》:“ 绍 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欲远兵 江 汉 ,若 绍 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文选·江淹<望荆山>诗》:“奉义至 江 汉 ,始知 楚 塞长。” 李善 注:“ 江 汉 , 荆 楚 之境也。”

(3).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东部地区。 唐 杜甫 《枯棕》诗:“嗟我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 江 汉 ,指 巴 蜀 。”

(4).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区。 陈毅 《吟 * 形势》:“ 江 汉 飞传 刘 邓捷,中原重见 李 郑 回。”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社国之本,冠礼之始。福升自西,维宝之位。于著于阼,维子之闰。厥惟钦哉,敬以从事。
  • 作者:王顼龄,朝代:清代

    熹宗之朝阉寺乱,不数弘恭与石显。

    门下谁非谒者儿,朝中半作貂珰犬。

    吁嗟气势真回天,茄花委鬼相钩连。

    杨左诸贤一网尽,镇抚狱底尸骈肩。

    门生天子差仿佛,张父赵母何懵然!

    纷纷祠额遍寰宇,赐茔特敕营生前。

    将作起冢同祈连,罘罳门阀逾董贤。

    一朝冰山忽倾倒,凶骨不得归三泉。

    摩挲碧云旧碑碣,忠贤姓氏犹高揭。

    侯览当时既伏诛,衣冠谁使留空穴?

    安得雷火一夜仆此碑,更倩龙湫之水洗膻羯,山灵面目还清洁。

  • 作者:申佳允,朝代:明代

    灯花綵胜满舂城,高卧如何一榻清。

    白社苦吟怜大瘦,丹炉新熟问长生。

    虹流剑气大边合,蚌产珠胎掌上明。

    好踏星桥扶杖起,箫弦队里杂吹笙。

  • 作者:王佐(汝学),朝代:明代

    西溪溪畔记曾游,人去如今溪自流。

    两壁谩遗招隐赋,一矶闲却钓鱼舟。

    白云失侣空归岫,明月无人独上楼。

    从此寂寥沧海上,谩将诗句吊沙鸥。

  • 作者:聂夷中,朝代:唐代
    市朝束名利,林泉系清通。岂知黄尘内,迥有白云踪。轻流逗密蓧,直干入宽空。高吟五君咏,疑对九华峰。我知种竹心,欲扇清凉风。我知决泉意,将明济物功。有琴不张弦,众星列梧桐。须知淡澹听,声在无声中。地非樵者路,武陵又何逢。只虑迷所归,池上日西东。
  •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气夹尘埃外,川行翰墨间。忽忽未白首,去去忽青山。琴在弦安用,人亡鹤不还。竹林有前约,欲语泪先潸。
  •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代
    瘴云岚雨几时归?应把周南视九夷。旧说鬼神惊落笔,新传狐兔骇搴旗。韶江石老箫音在,庾岭梅残驿使迟。自古朱弦清庙具,莫贪鹏海看天池。
  • 作者:王畦,朝代:元代

    芍药初开第一枝,翻阶国色玉参差。

    当年记得平山下,花里时将凤管吹。

  • 作者:李弥逊,朝代:宋代
    夫君抱清节,独秀不求知。晋鄙多薰德,阌乡早出奇。功名天靳惜,正直自扶持。赖有仁风在,朱轓两郡遗。
  • 作者:刘挚,朝代:宋代

    雾雨阴冥万壑蒸,五峰当面失云层。

    愁如药使迷蓬岛,路似仙溪隔武陵。

    已认神灵憎俗客,欲将魔障问岩僧。

    劳公为我祈昭圣,暂借扶桑白日升。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