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次韵杜安行见寄六首原文 诗词名句

次韵杜安行见寄六首

作者: 郭印朝代: 宋代

次韵杜安行见寄六首原文

蜗居营盖了,一色草茅新。
庭砌才容马,斋房可授宾。
竹轩聊寄傲,蔬圃未全贫。
邻舍逢知己,过从岂厌频。

诗词问答

问:次韵杜安行见寄六首的作者是谁?答:郭印
问:次韵杜安行见寄六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郭印的名句有哪些?答:郭印名句大全

郭印次韵杜安行见寄六首书法欣赏

郭印次韵杜安行见寄六首书法作品欣赏
次韵杜安行见寄六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蜗居

(1) 比喻极为狭小的居室

陋巷蜗居

(2) 住在狭小的居室里

这正是他蜗居多年的斗室

一色

(1).单色;一种颜色。《汉书·梅福传》:“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駮。”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诗:“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 峻青 《烟墩》:“你站立墩上,凭堞远眺,俯瞰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沧海,遥瞻那峰峦千里岚气迷蒙的群山。”

(2).一种;一类。《唐六典·户部尚书·金部郎中》:“ 开元 二十年敕,以为﹝俸食﹞名目虽多,料数先定,既烦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后,合为一色,都以月俸为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望请命妇会於别殿;九部乐从东门入;散乐一色,伏望停省。”

(3).谓全部一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注:“必用一色纯米,勿使有杂。” 金 元好问 《雪岩》诗:“贞松劲柏四时春,霽月光风一色新。” 郁达夫 《迟桂花》:“这沉静清彻的声气,也和 翁则生 的一色而没有两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土改时,我分一幢地主的横屋,一色的青瓦。”

草茅

亦作“ 草茆 ”。亦作“艸茅”。1.杂草。《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唐 杜甫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诗:“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清 唐甄 《潜书·柅政》:“虽无不肖攘民之事,而视民若忘,等於草茅。”

(2).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梁书·张弘策传》:“英雄今何在?为已富贵,为在草茅?”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朝廷有顽钝无耻之大臣,而后草茅有激浊扬清之名士。”《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分明是草茆儿戏,到像 细柳 规模。”

(3).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新唐书·马周传赞》:“ 周 之遇 太宗 ,顾不异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 章炳麟 《秦政记》:“建国之主,非起于艸茅,必拔于搢绅也。”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二章三:“﹝ 刘基 ﹞以 贾谊 、 屈原 自比,怨 元 朝政府不用草茅,不问采薇,自艾自叹。”

(4).比喻鄙陋微贱。 唐 陈子昂 《为宗舍人谢赠物表》之二:“自国之宠贵,未闻此荣。草茅孤臣,何以堪处!”

(5).比喻浅陋微贱的人。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閤下以旧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损,加礼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际。” 宋 曾巩 《福州谢到任表》:“草茆弱质,素依及物之仁;犬马微诚,终冀因心之恕。”

庭砌

(1).庭阶。 宋 秦观 《南歌子·赠陶心儿》词:“玉露沾庭砌,金风动琯灰。”

(2).庭院。 唐 李咸用 《庭竹》诗:“嫩緑与老碧,森然庭砌中。”

才容

才貌。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 徐德言 ﹞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絶矣。儻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 清 李渔 《凰求凤·避色》:“人恨才容不足,我怪身名太馥。”

斋房

斋戒的居室。 唐 沉佺期 《<峡山寺赋>序》:“斋房浴堂,渺在云汉。” 明 王宠 《送钱太常元抑祠祭显陵》诗:“斋房产金芝,玉醴出金井。”

竹轩

用竹子建造的房屋。 唐 赵嘏 《忆山阳》诗:“家在 枚皋 旧宅边,竹轩晴与 楚 坡连。” 五代 谭用之 《送友人归青社》诗:“好期圣代重相见,莫学 袁生 老竹轩。” 宋 邵雍 《秋日饮郑州宋园示管城簿周正叔》诗:“饮散竹轩微雨后,凌晨归路起栖鸦。”

寄傲

寄托旷放高傲的情怀。 晋 陆云 《逸民赋》:“眄清霄以寄傲兮,泝凌风而頽叹。”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唐 司空图 《连珠》:“苟惭白首而待聘,不若 沧洲 而寄傲。” 宋 陆游 《休日留园中至暮乃归》诗:“尽道官身属太仓,未妨寄傲向林塘。”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赤壁》:“幽栖处,喜二客从予寄傲。斗酒藏家,鱸鱼归网,怎不向江头遐眺!”

邻舍

〈方〉∶家住隔壁的人

知己

(1) 了解、赏识自己

(2) 亲密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知己话

过从

来访;相互往来

得友天下士,旦夕相过从。——归有光《邢州叙述》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宋太宗,朝代: 宋代
    何处堪依仗,经心便皱眉。世情多诡诈,业重信愚痴。取次招他谤,违非不自知。貌恭无德行,祸福在修持。
  • 作者: 赵蕃,朝代: 宋代
    旱年蠲赋本深仁,州县宁闻以实论。细读赋诗知用意,是为忧国爱元元。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清晖之阁尚如前,人对清晖竟异焉。

    何必今时不称老,付他春令自为妍。

    淡怀于闹偏生厌,结习惟吟未尽蠲。

    抚景怆然有弗乐,九年于是罢灯筵。

  • 作者: 李中,朝代: 唐代
    懒向人前著紫衣,虚堂闲倚一条藜。虽承雨露居龙阙,终忆烟霞梦虎溪。睡起晓窗风淅淅,病来深院草萋萋。有时乘兴寻师去,煮茗同吟到日西。
  • 作者: 赵汝回,朝代: 宋代
    登瀛彼何人,选海渺无际。巨矣万斛舟,不与贫土济。起樯开锦帆,逆境浪使风势,贫土望洋立,惆恍发深喟。少监笠泽英,清分袭兰砌。不经觅举难,不道觅举易。每恨里选衰,高才守低位。趋荣靡愿辱,不富焉有贵。一涂总不岐,只臂鞲群鸷。园桃各春妍,崖松以霜悴。端笏玉扆前,极口陈国是。上之及公卿,下之言守帅。肃肤到饥亡,孰与护元气,凝阴积层霄,剽贼延内地,毋谓民不神,民情即天意。善瑟无弊弦,良工先利器,所愿招隽豪,弃取委分义。庶几皋伊出,扶倾扫沉翳。从来立仗马,唯作啖萏计,堂堂不讳朝,鸣凤峙鵷陛。
  • 作者: 欧阳修,朝代: 宋代
    路尽见家山,欣然望吾庐。陋巷叩紫扉,迎候遥惊呼。儿童戏竹马,田里邀篮舆。春桑郁已绿,岁事催农夫。朝日飞雉雏,东皋新雨余。植杖望远林,行歌登故墟。夙志在一壑,兹焉将荷锄。言谢洛杜友,因招洛中愚。马卿已倦客,严安犹献书。行矣方于役,岂能遂归欤。
  • 作者: 杨万里,朝代: 宋代
    船行尽缓底须忙,诗卷聊堪度日长。瓶里抽花偷触鼻,忽然将谓是烧香。
  • 作者: 李嘉祐,朝代: 唐代
    迢递荆州路,山多水又分。霜林澹寒日,朔雁蔽南云。八座由持节,三湘亦置军。自当行直指,应不为功勋。
  • 作者: 周晞稷,朝代: 宋代
    君不花见楚王渡花东萍如日,剖而食之甜似蜜。河魨本自食杨花,花结浮萍萍结实。又不见越王食鱠遗其馀,中流化作王馀鱼。河魨本是当年物,尚花西子胸前酥。春红摇摇波头暖,蒌蒿蒙茸花短。嫩肥初破鳖裙重,腻白细挑羊脑满。嗟予二年留江城,嗜此不去迟吾行。鲈鲜便觉官可弃,雁美却得人呼卿。邻翁劝我知机早,有毒伤人如鸩鸟。世间万事是机穽,此外伤人亦非少。我生有命悬乎天,饱死终胜饥垂涎。君看子美牛炙严武尤可怜。
  • 作者: 胡宏,朝代: 宋代
    自觉生缘遍大千,闭关终日看炉烟。有人会得个中意,一语不彰天下传。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