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联大全>> 对联:荆树荫双凋,怅招魂都隔重山,未必仙游仍作客; 绿杨春不永,念读礼甫逾一载,我怀父执更思亲。

荆树荫双凋,怅招魂都隔重山,未必仙游仍作客; 绿杨春不永,念读礼甫逾一载,我怀父执更思亲。

挽联名人名家

对联全文

上联:荆树荫双凋,怅招魂都隔重山,未必仙游仍作客;
下联:绿杨春不永,念读礼甫逾一载,我怀父执更思亲。

对联备注:

(清-严修《挽邻人赵氏兄弟联》)

参考注释

树荫

亦作“ 树阴 ”。树木枝叶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后汉书·独行传·范冉》:“﹝ 冉 ﹞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餘年,乃结草室而居焉。”《魏书·魏收传》:“夏月坐板牀,随树阴讽诵。” 杨朔 《香山红叶》:“沿着石砌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招魂

[call back the spirit of the dead] 迷信的人指招回死者的灵魂,比喻给死亡的事物复活造声势

重山

重迭的山。 晋 左思 《魏都赋》:“由重山之束阨,因长川之裾势。”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蛮陬夷徼,重山万里。” 宋 张元干 《菩萨蛮》词:“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

未必

[may not;not necessarily]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仙游

亦作“僊游”。1.指信奉道教的人远出求仙访道。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五:“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六琴说》:“ 马明生 仙游,见神女於玉几上弹一弦琴,而五音具奏。” 明 屠隆 《綵毫记·知几引退》:“侍奉君王不到头,飘然一衲赋仙游。”

(2).古指亡灵,谓游于仙界,成仙而去。旧亦用为称人死亡的婉辞。 宋 王安石 《英宗祔庙礼毕慰皇帝表》:“仙游既集於宗祊,圣念弥勤於翼室。”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绍兴 初,取 京 ( 蔡京 )亲书,因下詔曰:‘ 隆祐 皇太后僊游不返,殯奉有期,永怀保祐之功,务极褒崇之典。’”《西湖佳话·孤山隐迹》:“ 李諮 闻信,不胜惊悼道:‘我 李諮 承圣恩赐我守 杭 ,一则得以领略湖山佳景,二则便可请教 君復先生诗篇墨妙,不料仙游,我 李諮 何不幸至此!’”

作客

(1) [sojourn]∶寄居异地

(2) [be a guest]∶到别人处做客人

(3) [visit]∶拜访,访问

不永

谓寿命不长久。 汉 韦贤 《讽谏》:“迺及夷王,克奉厥绪,咨命不永,惟王统祀。”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刘眘虚》:“惜其不永,天碎国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爱堂 ﹞霍然惊寤,自知不永。”

读礼

(1).学习礼节。《荀子·劝学》:“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杨倞 注:“礼,谓典礼之属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而学校之所讲,逢掖之所谈,几有若屠儿之礼佛,娼家之读礼者,是可叹也。”

(2).古人守丧在家,读有关丧祭的礼书,因称居丧为“读礼”。语本《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 清 王士禛 《与汪苕文书》:“自 鄢陵 读礼, 潁川 引疾……又何衰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鲲溟侄》:“丙午余读礼家居,姪亦奉讳南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临去时,执着我的手,嘱咐我回去好好的守制读礼。”

父执

父亲的朋友。语出《礼记·曲礼上》:“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 孔颖达 疏:“见父之执,谓执友与父同志者也。”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元 乔吉 《扬州梦》第四折:“ 牛相公乃是父执,何故同众位在此。” 郭沫若 《万引》:“他最后没法,只得写了一封信,去求他的父执 伦敦 市长保护。”

思亲

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淮南子·诠言训》:“故祭祀思亲,不求福。”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对联大全 荆树荫双凋,怅招魂都隔重山,未必仙游仍作客; 绿杨春不永,念读礼甫逾一载,我怀父执更思亲。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