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国学>> 子部>> 百战奇略:98章 变战

98章 变战

《百战奇略》 作者:明·刘基(刘伯温)

【原文】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古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 而应之,乃利。法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① 五代梁②末,魏博③兵乱,〔囚〕贺德伦降晋④。庄宗⑤人魏〔州〕,梁将刘鄩⑥乃军 于莘县⑦,增垒浚池,自莘至河,筑甬道⑧〔以通〕饷。梁帝⑨诏鄩出战。〔鄩奏〕曰: “晋兵未易击,俟彼进取,苟得机便,岂敢坐滋患害?”帝遣使问鄩以决胜之策,对曰: “臣无奇谋,但人给十斛⑩粮,尽乃破敌。”帝怒曰:“将军留米疗饥耶?”又遣中使督 战。鄩谓诸校曰:“大将专征,君命有所不受,临敌制变,安可预谋。今揣彼自气盛,难可 轻克,诸君以为如何?”众皆欲战,鄩默然。〔他日〕,乃复召诸将列军门,人给河水一 杯,因命饮之,众未测其意,或饮或辞。鄩曰:“一杯之难若是,滔滔河流,可胜既乎?” 众皆失色。时庄宗以兵压鄩营,亦不出。帝又数遣人促之,鄩以万人薄其营,俘获甚众。少 顷,晋兵继至,鄩退。后战于故元城⑾,庄宗与李嗣源⑿、李存审⒀夹击,鄩兵大败。⒁

【译文】

大凡军事家的用兵法则,至关重要的是善于随机应变。鉴古及今而通晓用兵的,都是在 采取作战行动之前,必须首先要分析判断敌情。敌情没有变化,就等待其变化;敌情如有变 化,就乘其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制敌。这样作战,才有利于取胜。诚如兵法所说:“能够 根据敌情变化采取相应对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五代时期的后梁末年,魏博镇发生兵变,叛乱者囚禁了刚刚到任的节度使贺德伦并投降 了据有河东地区的晋。晋王李存勖率军进占魏州,后梁大将刘鄩驻军于莘县,增修营垒,疏 通护城河,从莘县至黄河修筑通道确保粮饷运输无阻,以期持久抗御晋军。但是,梁末帝朱友贞却下诏书命令刘鄩立即出兵迎战晋军。刘鄩为此而上表奏请末帝说:“晋军是不容易打败的,应当等待敌情发生变化再决定进取之策。倘若有了适当时机,我怎么敢坐失良机而养 患贻害呢?”

梁末帝派遣使者前来向刘鄩询问与敌决战将采取什么对策,刘鄩回答说:“臣 下没有什么奇计良谋。只要能供给我部每人百斗粮食,那么,等到粮食吃完的时候,也就把敌人打败了。”

梁末帝一听,大发怒火地说:“将军留存这么多粮食,是准备治疗饥饿病 吧?”接着,又派宦官前来督战。刘鄩见此便对部将们说:“大将受权出征在外,即使是皇帝命令有的也可以不接受。对敌作战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而因变制胜敌人,怎么可以脱离敌情实际而预先想定取胜之策呢。现在我分析敌人士气正盛,难以轻易战胜它。对此,诸位以为 如何?”

众将领听后都要求出战,刘鄩见此情形只好沉默不语。一天,刘鄩又把诸位将领召 集到军营门前,每人给一杯黄河水,命令大家把它喝下去。众人揣摸不透刘鄩的用意,有的遵命喝了,有的则推辞未喝。这时,刘鄩大声说道:“喝一杯黄河水都困难成这样,滔滔不尽的黄河流水能把它一下喝完吗?”众将听后脸色骤变。这时,李存勖派兵迫近梁军营门挑战,刘鄩仍然坚守不战。

其后,梁末帝又多次派人催促刘鄩出战,刘鄩无奈,只好亲率万人 进攻晋军营阵,俘虏了不少晋兵。可是,不一会,李存勖率领大军赶到,刘鄩见晋军来势迅猛,便不战而退。其后梁晋双方又激战于故元城,梁军在晋王李存勖和大将李嗣源、李存审所部的奋力夹击之下,惨遭失败,刘鄩本人幸免南逃。

【解析】

本篇以《变战》为题,旨在阐述因变制敌、灵活用兵的作战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指导作战的法则,最重要的是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克敌制胜。

用兵作战,必须先明敌情而后 行动。敌情无变时,要等待其变化;敌情已变时,则须根据新情况采取新的相应对策。辩证 唯物主义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顿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作为事物发展的特殊形式的 人类战争,也不例外,它既没有一成不变的情况状态,也没有固定刻板的发展模式。

在复杂 多变的战争中,交战双方的任何一方,要想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只有依据客观实际,适应 敌情变化,不同情况采取不同作战原则和战法,才能达成此一“存己灭敌”之战略目的。

本篇正是基于此种认识,及以《变战》为题揭示了“兵家之法,要在应变”这一具有普遍意义 的军事原则。可以认为,这是贯穿《百战奇略》全书的重要思想精华。

五代初期,后梁与晋(后唐前身)争夺魏州之战,梁军所以败于晋军,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没能在作战实践中贯彻“要在应变”这一重要指导原则。当时,晋军已经进占魏州。梁军将领刘鄩根据晋军来势猛、兵力多,急于寻机同梁军决战的情况,采取了坚守莘 县、伺机破敌的作战方针,并请求梁末帝朱友贞供给其足够军粮,以实现其固守待机、持久 制胜的战略计划。

刘鄩的这一指导方针,在当时贝、沧、邢、洺等州尚在梁军控制的情况下,无疑是较为切实可行的作战实施计划,倘若朱友贞能供应足够粮食支援刘鄩固守莘县、待机击敌,那么,最后夺回魏州并不是不可能的。

然而,对作战一窍不通的朱友贞不但不采 纳刘鄩的正确建议,相反,却讥讽和指责刘鄩请求军粮是意在“疗饥”,而不是待机破敌。 他不根据敌情实际,全凭主观瞎指挥,竟在决战条件和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一而再、再 而三地强令刘鄩出战。

刘鄩迫于圣旨难违的压力,率军自莘县北进至元城,突遭晋军前后夹 击,结果七万梁军大部被歼,余众溃散,而刘鄩本人仅率数十骑兵仓皇南逃。显而易见,不 从敌情实际出发,没能贯彻因变制敌的指导方针,这正是梁军作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注释】

①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

②梁:即五代时期的后梁。朱温所建。

③魏博:即魏博镇,治魏州(位于今河北大名北)。

④晋:即五代时期后唐的前身。唐僖宗年间,沙陀族首领李克用因率兵助唐镇压黄巢起 义,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封晋王,坐镇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其子李存勖即王位, 仍称晋。

⑤庄宗:指后唐皇帝李存勖。但在争夺魏州之战时,尚未称帝建唐,仍为晋王。

⑥刘鄩:后梁大将。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官至镇南节度使。 因与晋军争夺魏州作战失败,被梁末帝朱友贞杀害。

⑦莘县:今属山东。

⑧甬道:即两旁筑有墙垣的通道。

⑨梁帝:即后梁末帝朱友贞。

⑩斛:量器名,亦为容量单位,中国古代南宋以前,一斛为十斗;十斛当为百斗。

⑾故元城:地名。故址在今河北大名北。

⑿李嗣源: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符彦卿”,今据史校改。其事迹详见《步战》注。

⒀李存审: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李存勖”,今据史校改。其事迹详见《步战》注。

⒁本篇史例出自《旧五代史·梁书·刘鄩传》和《资治通鉴·后梁纪四》。

上一篇: 97章 书战
下一篇: 99章 好战
目录: 百战奇略
0

猜你喜欢:

  • 《三国演义》 却说孙权在濡须口收拾军马,忽报曹操自汉中领兵四十万前来救合淝。孙权与谋士计议,先拨董袭、徐盛二人领五十只大船,在濡须口埋伏;令陈武带
  • 《格列佛游记》 拉格奈格人受到作者的赞扬......关于"斯特鲁德布鲁格"的详细描写;作者与一些著
  • 《红楼梦》 话说那赵姨娘和贾政说话,忽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忙问时,原来是外间窗屉不曾扣好,塌了屈戍了吊下来。赵姨娘骂了丫头几句,自己带领丫鬟
  • 《金史》 ◎地理下 ○大名府路 河东北路 河东南路 京兆府路 凤翔路 鄜延路 庆原路临洮路 大名府路,宋北京魏郡。府一
  • 《好兵帅克历险记》 一 * 人类的准备工作,总是假借上帝或者人类幻想所创造的神灵的名义
  • 《新唐书》 ◎萧瑀 萧瑀,字时文,后梁明帝子也。九岁,封新安王。国除,以女兄为隋晋王妃,故入长安。瑀爱经术,善属文。性鲠急,鄙远浮华。尝以
  • 《魏书》 ◎献文六王 咸阳王 赵郡王 广陵王 高阳王 北海王 献文皇帝七男。李思皇后生孝文皇帝。封昭仪生咸阳王禧。韩贵人生
  • 《简爱》 罗切斯特先生只给了我一星期的假,但是现在都一个月过去了,我还没离开盖茨黑德.原本葬礼一完我就想走,可乔
  • 《欧阳修集》 ◎谏院进札子七首 【论讨蛮贼任人不一札子〈庆历四年〉】 臣尝患朝廷虑事不早,及其临事,草草便行,应急仓皇,常多失误。昨湖
  • 《欧阳修集》 【唐开元金箓斋颂〈天宝九年,卫包书撰〉】 右《开元金箓斋颂》,虽不著书人姓氏,而字为古文,实为包书也。唐世华山碑刻为古文者,皆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冬妮亚站在敞开的窗户前,闷闷不乐地望着熟悉而亲切的花园,望着花园四周那些挺拔的.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白杨
  • 《牡丹亭》 〔老旦、丑扮将军持瓜、锤上〕“凤舞龙飞作帝京,巍峨宫殿羽林兵。天门欲放传胪喜,江路新传奏凯声。”请了。圣驾升殿,在此祗候。 【
  • 《晋书》 ◎王湛(子承 承子述 述子坦之 祎之 坦之子恺愉 国宝 忱 愉子绥承族子峤 袁悦之 祖台之) 荀崧(子蕤 羡)
  • 《柳宗元集》 ○吊苌弘文(晁无咎取此文于《变骚》曰:《吊苌弘文》者,宗元之所作也。苌弘,字叔,周灵王之贤臣,为刘文公之属大夫。敬王十年,刘文公与弘
  • 《茶花女》 我觉得火车开得太慢,好像不在走一样. 十一点钟我回到了布吉瓦尔.&
  • 《说唐全传》  当下罗公闻伍魁之言,大怒喝道:"你这匹夫,擅敢违吾军令?"喝叫刀斧手,快绑去砍了.伍魁大叫道:"元帅假公济
  • 《宋史》 ◎乐十一(乐章五) ○祀岳镇海渎 祀大火 祀大辰 大中祥符五岳加帝号祭告八首 迎神,《静安》 钟石既作,
  • 《北史》 周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炎帝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其后有葛乌兔者,雄武多算略。鲜卑奉以为
  • 《北史》 ○儒林下 沈重 樊深 熊安生 乐逊 黎景熙 冀俊 赵文深 辛彦之 何妥 萧该包恺 房晖远 马光 刘焯
  • 《搜神记》 初,汉元、成之世,先识之士有言曰:“魏年有和,当有开石于西三千余里,系五马,文曰:‘大讨曹’。”及魏之初兴也,张掖之柳谷有开石焉。始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