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国学>> 史部>> 贞观政要:卷二 求谏第四(凡十一章)

卷二 求谏第四(凡十一章)

《贞观政要》 作者:吴兢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
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
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於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
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於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
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
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
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
谏官随入,预闻政事。 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隋炀帝好
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昔箕子佯
狂自全,孔子亦称其仁。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曰:“天子有
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仲尼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世基岂得以炀帝无道,不纳谏诤,遂杜口无言?偷安重位,又不能辞职请退,则
与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昔晋惠帝贾后将废愍怀太子,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
阿意苟免。及赵王伦举兵废后,遣使收华,华曰:‘将废太子日,非是无言,当
不被纳用。’其使曰:‘公为三公,太子无罪被废,言既不从,何不引身而退?’
华无辞以答,遂斩之,夷其三族。古人有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
彼相?’故‘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张华既抗直不能成节,逊言不足全身,
王臣之节固已坠矣。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诤,诚亦合死。”
太宗曰:“公言是也。人君必须忠良辅弼,乃得身安国宁。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
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若人主所行不当,臣下又无匡谏,苟在阿顺,
事皆称美,则君为暗主,臣为谀臣,君暗臣谀,危亡不远。朕今志在君臣上下,
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公等各宜务尽忠谠,匡救朕恶,终不以直言忤
意,辄相责怒。”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
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
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
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
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
安能谏人?”
贞观六年,太宗以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
郎姚思廉等上封事称旨,召而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主,便
宜尽诚规谏,至如龙逄、比干,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朕又闻龙可扰
而驯,然喉下有逆鳞。卿等遂不避犯触,各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宗社之倾
败!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暂忘,故设宴为乐。”仍赐绢有差。
太常卿韦挺尝上疏陈得失,太宗赐书曰:“所上意见,极是谠言,辞理可观,
甚以为慰。昔齐境之难,夷吾有射钩之罪,蒲城之役,勃鞮为斩袂之仇。而小白
不以为疑,重耳待之若旧。岂非各吠非主,志在无二。卿之深诚,见於斯矣。若
能克全此节,则永保令名。如其怠之,可不惜也。勉励终始, 垂范将来,当使后
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不亦美乎?朕比不闻其过,未睹其阙,赖竭忠恳,数进
嘉言,用沃朕怀,一何可道!”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閒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
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
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
言!”
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徵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徵对曰:“陛
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
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
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 相与缄默,俯仰过日。”
太宗曰:“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
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
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
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於是乃见。
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
能尽善?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
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
者十有馀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 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
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
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 业已为之’,
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0

猜你喜欢:

  • 《明史》 ○熊概(叶春) 陈镒 李仪(丁璿) 陈泰 李棠(曾翚) 贾铨 王宇崔恭 刘孜(宋杰 邢宥) 李侃(雷复 李纲)
  • 《后汉书》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
  • 《战国策》 ○韩齐为与国 韩、齐为与国,张仪以秦、魏伐韩。齐王曰:“韩,吾与国也;秦伐之,吾将救之。”田臣思曰:“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
  • 《文选》 ◎献诗 【上责躬应诏诗表】〔《魏志》曰:黄初四年,植朝京都,上疏,并献诗二首。〕 ※曹子建 臣植言:臣自抱亹归藩,
  • 《宋史》 ○曹彬(子璨 玮 琮 )潘美(李超附)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父芸,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
  • 《东京梦华录》 ○民俗 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
  • 《列夫托尔斯泰》 奇怪的是人们讲起托尔斯泰关于科学与艺术的思想时,往常竟不注意他表露这些思想最重要的著作:《我们应当做什
  • 《柳宗元集》 ○与韩愈史官书(《韩文公集》中,不见与公论史书,惟有《答刘秀才书》,其言为史者不有人祸,必有天刑。公此书皆与韩公辨,以为不然。观韩与
  • 《清史稿》 ◎宣宗本纪一 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讳旻宁,仁宗次子。母孝淑睿皇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
  • 《我的大学》 就这样决定了,我要去喀山大学读书.我暗下决心,不论如何都要上大学!
  • 《欧阳修集》 ◎翰苑进札状十三首 【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嘉祐四年三月〉】 臣闻治天下者,在知用人之先后而已。用人之法,各有所宜,军旅之
  • 《魏书》 ◎肃宗纪 肃宗孝明皇帝,讳诩,世宗宣武皇帝之第二子。母曰胡充华。永平三年三月丙戌,帝生于宣光殿之东北,有光照于庭中。延昌元年十
  • 《南史》 ○孔靖(孙琇之 琇之曾孙奂) 孔琳之(孙觊) 殷景仁(从祖弟淳) 孔靖,字季恭,会稽山阴人也。名与宋武帝祖讳同,故以字称
  • 《魏书》 ◎自序 汉初,魏无知封高良侯,子均,均子恢,恢子彦。彦子歆,字子胡,幼孤有志操,博洽经史,成帝世,位终钜鹿太守,仍家焉。歆子悦
  • 《上尉的女儿》 认识了你,姑娘呀! 我心头甘甜如蜜; &nb
  • 《辽史》 ○天祚皇帝三 保大元年春正月丁酉朔,改元,肆赦。初,金人兴兵,郡县所失几半。上有四子:长赵王,母赵昭容;次晋王,母文妃;次秦王
  • 《黄帝内经素问》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
  • 《简爱》 一切安排妥贴时,已近圣诞节了,休假的日子就快要到了.我关了莫尔顿学校,并注意分手时不让学生们空手而归,
  • 《说唐全传》  却说山后朔州 * 县,有一人姓尉迟.名恭,字敬德.生得身长一丈,腰大十围,面如锅底,一双虎眼,两道粗眉,腮边一排虎须.善使雌雄两条竹节鞭,
  • 《清史稿》 ◎忠义一 ○特音珠(阿巴泰) 固山(僧锡等) 纳密达(炳图等) 书宁阿(感济泰等) 穆护萨(觉罗兰泰等) 索尔和诺(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