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国学>> 史部>> 元史:卷一百九十一 列传第七十八

卷一百九十一 列传第七十八

《元史》 作者:宋濂等

◎良吏一
自古国家上有宽厚之君,然后为政者得以尽其爱民之术,而良吏兴焉。班固
有曰:“汉兴,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以宽厚清静为 天下先,故文、
景以后,循吏辈出。”其言盖识当时之治体矣。
元初风气质实,与汉初相似。世祖始立各道劝农使,又用五事课守令,以劝
农系其衔。故当是时,良吏班班可见,亦宽厚之效也。然自中世以后,循良之政,
史氏缺于纪载。今据其事迹之可取者,作《良吏传》。
谭澄,字彦清,德兴怀来人。父资荣,金末为交城令。国兵下河朔,乃以县
来附,赐金符,为元帅左都监,仍兼交城令。未几,赐虎符,行元帅府事,从攻
汴有功。年四十,移病,举弟资用自代。资用卒,澄袭职。澄幼颖敏,为交城令
时年十九。有文谷水,分溉交城田,文阳郭帅专其利而堰之,讼者累岁,莫能直,
澄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
治之。岁乙未,籍民户,有司多以浮客占籍,及征赋,逃窜殆尽,官为称贷,积
息数倍,民无以偿。澄入觐,因中书耶律楚材,面陈其害,太宗恻然,为免其逋,
其私负者,年虽多,息取倍而止;亡民能归者,复三年。诏下,公私便之。壬子,
复大籍其民,澄尽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赋以时集。
甲寅,世祖还 自大理,澄进见,留藩府,凡遣使,必以澄偕,而以其弟山阜
为交城令。时世祖以皇弟开藩京兆,总天下兵。岁丁巳,有间之者,宪宗疑之,
遂解兵柄。遣阿蓝答儿往京兆,大集官吏,置计局百四十二条以考核之,罪者甚
众,世祖每遣左丞阔阔与澄周旋其间,以弥缝其缺,及亲入朝,事乃释。中统元
年,世祖即位,擢怀孟路总管,俄赐金符,换金虎符。岁旱,令民凿唐温渠,引
沁水以溉田,民用不饥。教之种植,地无遗利。至元二年,迁河南路总管,改平
滦路总管。七年,入为司农少卿,俄出为京兆总管。居一年,改陕西四川道提刑
按察使,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听取妾,以为宗祀计。”
朝廷从之,遂著为令。
四川佥省严忠范守成都,为宋将昝万寿所败,退保子城,世祖命澄代之。至
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会西南夷罗罗斯内附,帝以抚
新国宜择文武全才,遂以澄为副都元帅,同知宣慰使司事。比至,以疾卒,年五
十八。
世祖尝与太保刘秉忠论一时牧守,秉忠曰:“若邢之张耕,怀之谭澄,何忧
不治哉!”游显宣抚大名,尝为诸路总管求虎符宣麻,澄至中书辞曰:“皇上不
识谭澄耶?乃为显所举!”中书特为去之。其介如此。
子克修,历湖北、河南、陕西三道提刑按察使。
许维祯,字周卿,遂州人。至元十五年,为淮安总管府判官。属县盐城及丁
溪场,有二虎为害,维祯默祷于神祠,一虎去,一虎死祠前。境内旱蝗,维祯祷
而雨,蝗亦息。是年冬,无雪,父老言于维祯曰:“冬无雪,民多疾,奈何!”
维祯曰;“吾当为尔祷。”已而雪深三尺。朝廷闻其事,方欲用之而卒,年四十
四。子殷。
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从元裕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河东
宣抚司又举楫贤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师,平章王文统命为中书省掾,以不任簿书
辞,改知印。丞相安童、左丞许衡深器重之。一日,从省臣立 殿下,世祖见其美
髯魁伟,问曰:“汝秀才耶?”楫顿首曰:“臣学秀才耳,未敢自谓秀才也。”
帝善其对,授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兼承发司事。未几,立大司农司,以楫为劝农
副使。时商挺为安西王相,遇于途,楫因言:“京兆之西,荒野数千顷,宋、金
皆尝置屯,如募民立屯田,岁可得谷,给王府之需。”挺以其言入奏,从之。三
年,屯成,果获其利。寻佩金符,为陕西道劝农使。
至元十三年,宋平,帝命平章廉希宪行中书于荆南府,以楫为左右司员外郎。
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
帛以求见!”明年,擢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阴
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代己款伏。楫审得其情,释佃者,系富民,人服其明。改
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行省命招讨郭昂讨叛贼董旗,兵士俘掠甚众,楫询究得良
民六百口,遣还乡里。
二十三年,授中议大夫、徽州总管。桑哥立尚书,会计天下钱粮,参知政事
忻都、户部尚书王巨济,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
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
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楫考满去。徽之绩溪、歙县民柯三八、汪千十等,因岁
饥阻险为寇。行省右丞教化以兵捕之,相拒七月,乃使人谕之。三八等曰:“但
得许总管来,我等皆降矣。”行省为驿召楫至,命往招之。楫单骑趋贼垒,众见
楫来,皆拜曰:“我公既来,请署榜以付我。”楫白教化,请退军一舍,听其来
降。不听。会以参政高兴代教化,楫复以前言告之,兴从其计,贼果降。
二十四年,授太中大夫、东平总管,谢事二年卒,寿七十。十一子:余庆,
重庆,崇庆,余失其名。
田滋,字荣甫,开封人。至元二年,由汴梁路总管府知事入为御史台掾。十
二年,拜监察御史。十三年,宋平,滋建言:“江南新附,民情未安,加以官吏
侵渔,宜立行御史台以镇之。”诏从其言。遂超拜行御史台侍御史。历两淮盐运
使、河南路总管。大德二年,迁浙西廉访使。有县尹张彧者,被诬以赃,狱成,
滋审之,但俯首泣而不语。滋以为疑,明日斋沐,诣城隍祠祷曰:“张彧坐事有
冤状,愿神相滋,明其诬。”守庙道士进曰:“曩有王成等五人,同持誓状到祠
焚祷,火未尽而去之,烬中得其遗稿,今藏于壁间,岂其人耶?”视之,果然。
明日,诣宪司诘成等,不服。因出所得火中誓状示之,皆惊愕伏辜,张彧得释。
十年,改济南路总管,寻拜陕西行省参知政事。时陕西不雨三年,道过西岳,因
祷曰:“滋奉命来参省事,而安西不雨者三年,民饥而死,滋将何归!愿神降甘
泽,以福黎庶。”到官,果大雨。滋即开仓,以麦五千余石给小民之无种者,俾
来岁收成以偿官,民大悦。未几,以疾卒于位。赠通奉大夫、河南行省参知政事,
追封开封郡公,谥庄肃。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父世昌,仕金为河南孔目官。宪宗南征,率众款
附,授镇抚,统民兵二千户,升真定路管民万户。宪宗六年,籍河北民徙河南者
三千余人,俾专领之,遂家汴。天璋幼颖悟,长负直气,读书史,识成败大体。
至元中,为南京府史。时河北饥民数万人,集河上欲南徙,有诏令民复业,勿渡,
众汹汹不肯还。天璋虑其生变,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国宝从之,遂以无事。河
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其贤,辟为宪史,声闻益著。后为中台掾,有侍御史倚势贪
财,御史发其赃,天璋主文牍,未及奏,顾为所谮,俱拘内廷,御史对食悲哽,
天璋问故,御史曰:“吾老,唯一女,心怜之,闻吾系,不食数日矣,是以悲耳。”
天璋曰:“死职,义也,奈 何为儿女子泣耶!”御史惭谢。俄见原免。丞相顺德
王当国,擢掾中书,为提控,事有可否,必力辩,他相怒,天璋言不置,王竟从
其议,且曰:“掾能如是,吾复何忧!”
大德四年,为工部主事。蔚州有刘帅者,豪夺民产,吏 不敢决,省檄天璋往
讯之,帅服,田竟归民。大德五年,以枢密大臣暗伯荐,授都事,赞其府。引见,
赐锦衣、鞍辔、弓刀。后以扈从劳,加奉训大夫,赐侍燕服二袭。秩满当代,枢
密臣奏留之,特以其代为增员。武宗时,迁宗zheng 6*府郎中。尚书省立,迁刑部郎中。
适盗贼充斥,时议犯者并 家属咸服青衣巾,以别民伍。天璋曰:“赭衣塞路,秦
弊也,尚足法耶!”相悟而止。有告诸侯王谋不轨者,敕天璋讯正之,赏赉优渥。
尚书省臣得罪,仁宗召天璋入见,时兴圣太后在座,帝指曰:“此不贪贿卜天璋
也。”因问今何官,天璋对曰:“臣待罪刑部郎中。”复问谁所荐者,对曰:
“臣不才,误蒙擢用。”帝曰:“先朝以谢仲和为尚书,卿为郎中,皆朕亲荐也。
汝宜奉职勿怠!”即以中书刑部印章付之。既 视事,入觐,赐酒隆福宫,及锦衣
三袭。后被命治反狱,帝顾左右曰:“君璋,廉慎人也,必得其情。”天璋承命,
狱赖不冤。
皇庆初,天璋为归德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时群盗据要津,
商旅不通,天璋擒百数人,悉磔以徇,盗为止息。升浙西道廉访副使,到任阅月,
以更田制,改授饶州路总管。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
清。时省臣董田事,妄作威福,郡县争赂之,觊免谴,饶独无有。省臣衔之,将
中以危法,求其罪无所得。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
“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
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其临事无所顾虑若此。火延饶之东门,天璋具衣冠,
向火拜,势遂熄。鸣山有虎为暴,天璋移文山神,立捕获之。以治行第一闻。升
广东廉访使。先是,豪民濒海堰,专商舶以射利,累政以赂置不问,天璋至,发
卒决去之。岭南地素无冰,天璋至,始有冰,人谓天璋政化所致云。寻乞致事。
天历二年,蜀兵起,荆楚大震,复拜山南廉访使。人谓公老,必不行矣。天
璋曰:“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遂行。至则厉风
纪,清吏治,州郡肃然。是时,谷价翔踊,乃下令勿损谷价,听民自便,于是舟
车争集,米价顿减。复止宪司赃罚库缗钱不输于台,留用赈饥,御史至,民遮道
称颂。会诏三品官言时政得失,因列上二十事,凡万余言,目之曰《中兴济治策》,
皆中时病。因自引去。既归汴,以余禄施其族党,家无甔储,天璋处之, 晏如也。
至顺二年卒。赠通议大夫、 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河南郡侯,谥正献。
0

猜你喜欢:

  • 《朱子语类》  ◎论自注书   △总论   傅至叔言:"伊洛诸公文字,说得不恁分晓,至先生而后大明。"先生曰:"他一时间都是英才,故拨著便转,便只须恁地
  • 《白鲸》 且说经过了时间这么长,地方这么多的预巡,驶遍了所有其它许多捕鲸海域后,亚哈觉得,这会儿,已是时地相宜,
  • 《明史》 ○陈邦瞻 毕懋康(兄懋良) 萧近高 白瑜 程绍 翟凤翀(郭尚宾)洪文衡(何乔远) 陈伯友(李成名) 董应举 林材
  • 《三十六计》“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
  • 《元史》 ◎释老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是故佛于晋、宋、梁、陈,黄、老于汉、魏、唐、宋,而其效可睹矣
  • 《菜根谭》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
  • 《宋史》 ○吴潜 程元凤 江万里 王龠 章鉴 陈宜中 文天祥 吴潜,字毅夫,宣州宁国人。秘阁修撰柔胜之季子。嘉定十年进士第
  • 《简爱》 不眠之夜的第二天,我既想见又怕见罗切斯特先生.想重新听到他声音,却害怕遇上他的目光.上午前半晌我不时地
  • 《旧五代史》 康延孝,塞北部落人也。初隶太原,因得罪,亡命于汴梁。开平、乾化中,自队长积劳至部校。梁末帝时,频立军功。同光元年八月,段凝率众五万营
  • 《明史》 ◎外国六 ○浡泥 满剌加 苏门答剌 须文达那 苏禄 西洋琐里 琐里 览邦淡巴 百花 彭亨 那孤儿 黎伐
  • 《元史》 ◎天文一 司天之说尚矣,《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又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自古有国家者,未有不致谨于斯者也
  • 《宋史》 ○韩丕 师颃 张茂直 梁颢(子固)杨徽之(杨澈)吕文仲 王著 吕祐之 潘慎修 杜镐 查道(从兄陶) 韩丕,字太
  • 《列夫托尔斯泰》 最初,他尽量享受这家庭生活,他所用的热情恰似他在一切事情上所用的一般."家庭的幸福把我整个地
  • 《傲慢与偏见》 宾利先生这次作客后没几天又登门了,是单独来的.他的朋友上午去伦敦了,过十天才会回.他坐了一个多小时,谈
  • 《汉书》 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
  • 《菜根谭》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
  • 《苏轼集》 ◎传十首 【陈公弼传】 公讳希亮,字公弼,姓陈氏,眉之青神人。其先京兆人也,唐广明中始迁于眉。曾祖延禄,祖琼,父显忠,皆
  • 《魏书》 ◎游明根 刘芳 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也。祖鱓,慕容熙乐浪太守。父幼,冯跋假广平太守。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
  • 《水经注》 ○洭水 △洭水出桂阳县卢聚。 水出桂阳县西北上驿山卢溪,为卢溪水,东南流迳桂阳县故城,谓之洭水。《地理志》曰:洭水出桂阳
  • 《傲慢与偏见》 伊丽莎白以为一到兰布顿简就会来信,可是就没收到,内心很失望;第二天又盼,还是盼了个空.到了第三天,她不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