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国学>> 其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 经部十

卷十 经部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易类存目四
△《易义随记》·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夏宗澜撰。宗澜字起八,江阴人。由拔贡生荐授国子监助教。是编乃宗
澜恭读御纂《周易折中》,意有所会,即标记之,多因集说而作。时宗澜方从杨
名时於云南,以修《周易折中》时李光地为总裁官,而名时为光地门人,故参互
以光地《榕村易解》就正於名时,以成此书。其体例在讲章、语录之间,凡问者
皆宗澜语,答者皆名时语也。两江总督采进本内,末有《附刻》一卷,皆从名时
文集中采录。其《乡贤夏君传》一篇,即为宗澜之父调元作。此本无之,殆以其
疣赘删除欤?
△《易卦劄记》·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夏宗澜撰。是书惟解《上、下二经》,不及《系辞》以下。前列《易例
举要》一篇、《读易指要》一篇。其《指要》有曰:“要明易理,须先将伏羲画
卦次序方位、文王八卦方位及先后天方圆诸图反覆记看,令其晓然,再《说卦传》
记得极熟,然后读《易》,方有入手处。”其宗旨不外是矣。
△《程氏易通》·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程廷祚撰。廷祚有《大易择言》,已著录。是书凡《易学要论》二卷、
《周易正解》十卷、《易学精义》一卷、又附录《占法订误》一卷,《易通》其
总名也。其《要论》尽去汉人爻变、互体、飞伏、纳甲诸法,未免主持稍过。然
举宋人《河》、《洛》、《先天》诸图及乘承比应诸例扫而空之,则实有芟除
轇轕之功。其《正解》则《经》、《传》之义疏,不用今本,亦不用古本,
以《彖传》、《小象》散入《经》文,《十翼》并为《六翼》,颇嫌变乱,而诠
释尚为简明。其《精义》统论《易》理,通其说於道学,略如语录之体。其《占
法订误》谓画有奇偶九六,而上下进退於初二三四五上之际,所谓六爻发挥者,
《易》之变惟在於此。之卦则所以识别动爻之用,而所取仍在本卦。故以《洪范》
之说为占法,而以《春秋内、外传》所载为附会变乱,不与《易》应。然箕子殷
人,未睹《周易》。太卜掌三《易》之法,则三《易》异占,灼然可证。左氏所
纪,其事或有附会,其占法则当代所用,卜史通行,断不至实无此法而凭虚自造。
是则信理黜数,至於桥枉过直者矣。
△《易说辨正》·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程廷祚撰。此书盖其中年所作,在《大易择言》、《易通》二书之前。
后多附入二书中,然亦时有采取未尽者。盖所见随年而进,故不一一尽执其旧说
也。
△《学易阐微》·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罗登标撰。登标字子建,宁化人。康熙间举人,官松溪县教谕。是书皆
辨《易》中疑义,凡为《论》者七十四,为《考》者五,为《解》者三十三,共
一百十二篇,多循前人之说。其首卷第一篇论画前有《易》,不免肤辞。卷三中
以三百八十四爻割隶八卦,於全卦之义反有未融。至卷四中《以六十四卦之五爻
配历代帝王解》一篇,亦属挂一漏百。其以《恒》五爻“妇人吉,夫子凶”,拟
武后之幽囚太子,窃弄神器,尤为悖理。夫武后可称“妇人吉”乎?
△《读易质疑》·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汪璲撰。璲字文仪,号默庵,休宁人。其书置象数而专言理。其
《凡例》有云“今说《易》之家谓《易》以道阴阳,务以圆妙幽渺,笼罩影响,
如捕风,如捉影,无当实用。故愚以为学《易》当就平实切近处用功”云云,其
宗旨可见。故随文诠释,无所穿凿,而亦无所发明。卷末《杂卦》一篇,有录无
书,疑装缉者偶脱云。
△《周易会缉》(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映撰。映字沐日,晋江人。其书大旨皆宗朱子《本义》而折衷於《蒙
引》、《存疑》诸书,持论亦颇平实。然取材太寡,用意太拘,尚未能深研精奥
也。
△《大易阐微录》·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刘琯撰。琯字献白,枣强人。先天之图,於《周易》之上别尊羲《易》,
其传出自陈抟。自《参同契》以外,别无授受之确证。故邵子之学,朱子以为
《易》外别传。自元以来诸儒,互有衍说,亦递相攻击。至国朝黄宗炎、胡渭诸
人,始抉摘根源,穷究依托,渭书考究尤详。琯未睹黄、胡二家之书, 不知其伪
之已破,故又因而推衍,加以穿凿。如谓人之生虱,人止一个,而所生之虱个个
有对。又谓男女虽是二个,合来仍是一个,故男鳏女寡,俗称半个人。其辞皆不
雅驯。於《月令》“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成冬”及“周髀四游”之说,
攻驳尤甚。大抵皆凭臆而谈。其《叙》、《跋》皆自命甚高,以为圣贤所未发,
过矣。
△《周易详说》·十九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刘绍攽撰。绍攽,三原人。是书大旨以程《传》为宗,与《本义》颇有
同异,於邵子先天之说亦不谓尽然,不为无见。惟於汉儒旧训掊击过当,颇近於
傎。其议论纵横,亦大抵随文生义,故往往自相矛盾。如卷首《论玩辞》一条,
驳诸儒之失曰“甚有释《传》与《彖传》不合,释《象》与爻不合,无以自解,
则藉口有伏羲之《易》,有文、周之《易》,有孔子之《易》”云云。至开卷
元亨利贞”一条,又主大通而利正固之说,谓“王弼泥於穆姜之言,以元、亨、
利、贞为四德,后多宗之,殊不知文王有文王之《易》,孔子有孔子之《易》,
《彖辞》、《彖传》不相牵合者甚多”云云。是二说者,使后人何所从乎?
△《周易原始》·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范咸撰。咸字贞吉,号九池,钱塘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其书惟解《经》文,不及《十翼》。大旨以理始於象,象始於画。又以万物始於
阴阳,象始於日月,取《系辞》阴阳之义,配日月之语,而总以阴始於阳为断,
故名《原始》。其说多采辑古义,不以白圈、黑点依托图书,亦不以禅偈、道经
空标心性,较明以来诸家说《易》,颇为笃实。然其长在尽扫卮言,其短亦在好
生新意。如谓“元亨”之“元”为阳在下,至於阴卦亦每称“元”、义有难通者,
亦曲伸其说。又谓《上经》皆阳盛之卦,《下经》皆阴盛之卦,而《上经》有
《剥》、《复》,《下经》有《中孚》、《大壮》,理有所格,亦必强合其义。
是又好持己见,务胜先儒之过矣。
△《易经理解》·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郜煜撰。煜字光庭,汝州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中书科中书。其书不
释《十翼》,惟六十四卦每卦撰《说》一篇,诠释大意。其大旨欲以义理矫象数
之失,以平易救穿凿之失,以切实救支离泛滥之失,而矫枉不免过直云。
△《周易拨易堂解》·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刘斯组撰。斯组字斗田,新建人。雍正甲辰举人,官杞县知县。是书前
有《记略》,载梓此书时,其壻梦二童歌诗曰:“不、不、不,九六 乾坤七四
执。黄农非古世非今,理数瓜分一太极。”又载著是书时,其侄梦阁上有朱题
“拨易阁”三字,因以为名。其事颇涉幻杳,似乎故神其说。又谓“拨”字有发
挥三才之义,不知说文“拨”字在手部,篆作■,隶省作扌,非从才也。其书首
二卷皆图说,大抵因旧解而曼衍之。又谓《论语》、《中庸》皆通於《易》,即
陈际泰群经辅《易》说之意。夫《六经》一贯,理无不通。至於才辨纵横,随心
牵引。如解“飞龙在天”曰:“此则唐人所谓 龙池跃龙,龙已飞矣。入天门,开
黄道,艮阙亦具爻内。读《易》方解诗中写 龙德特全。”是岂诂经之体耶?
△《周易摘抄》·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顾昺撰。昺号虚庄,南汇人。雍正甲辰举人。是编为其三经解 之一,皆
节录御纂《周易折中》内所集诸儒之说,参以李光地《周易观彖通论》,故曰
《摘抄》。间附己意,亦罕所发明。
△《学易大象要参》·四卷(编修林澍蕃家藏本)
国朝林赞龙撰。赞龙字云泽,侯官人。雍正丙午举人。是书以发明《大象》
为主,六十四卦各为一篇,以《上、下经》分二卷,而冠以《纲领》六篇为一卷。
一曰《发凡》,二曰《象例》,三曰《义理、象数》,四曰《卦爻中相错阴阳相
应》,五曰《忧患九德》,六曰《大象有通於四书》。殿以《附解》二篇为一卷。
一曰《作易忧患解》,二曰《杂卦传解》。大旨以《大象》上一句为天地万物之
象,下句为人事,以天象为人事之则。不言吉凶而言理义,不言神圣而言君子,
以明人人可学,故所阐发皆切日用。其《纲领》有曰:“借《易》明理,自夫子
已然。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为《乾》九二而言也,而
《乾》之九二岂有学问宽仁之义乎?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为
《咸》九四而言也,而《咸》之九四岂有日月寒暑之义乎?”是则借象立言之旨
矣。
△《经义管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饶一辛撰。一辛字冶人,南城人。是书成於雍正丙午。凡《图说》七、
《周易统天旋卦赋》一、《说卦传论》一、《纳音五行论》一、《古今本得失论》
一。於周子《太极图》、邵子《先天图》多所攻驳,而其所自造之图,亦初无所
受。至拟《归藏》、《连山》等图,则以《乾》北、《坤》南、《坎》东、《离》
西、《艮》东北、《兑》西南、《震》东南、《巽》西北为位,尤於古无徵。
△《周易解翼》·十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上官章撰。章字闇然,乾州人。是书成於雍正丁未,自称凡二十六易稿。
大旨本京房纳甲之法,而以八宫经纶错综为脉络。一切旧图皆屏不用,颇为洁净
不支。然不用古图,而又重《乾》、《巽》、《艮》、《坤》四卦十二画,别立
为图,以为《河》、《洛》、方圆、先后天诸说皆足以包括。是扫一图学之障,
又生一图学之障也。
△《东易问》·八卷(奉天府尹采进本)
国朝魏枢撰。枢字又弼,一字慎斋,承德人。雍正庚戌进士,官永平府教授。
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未及试而卒。是书用王弼本,列朱子《本义》於前,而
以己意附於后。其《凡例》谓:“生长辽东,日与东人相问答,故叙其原委而集
之,以示初学,名之曰《东易问》,纪 其实也。”其论卦变曰“刚柔皆当指卦,
不当指爻。如《讼》之刚来而得中者,坎也。《随》之刚来而下柔者,震下於兑
也。《蛊》之刚上而柔下,坎在巽上也。《噬嗑》、《晋》、《睽》、《鼎》四
卦言柔得中而上行者,皆离火也。《贲》柔来而文刚,离文乎艮之内也。分刚上
而文柔,艮文乎离之外也。《无妄》之刚自外来者,震也。《大畜》之刚上者,
艮也。《咸》柔上而刚下,兑在艮上也。《恒》刚上而柔下,巽在震下也。柔以
时升者,巽也。是凡言刚者皆阳卦,凡言柔者皆阴卦也。则以刚来柔来指一爻而
言者,固未足以尽其义矣”云云,其论似近理而不尽然。其论来知德错综曰:
“《乾》本至健也,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顺。初爻变巽为入,以错言,则又可
以谓之动;以综言,则又可以谓之说。二爻变离为明,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陷。
中爻巽,可以谓之入,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动;以综言,则又可以谓之说。推
之三四五上,莫不皆然,则亦何所不像哉!是故初以在下变巽而潜,有以为错震
而躁动者,其将何以应之乎?二以在田变离而见,有以为错坎而隐伏者,其将何
以应之乎?”则持论固为明确矣。
△《易贯》·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叙撰。叙字凤冈,太仓人。雍正壬子举人。是书用注疏本,而以《小
象》总列六爻之后,如《乾》、《坤》二卦例。又以《大象》置《彖传》之前。
考《象辞》列六爻后,是吴仁杰所传郑本。《大象》置《彖传》前,是周燔本。
而叙乃以为创获,盖未知有吴、周二本也。至图学传自邵子,其位置皆依《说卦》,
周子《太极图》初不言八卦,此书皆强为牵合。又斥诸儒爻变之说,而以《左氏》
所载占法为《周易》未成经时,卜筮家杂用以测验。则又过於疑古矣。
△《周易纬史》(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钱偲撰。偲号坚瓠老人,钱塘人。雍正壬子副榜贡生。是书以卦爻分配
史事,故曰《纬史》。夫引事证《经》,郑氏《易注》即有之。至《吴园易解》、
《诚斋易传》始大畅厥旨。以人事之成败证《易》象之吉凶,是亦以古为鉴之意,
未为无所发明。至此书所引,则多不考据。如《屯》六二称 曹操待寿亭侯,《需》
上六称刘备桃园投结,皆未尝校以史传也。
△《空山易解》·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牛运震撰。运震字阶平,号真谷,滋阳人。雍正癸丑进士,官平番县知
县。其学博涉群书,於 金石考据为最深,经义亦颇 研究。是编务在通汉、晋、唐、
宋为一,然大旨主理不主数,故於卦气、值日及虞翻半象、两象等说,皆排抑之。
是仍一家之学,不能疏通众说也。
△《周易剩义》·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童能灵撰。能灵字龙俦,号寒泉,连江人。雍正中贡生。其论《易》专
主《河图》,以明象数之学。虽曼衍纵横,旁推曲阐,亦皆有一说之可通。然云
得作《易》之本旨,则未必然也。其亦张行成之支裔欤?
△《易学图说会通》·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杨方达撰。方达 字符苍,一字扶苍,武进人。此书《自序》云:“寻绎
宋、元经解及近代名家纂述,见其精研象数,或著为图,或著为说,有裨《易》
学者,类而录之。左图右说,集成八卷。一曰《太极探原》,二曰《图书测微》,
三曰《卦画明德》,四曰《变互广演》,五曰《筮法考占》,六曰《律吕指要》,
七曰《外传附证》,八曰《杂识备参》。”大指以朱子《本义》九图为主,而博
采诸家,间附己论。盖专讲先天之学,故前列周子《太极图说》,后论《律吕八
阵图》,而不及乎辞占云。
△《易学图说续闻》·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杨方达撰。方达既为《易学图说会通》,复自出己意成此编。凡三十二
条,总不离陈抟之学。其后泛衍及於天文、物理、杂类诸说,皆牵合比附,务使
与《易》相通。荀卿所谓“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欤?
△《周易辑说存正》·十二卷、附《易说通旨略》·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杨方达撰。是书分《经》二篇、《传》十篇,一依《本义》之旧。大旨
亦多主《本义》,惟卦变之说,主程而不主朱。其体例以为必使正义先明而后以
旁义参之,宾主秩然,则条理各得。故凡言变互者皆列之圈外,使不与正义相混。
又以爻位之正不正、有应无应乃卦中之大义,《彖辞》、爻辞皆从此推出,故每
卦卦画之下即为注明。末附《易说通旨略》一卷,杂引先儒象、彖、爻、位之说,
间亦参以己见。盖仿王弼《略例》而为之也。
△《周易蛾术》·七十四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国朝倪涛撰。涛字崐渠,钱塘人。其书於每卦中分《尚辞》、《尚变》、
《尚象》、《尚占》四类,各采录旧说发明之。故又名《周易四尚》。其言义理,
多以程《传》为主。其言象占,则遵马、郑、荀、虞之说而自称折衷於朱子。然
以世庆、纳甲列图於每卦之前,乃京氏之学,非朱子之学也。所引诸书,往往止
载姓氏而未录其辞,盖亦编纂未成之稿本耳。
△《易说》·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汝惺撰。汝惺字匪席,德州人。所论十五事皆阐发宋儒旧说。《自序》
谓汉儒所传三《礼》不可尽信,故不主汉《易》。书中致疑邵子之说,亦不尽主
先天诸图,然未能竟废图学也。
△《易经一说》(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俶撰。俶字善思,彭山人。其书大旨以程《传》、《本义》原互相发
明,不容偏废。坊本依费、王之次,已错乱圣经。复止载《本义》,不及程《传》,
注不全而解益艰。因遵朱子十二篇旧次,复参取众家,归於一说,使初学易读易
晓。盖亦为科举经义而设也。
△《周易汇解衷翼》·十五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许体元撰。体元字御万,灵武人。其书大旨以象为主,每於一卦先观本
象,次观《系辞》所取之象。凡时义德用之所在,胥於象中见之。然谓八卦有本
象,有象中之象,有理中之象。又谓象中象、理中象,各有两端,有 自然之象,
有悬设之象。多端辨析,未免涉於烦碎也。
△《易象援古》(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申尔宣撰。尔宣字伯言,河南人。此书乃其父舒坦命意而尔宣本之成书。
其曰《援古》者,援古事以证《易》理也。大旨谓程《传》引古释《经》者六十
馀条,朱子《本义》引古释《经》者亦四十馀条。故取三百八十四爻,每爻隶以
一事,又复自分甲乙,以圈点四项别之。其中逐爻取譬,如《蒙》之初爻谓如伊
尹之於太甲,《需》之五爻谓如虞舜恭己无为、汉文恭修玄默,《师》之三爻谓
如宋伐江南,《泰》之二爻谓狄仁杰事周之类,多於《经》义不甚比附也。
△《大易合参讲义》·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用行撰。用行字翼承,新建人。是书大旨以朱子为主。首列《本义》,
而以《正义》、《析义》次之。正义以阐朱子之旨,《析义》则兼采他说。又以
象数不可竟废,间采瞿塘来知德之说,补於《析义》之后。大抵循文推衍,未能
深造自得也。
△《周易粹义》·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薛雪撰。雪字生白,号一瓢,苏州人。自署曰河东,称郡望也。其书采
摭诸说,融以己意,仿朱子《论孟集注》之例,皆不载所引姓名。诠释颇为简明,
而大抵墨守宋学也。
△《易蓍图说》·十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潘咸撰。咸不知何许人。所著别有《音韵源流》,中引李渔《诗韵》,
则其人在李渔后矣。是书凡《周易大衍蓍》六卷,《连山易蓍》三卷,《归藏易
蓍》一卷,咸自为之序。其说谓读《易》者当自知蓍始,《易》有三,蓍亦有三。
《周易大衍蓍》用四十九策,以四为揲,内含六百八十七万一千九百四十七万六
千七百三十六卦,其用四千九十六卦。以《彖》、爻二辞占《左传》繇辞,皆四
千九十六之卦辞也。邵子《皇极经世》为《连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为揲,
正卦一千一十有六,互卦一千一十有六,变卦三万二千五百十有二,以数断,不
以辞断,其吉凶一定而不可易。后周卫嵩《元包》为《归藏》蓍,用三十六策,
以三为揲,以飞伏、世应、浑天、纳甲、五行生克占吉凶,用十二支、十干为千
有二百兆。又以焦赣《易林》、《参同契》、《月卦》、《乾坤凿度》轨数及谶
纬诸占为大衍之遗意,以管辂《观枚数》、《参同契纳甲》及《奇门遁甲》、
《煇梦契响》、《鸟鸣辨音》拆字诸占为《连山》之遗意。以京房《火珠林》、
翼氏《风角》、《素问》五运六气、扬子《太玄》及《元珠密语》、《杯珓洞
灵》望云省气诸占为《归藏》之遗意。其中惟《元包》云出《归藏》、於古有徵。
其馀大抵臆说,无所授受。如画丶为少阳,画丶丶为少阴,易卦画为点,多与
古法相背。其《杂卦蓍数图》,以四象起卦,反易为义,本无甚奇特。而托之
繙阅旧籍,偶获一帖,盖又在丰坊伪经之下矣。
△《读易自识》(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金綎撰。綎字丝五,吴县人。是书随笔记录,未分卷帙。首为总论,
次为《系辞》、《序卦》,次乃为六十四卦,次序与诸本迥异。又《序卦论》中
乃多解《说卦》,标目亦不相应。盖未成之稿,后人以意钞合,遂倒乱无绪也。
其说《易》好为新解。如谓“《南华》取象,率本於《易》。如《逍遥游》曰鲲,
阴物类也,犹《坤》卦之象马也。曰鹏,阳物类也,犹《乾卦》之象龙也。鲲化
为鹏,阴变而阳,自北溟而徙南溟,盖自一阳之动於至阴,而历六位以时成,故
曰六月息也。曰九万里,曰六月息,即卦之用九用六,以言变也。言鲲化而不言
鹏变,盖复可喜而变不可言,亦《易》之扶阳抑阴也”云云,持论之异,大抵如
是,亦可谓之好奇矣。
△《易观》·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凌去盈撰。去盈号旭斋,爵里未详。书中引毛奇龄说,则近时人也。是
书主於即象以明理。大旨谓象有三例,有定象,有化象,有互象。一卦之定象如
《乾》为天、《坤》为地是也。其化象如《剥》皆言床、《渐》皆言鸿是也。一
爻之定象如阳必为九、阴必为六是也。其化象如阳动化阴、阴动化阳是也。又有
中爻之互象,如二四互、三五互是也。所引多来知德、毛奇龄之说,而所重尤在
化象、互象二义。谓王弼崇卦变,来氏置错卦,毛氏主推《易》以求一得之偶当,
凡以不知有化象故也。其解《乾》之九四“或跃在渊”,谓:“四化巽互兑有渊
象,乾化巽风,虚薄天表,跃所自起。”解《屯》之初九“磐桓”谓:“大石曰
磐,大柱曰桓。石者土之核,震九以乾阳而为坤,初索而为坎,屯郁而亘处坤下,
二四互坤,有若核然,磐之象也。柱者木之竖,震九以坤索而为天三,化天三生
木而为坎,屯郁而倔强初下,有若竖然,桓之象也。”是皆半附古义,半参臆说,
因互体、变爻而穿凿之,不足为说《易》之准也。
△《周易小疏》·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虞楷撰。楷字孝思,号蓼园,里籍未详。书无序跋,亦不知作於何时。
中述《周易折中》,称圣祖仁皇帝庙号,则近人也。其次序用古本,大旨亦主图
书,而以为先天寓理於数,后天 因数以阐理,文王之《易》即伏羲之《易》。其
说弥缝调停,变而愈巧。至於掊击《左传》诸占,尤似是而非。夫《左氏》周人
所述者,即周之占法。周之占法,所用即太卜之三《易》。谓其占验之词多所附
会则可,谓古《易》占法不如是则不可。居百世之下而生疑窦於百世之上,将周
人之法周人不知之,今人反知之乎?
△《易经贯一》·二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金诚撰。诚字闲存,华亭人。是书分《元》、《亨》、《利》、《贞》
四部,《元部》载《略言》六则、《谈馀杂录》四卷、《易学问经说》、程子
《易传序》、周子《太极图说》、张子《西铭》及《河》、《洛》卦象诸图,与
会讲之语。《亨》、《利》两部解《上、下经》,而《亨部》之首冠以《经》文
定本四卷及程子篇义。《贞部》解《系辞》、《说卦》、《序卦》、《杂卦》。
以用注疏本,故止此四传也。其大旨以程《传》、朱《义》为归。
△《易观》·四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
国朝胡淳撰。淳字厚菴,庆云人。乾隆丙辰进士,授蒙自县知县,未上而卒。
是编惟解《上、下经》,大旨谓圣人作《易》,使学者研究卦爻,推吉凶悔吝之
由,以知进退存亡之道。故孔子称假年学《易》,可无大过。至於求诸卜筮以决
从违,乃为常人设,非为君子设也。故其说扫除图学,惟玩六爻。然皆随文生义,
未能融会贯通。其谓《系辞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句为汉儒言谶纬
者所窜人,更主持太过矣。
△《易象约言》(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吴鼐撰。鼐字大年,无锡人。乾隆丙辰进士,官工部主事。是书诠释文
句,颇为简明。惟《自序》言考究先儒更定诸本,而从其是者,然以《文言》分
上下而《彖辞》、《象辞》反不分上下,又每卦《彖辞》以卦名割系卦画之下,
每爻又於句中截断,体例似皆未允。至於《参同契》称“日月为易”,虞翻注虽
亦引之,然核以《说文》“易”字,实不从日月。今其末册既以悬象著明,画■
为图,而又以此字大书於卷首,据为宗旨,亦泥古太甚也。
△《易经提要录》·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徐铎撰。铎字令民,盐城人。乾隆丙辰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此书不
载《经》文,第摭古今论《易》之语。前有《总义》一卷,又《图象》一卷,皆
不载其图,惟存其说。馀各分卦分章,第取总括大意而止,故以《提要》为名焉。
△《易读》(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宋邦绥撰。邦绥字逸才,号况梅,长洲人。乾隆丁巳进士,官至兵部左
侍郎。是编用注疏之本。其《凡例》云:“专为课子而成,故以行文之体为讲书,
使孺子易於记诵。”又云:“是书专奉朱注。”《自序》又称:“取之方氏《时
论》者十之二三,不敢隐其所自。”其大旨尽是数言矣。
△《大易理数 观察》·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如日撰。如日字洞彝,号荷轩,莲花厅人。是编成於乾隆丁巳。大抵
掇拾图书之陈言。
△《来易增删》·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祖武撰。祖武,长安人。乾隆戊午举人。是编即明来知德《易注》原
本,去其烦冗,间补以《易传》、《本义》诸说。其错综、变爻、中爻、大象、
卦情、卦画、卦占之类,则一仍其旧焉。
△《周易辑要》·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瓒撰。瓒字 <禾离> 霑,全椒人。是书成於乾隆庚申。不言《河》、《洛》,
亦不取朱子卦变之说,颇能芟除枝蔓。惟逐句诠释,词义虽洁净而未精微。
△《周易读翼揆方》·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梦逵撰。梦逵字中伯,常熟人。乾隆壬戌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是
编不取陈抟《先天》诸图,深有考证。惟谓孔子作《彖传》以释《彖辞》,作
《爻传》以释爻辞,世所称《小象传》,乃《爻传》非《象传》,当附《彖传》
之后,而《大象》则另归《系辞》之后。用吴仁杰本而变之於历来诸本之外,自
为一例。谓《经》文经孔子作《传》,后人岂能加毫末,故但释《传》而不释
《经》。於诸家《易》解之外,亦自为一例。其论揲蓍,左扐得一得三为奇,
得四得二为偶,亦不同於旧解。皆自我作古之说也。
△《易深》·八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许伯政撰。伯政字惠棠,巴陵人。乾隆壬戌进士,官山东道监察御史。
是书以为图画皆出太昊之世,卦数生於《河图》,蓍数生於《洛书》。又兼取汉
人卦气、纳甲及京房《易传》、《火珠林》之法,而不用卦变及变占之法。其论
卦变曰:“重卦自具两体。凡《传》称上、下者,如乾下乾上、震下坎上之类,
凡称进退、往来、内外者,如《乾》九四上下无常、进退无恒及《否》、《泰》
反其类也,《泰》之小往大来《传》曰内阳外阴,《否》之大往小来《传》曰内
阴外阳之类,皆《易》例之显而易见者。又刚柔之称有以爻言者,有以卦言者,
以义求之,皆象明理显,无取於卦变之穿凿。”其论变占曰“《启蒙》所论,依
傍《左》、《国》,参以己意。其实卜筮以衍忒,宜各随其人、其地、其事、其
时而推衍之,乃能旁通其变,曲畅其情,未可先为例以拘之。《左氏》卜筮之法,
如秦伯伐晋,卦遇《蛊》,是六爻不变之卦,而其占全不用《彖辞》。孔成子筮
立君,卦遇《屯》之《比》,史朝以灵公名元,即以‘元亨’属之。孟絷弱行,
即以‘利居贞’属之。皆非系辞之本旨”云云,其言甚辨。然所论有合有离,不
能一一精确也。
△《易经讲义》·八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苌仕周撰。仕周字穆亭,汜水人。乾隆壬戌进士,官宜君县知县。是书
以程《传》及《本义》为宗,不用象数之说,於卦变辨之尤力。大旨谓“凡卦有
二体,即有内外上下。有内外上下,即有上下往来。凡《彖传》言上下往来者皆
虚象耳。大概在内卦曰来,在外卦则曰往也”云云,其说与魏枢《东易问》同。
今按《贲》言“柔来而文刚”、“分刚上而文柔”,《噬嗑》、《涣》俱言“刚
柔分”,分者是合而分也,不用卦变自《泰》、《否》之说,亦当用卦本《乾》、
《坤》之说,方於分字之解有合,以《泰》、《否》即《乾》、《坤》也。今但
云柔在下为来,刚在上为往,三阴三阳为平分,恐可以解上下往来,而不可解分
合也。
△《周易析疑》·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兰皋撰。兰皋原名一是,字天随,武进人。是书初刻於乾隆甲子,至
己巳又改订八十页而重刻之,是为今本。大旨以程子《易传》、朱子《本义》为
宗,而佐证以宋元诸说。其谓卦必先分而后序,不用古文十二篇之说,盖从萧汉
中《读易考原》。其《系辞》以下略不置解,则用王弼例也。
△《易说存悔》·二卷(编修邵晋涵家藏本)
国朝汪宪撰。宪字千波,钱塘人。乾隆乙丑进士,官刑部陕西司员外郎。是
书大旨谓学《易》期於寡过,欲过之寡,惟在知悔。悔存而凶吝渐消,可日趋於
吉。故以“存悔”颜其斋,因以名其《易》说。盖即耿南仲《周易新讲义》以无
咎为主之意。所说唯《上、下经》而不及《十翼》。前有《拟议》数条,讥自汉
以来儒者说《易》之病在调停《经》、《传》。文王作《彖辞》,今不求诸《彖》
而执《彖传》以解《彖》,是有孔子之《易》,无文王之《易》矣。周公作爻辞,
今不求诸爻而执爻传以解爻,是有孔子之《易》,无周公之《易》矣。孔子作
《传》,多取言外之意,当别为孔子之《易》,虽述而实作云云,亦朱子不可便
以孔子之《易》为文王之《易》之旧说也。夫《传》以翼《经》,必依《经》以
立义,故《释名》曰:“传,传也(案上传字去声,下传字平声),以传示后人
也。”朱子作《诗集传》,不能不依《诗》立义。即分《大学》为一《经》十
《传》,亦不能曰此曾子所传孔子之《大学》,此门人所传曾子之《大学》也。
何至於《易》乃曰孔子之《传》必异於文王之《经》乎?
△《易义便览》·三卷(侍讲刘亨地家藏本)
国朝向德星撰。德星字云路,溆浦人。是书前有乾隆丙寅德星《自序》,大
旨以朱子《本义》为主,附采《大全》、《蒙引》、《存疑》诸说,取初学易於
循省,故以《便览》为名。其卷首六十七图则德星因旧说而推衍者也。
△《周易集解增释》·八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仁浃撰。仁浃,秀水人。是书前有乾隆戊辰《自序》。首八卷载诸儒
传授及王氏《略例》、朱子《启蒙》,九卷以后始释经文。其说惟以朱子《本义》
为主,故《本义》与经文一例大书,而杂取前儒诸说合於《本义》者著於下,如
程《传》之类。与朱子异义者偶附一二,不以为例。盖名为释《经》,实则释
《本义》也。其首列引用姓氏,特升朱子於汉儒之前,题曰“先贤”,以示尊崇
之义。然所列先贤三人,一曰卜子,实则张弧之《易》。一曰左氏。考丘明於
《易》未有成书,亦不知其何以特列。至周、程、张、邵五子则杂於先儒之中,
以时代为序。考邵子为《易》外别传,张子於二程亦尚为友教。至於朱学本程,
程学本周,源流灿然,抑周、程而独尊朱,似非朱子所乐受。又谓张弧优於周、
程,恐亦非周、程所甘矣。
△《周易晓义》·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唐一麟撰。一麟,宜兴人。由贡生官江宁府学训道。是书成於乾隆戊辰。
大旨主於义理,与《本义》不甚异同,惟不取朱子卦变之说。
△《易例举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鼎撰。鼎字尊彝,号易堂,金匮人。乾隆辛未荐举经学,授国子监司
业,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后降补侍讲。《易》有义例,《系辞传》、《说卦传》
已括其要。是书仿御纂《周易折中》卷首义例,而益加推衍。上卷多辑先儒之说,
下卷多出己意,凡一百四十八条。书中惟不及互卦、卦变二义。其《自序》云:
“已详《中爻考》、《卦变考》中。”今书中不载《中爻》、《卦变》二考,或
别有成书欤?
△《十家易象集说》·九十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
国朝吴鼎撰。是编采宋俞琬、元龙仁夫、吴澄、胡一桂、明来知德、钱一本、
唐鹤徵、高攀龙、郝敬、何楷十家之说。其论辨去取,别为《附录》十卷。盖以
汉唐旧说略备於李鼎祚《周易集解》,宋儒新义略备於董楷《周易会通》,惟元
明诸解则未有专汇一书者,因裒此十家以继二书之后。大旨主於明象,其论六十
四卦之对体、覆体、《杂卦传》非错简,出於来《易》者为多云。
△《周易井观》·十二卷(编修吴寿昌家藏本)
国朝周大枢撰。大枢字元木,号存吾,山阴人。乾隆壬申举人,官平湖县教
谕。此编论天地之数,谓与大衍相符,必汉儒递相传授以及康成。是以古来说
《易》并无先天八卦,故不取邵子所传图位。盖先天八卦,即从所称《后天图》
演出,不过取其一画交易则各成《乾》、《坤》,乃道家抽《坎》填《离》之说,
不合圣经之旨也。於六十四卦则尊《离》重《震》,各为之解。为圆图以应一岁
节候之数,为方图以应三才旋转之象。以《杂卦传》为孔子之序《易》,取文王
所序卦而杂之他卦,皆用文王覆卦。至《大过》而后,独不覆焉。终之以刚决柔,
与卦首之《乾》相接,即无《大过》之道,作《杂卦传三十六宫图》以差次之。
又创为兼两卦,每六画履之,则为十二画,仍可并为六画,以尽《易》之变化。
他如用九、用六、四象、八卦以及蓍策、占验诸说,俱博综众论,断以己意。惟
引“性空真火、性火真空,火愈分愈多,愈兴愈有”云云,颇涉二氏之旨焉。
△《大易近取录》(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邵晋之撰。晋之字叙阶,号檀波,仁和人。乾隆丙子举人。其大旨以朱
子《本义》有有注而可疑者,有可疑而无注者,偶有所见,即以己意补之。其曰
《近取》者,《自序》谓:“远取诸物,必俟宏通该博之士,而近取诸身,则人
莫不有身也。”首列《卦图初参》,自谓所得者浅,或将来更有所见,故以《初
参》为名。次《大凡发明》,乃著书之义例。其所诠释,多切人事。《自序》云:
“馆海州三阅月而成,传之家塾,为子弟求释字义者观之云。”
△《周易观澜》(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乔大凯撰。大凯字颐庵,济宁州人。乾隆癸酉举人。此书每彖爻之下皆
先列《本义》、程《传》,次列诸儒旧说,而以己意折衷之。其所采掇,不出习
见之书。间有自出新义者,如谓“《乾》之《彖辞》不设象,《坤》则曰利牝马
之贞。《乾》无分於先后,无择於西南东北,《坤》则不然,为天道、地道,阳
全、阴半之分”云云,为先儒之所未发。然亦随文生义之说,《彖》不说象,不
止《乾》一卦也。
△《易经观玩篇》(无卷数,山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宗洛撰。宗洛字绍川,无锡人。乾隆庚辰进士,官天镇县知县。是编
《凡例》谓用费直本,然其书每卦画六爻於前,而分书“初九”“九二”等字於
爻画之中。右列爻辞,左列《小象》,而后列卦辞及《彖传》。至《文言》、
《大象》则另录置《系辞》前。则是宗洛自定本,非费直本矣。宗洛酷信图书,
故其解经多引《参同契》为说。其《序卦图说》亦主五行、纳甲。其《杂卦图说》
以为即古《归藏易》,孔子附之《易》末,如录《诗》之有《商颂》,亦无所据
也。
△《易解拾遗》·七卷、附《周易句读读本》·二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周世金撰。世金字仲兰,衡山人。是书成於乾隆辛巳。大旨以数言《易》,
卷一、卷二衍《河图》、《洛书》、先天、后天之说,务拔奇於旧说之外。卷三、
卷四、卷五为《观玩四法》,各系以图解。卷六解《易》象、卦宫及标举《系辞》、
《说卦》、《杂卦》要义。卷七又别为十九卦解。据目尚有诗一首,呈一篇,而
有录无书,盖缮写佚之矣。后附《周易句读读本》,《上、下经》各注“句读”
字,《系辞》以下则但以黑白圈分章段。其《自序》谓句读有讹则《经》旨皆晦,
故为此本以正之云。
△《周易集注》·十一卷、《图说》·一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琬撰。琬,渭南人。是书成於乾隆乙酉。《自序》称年八十有一,盖
积一生之力为之也。其论来知德列《太极图》於《河图》前,所图黑白各半,明
是阴阳,不得谓之太极。论《洛书》无关於画卦,《系辞》并举图书,犹之并举
蓍龟,不过带言。论伏羲八卦次序及六十四卦次序,并改邵子之右阳左阴为左阳
右阴,以合於逆数。论伏羲六十四卦方位,既有圆图,则方图可以不作。论文王
八卦次序,即“帝出乎震”一节,不得当以“《乾坤》六子”一节。论羲文二图
并无对待流行之分,不过一明二气,一明五行。论“《易》有太极”一节,即生
蓍之数,观不言天地万物有太极,而言《易》有太极,可得其旨。论来知德所谓
错卦,即横反对卦,所谓综卦,即竖反对卦,不必添立名目。论《本义·筮仪》
第一变归奇之策,通挂一数,不五则九,二三变去第一变所挂之一而不用,惟於
本数策中挂一策,仍复合而通数其奇,是以四八与初之五九不同。来知德谓第一
变不通挂一数,所见为是。然谓二三变并不挂一,则少象三一营,止三营而非四
营矣。惟第一变挂一而归奇,不必通挂一数,二三变即用第一变所挂之一而归奇,
亦不必通挂一数,斯皆不四则八,无所谓不五则九也。其大旨虽亦纠绕图学,然
所说均自出新意,亦可备一解。惟以《十翼》兼《象辞》、爻辞数之,未免於古
无稽。其解《经》亦皆敷衍成文,殊乏精义。盖所注意惟在图说而已。
△《易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曹庭栋撰。庭栋字六吉,嘉善人。是书为图学而作。一卷《河图》,二
卷《洛书》,三卷《大衍图》,四卷《蓍法》。其於《河图》改中宫十点之旧,
於《洛书》信凤来道士之传。通《洛书》大衍之说於《易》,更分挂扐揲之法
於蓍,又皆图学中后起之说矣。
△《易图疏义》·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刘鸣珂撰。鸣珂字伯容,蒲城人。是书因《周易启蒙》、《本图书》、
《原卦画》二篇之说而疏通其义。其稍有异同者,《大传》“河出图,洛出书,
圣人则之”,谓“圣人”兼指羲文,非专云伏羲;至“则之”之义,既取邵子加
一倍法,则如朱子之说可自六十四而加之,以至无穷矣。乃复谓六十四卦之画,
限以六位,为三才之义;又不知乾一兑二之数出於小横图,而以为邵子逐爻渐生
之说与之天然吻合:皆未免弥生缴绕。其解《易》逆数也,谓自震一阳历离、兑
二阳至乾三阳,左旋而顺。自兑一阴历坎、艮二阴至坤三阴,左旋而逆。以乾一
兑二之序推之,则阳进阴退,皆为逆数,则较邵、朱之说颇为贯穿。然亦《易》
外之旁义。至於本来知德之说,以羲《易》为错,文《易》为综,益强生区别矣。
△《易见》·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贡渭滨撰。渭滨字羡溪,丹阳人。是书前列《易序传》,序诸儒姓氏、
《易》学源流,邵子、程子、朱子纲领及《筮仪五赞》、《经传音释》、《本义
异同》、《程传异同》,不入卷数。末附《启蒙大旨》,亦不入卷数。其解《经》
以《本义》为宗,而杂录先儒旧说以足之,然往往曲相迁就。如《坤彖》“先迷
后得主”,以《文言》“后得主而有常”考之,应以主为句,以阳为阴主故也。
渭滨附合《本义》“主利”之读,乃云“主利者不主於迷而主於利也”。又《渐》
爻辞九三、九五取象於妇,《本义》於九五取六二正应在下为解,於九三则云九
三过刚不中而无应;於《彖传》云自二至九五位皆得正,故其占为“女归吉”:
前后自相牴牾。渭滨则云《艮》非妇,但以二为阴,故云然耳。然何以处九三乎?
是亦偏主之过也。
△《易象图说》·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脉鬯撰。脉鬯字灌先,蓬莱人。是书隐括诸图,各为之说。以圆图象
天,方图象地,因创为竖图象人,以配三才。复集邵子、朱子咏《易》诸诗,附
以己作及沈时升诗。末附《八宫纳甲占例》,则今以钱代卜者之所用也。
△《周易后天归图》·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黎由高撰。由高字鹏翥,通城人。是书专明后天之《易》六十四卦反对
之义,而一归之於图。一卷总论后天方位,见《经》之当归於图。二卷说《乾》、
《坤》为归《经》於图之纲领。三卷说反对为归《经》於图之门户。四卷摘录诸
卦为归《经》於图之凡例。首卷方位图,其三四长少序次,变为自右而左,与
《本义》异。大旨以邵子诸说为宗,而参用《本义》之解也。
△《易经辑疏》·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家杰撰。家杰,临川人。其书删邵子之横图,谓此邵子之《易》,非
羲文之《易》,而不免仍用先天之说。又谓来知德之卦错、卦综胜於卦变,而不
免仍用卦变之说。观其《自序》,称来《易》恐不近於举业。是既欲诂《经》,
又牵合以就程试,遂两者骑墙耳。
△《易经会意解》(无卷数,河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芝兰撰。《自序》称伊南人,未详其仕履。是书首《句读质疑》,皆
与《本义》句读相异者。次《辨本义衍文》,谓《易》为卜筮之书,不经秦火,
应无衍文。次《乾卦质疑》、《坤卦质疑》。次《乾坤以下八卦说》。其序六十
四卦,专取两卦相对相反之义,一页之中分上下二格。上格列一卦之辞,其文自
前左行。下格列其相对相反之卦,其文自后右行。一顺一逆,体若回文,为自来
经典所未有。其《系辞传》以下亦各分篇次、名目,有《开宗明义篇》、《纲领
篇》、《申明爻辞篇》、《弥纶篇》、《四道篇》、《尚辞》《尚变》《尚象》
《尚占》诸篇、《先后天图辨》,又有《徵时篇》、《终意篇》,亦先儒传授所
未闻也。
△《河洛先天图说》·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刘 天真撰。天真字汝迪,号去伪,兴国州人。由岁贡生官安仁县训导。
其言《易》,大旨谓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其六七ba 6*九之数,乃
一二三四倚五而成,盖即参天两地而倚数之说。张尚瑗序之,以为后天八卦配
《洛书》,合若符契、帝震一章是其注脚。不知图书之数,正影附此章而作,即
以配《河图》,亦相吻合,不仅《洛书》可配也。
△《周易象训》·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姚球撰。球字颐真,无锡人。其《凡例》称辛未岁年二十七始读《周易》,
二十馀年间,见注疏百三四十部。不知为前辛未、后辛未也。是书虽用古本分十
二篇,而篇数迥异。其分《象传》於爻传之外,本於宋吴仁杰。又分《说卦》为
三,以《系辞》上下传为《说卦》之第一、第二,以应《隋志》三篇之目,而合
《彖》、爻传之上下为一,以为古本,殊不见其确据。每卦前之六画,古本皆先
下后上,乃用朱谋 <土韦> 之例,标曰上某卦、下某卦,亦非古本之旧也。
△《易经辨疑》·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郑国器撰。国器,湘乡人。是书首为《图书辨疑》,次为《羲易辨疑》,
以旧传先天八卦方位衍为数十图,颇为繁碎。
△《周易剩义》·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燐撰,燐字旸谷,湘潭人。其《凡例》谓说经者有未备未当,而
作此以补之,故曰《剩义》。然体例颇近讲章,所注亦皆先儒之旧说,无甚新义
也。
△《易经告蒙》·四卷、《图注》·三卷(侍讲刘亨地家藏本)
国朝赵世回撰。世回字铎峰,湘潭人。是书凡例称遵仿《本义》分卷,然其
书仍用注疏本,未喻其故。殆据坊刻《本义》言之欤?卷首《图注》三卷,皆推
演《河》、《洛》之义。书中时时附图,盖欲以图书明《易》,而反以《易》明
图书者也。
△《周易悬象》·八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
国朝黄元御撰。元御字坤载,号研农,昌邑人。早为诸生,因庸医误药损其
目,遂发愤学医。於《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
经》皆有注释,凡数十万言,已别著录《医家类》中。大抵自命甚高,欲驾出魏
晋以来医者,上自黄帝、岐伯、秦越人、张机外,罕能免其诋诃者。未免师心太
过,求名太急。惟其诂经乃颇能沿溯古义。其训释以观象为主,其观象以《说卦》
为主,而参以荀九家之说,亦兼用互体。大抵缘象以明理,不纠绕飞伏、纳甲之
术,亦不推演《河》、《洛》、先天之说,在近人《易》说中犹可谓学有根据。
惟好以己意改古书。并《彖、象传》於经,而合《文言》为一篇,此犹据郑玄本
也(郑玄本《文言》自为一篇,见《崇文总目》)改《乾卦》之次序,使与《坤
卦》以下同,此犹据王弼本六十三卦之例也。割《系辞》十九卦之说移入《文言》,
於古仅吴澄有此说见《易纂言》,斯已无据矣。至《系辞》全移其 次第,并多所
删节,又割掇《说卦》以补之,《说卦》更多所改正。直以孔翼为稿本,而笔削
其文,别造一经,尤非古法也。
△《易经本义翼》·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不标撰人名氏。惟卷首题签云“苏州府学附生曹沄手辑吴敬庵《羲经本义》
二十本,上大宗师鉴定。今呈到十九本。其一本系《图说》,因绘画不及,俟於
原本录出补送呈”云云,盖江南诸生录送提学之本,不知吴敬庵者为何人也。其
书《图说》分六编。一曰《河洛图说》,二曰《卦画图说上》,三曰《卦画图说
下》,四曰《明筮图说》,五曰《序卦图说》,六曰《合纂图说》,而附以《易
说纲领》,皆不入卷数。其解释《经》文共十二卷,亦分为八编。《上经》《乾》
至《履》为一编,《泰》至《观》为二编,《噬嗑》至《离》为三编;《下经》
《咸》至《解》为一编,《损》至《艮》为二编,《渐》至《未济》为三编,附
以《上、下经分六编说》,别以《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
《文言传》分七卷,共为一编。《说卦》、《序卦》、《杂卦》三传分三卷,共
为一编。例体颇为冗碎。大抵以《河》、《洛》之说辗转推衍,其解《经》则惟
以《本义》为宗,间有出入,不过百分之一,故名曰《本义翼》云。
△《读易随钞》(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亦无序目。其书用反对之说,除《乾》、《坤》、《颐》、
《大过》、《坎》、《离》六卦两名并列外,馀五十八卦皆每二卦顺逆相对画之,
所解多参以人事。虽以《随钞》为名,实杂采诸家之言而融贯以己意,不出原采
书名也。
△《卦爻遗稿演》·一卷(左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小引,乃其子所作。谓其父於《易》多有论说,未有完
书。其子始类次成编,而间附己说於后。其自称曰“觐”者,即其子之名,而姓
则不可考矣。书中每一卦为一篇,於每爻下具列中、正、应三义,而不载《经》
文。词旨简略,殊无心得。
△《周易观彖疑问》·二卷、《大传章旨》·二卷(原任工部右侍郎李友棠
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但署“上谷手授”,莫知为谁,亦不详其时代。其书於六
十四卦各为总说,《大传》章旨,於各章亦总为疏解,俱无甚奥义。
○附录
△《古三坟》·一卷(内府藏本)
案《三坟》之名见於《左传》,然周秦以来经传子史从无一引其说者,不但
汉代至唐咸不著录也。此本晁公武《读书志》以为张商英得於比阳民舍。陈振孙
《书录解题》以为毛渐得於唐州。盖北宋人所为。其书分《山坟》、《气坟》、
《形坟》,以《连山》为伏羲之《易》,《归藏》为神农之《易》,《乾坤》为
黄帝之《易》,各衍为六十四卦而系之以传。其名皆不可训诂。又杂以《河图代
姓纪》及《策辞政典》之类,浅陋尤甚。至以燧人氏为有巢氏子、伏羲氏为燧人
氏子,古来伪书之拙莫过于是。故宋元以来自郑樵外,无一人信之者。至明何镗
刻入《汉魏丛书》,又题为“晋阮咸注”,伪中之伪,益不足辩矣。
(案:《左传》称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孔安国《书序》所解,虽出依托,至刘熙《释名》则确属古书。据所训释,则
《三坟》乃《书》类,非《易》类也。然伪本既托於三《易》,不可复附《书》
类中,姑从《易纬》之例,附其目於诸家《易》说之末。)
──右“易类”三百十七部,二千三百七十一卷,内四十六部无卷数,《附
录》一部一卷,皆附《存目》。
0

猜你喜欢:

  • 《宋史》 ◎舆服四 ○诸臣服上 诸臣祭服。唐制,有衮冕九旒,鷩冕八旒,毳冕七旒,絺冕六旒,玄冕五旒。宋初,省八旒、六旒冕。九旒冕:
  • 《魏书》 ◎天象一之三 太祖皇始元年夏六月,有星彗于髦头。彗所以去秽布新也。皇天以黜无道,建有德,故或凭之以昌,或由之以亡。自五胡 * 生
  • 《宋书》 ◎历下 《元嘉历法》: 上元庚辰甲子纪首至太甲元年癸亥,三千五百二十三年,至元嘉二十年癸未,五千七百三年,算外。
  • 《旧五代史》 恭帝,讳宗训,世宗子也。广顺三年,岁在癸丑,八月四日,生于澶州之府第。显德六年六月癸未,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食邑三千户,实封
  • 《隋书》 ◎恭帝 恭皇帝,讳侑,元德太子之子也。母曰韦妃。性聪敏,有气度。大业三年,立为陈王。后数载,徙为代王,邑万户。及炀帝亲征辽东,
  • 《史记》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
  • 《论语》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苏轼集》 ◎诗一百十首 问渊明(或曰:东坡此诗与渊明反,此非知言也。盖亦相引以造意言者,未始相非也。元祐五年十月十四日。) 子知神
  • 《说唐全传》  诗曰: 阴魂显圣保江山,教子伸冤败北番.祖父冤仇今日报,英雄小将破双关.  罗通小将与铁 * 牙战到个
  • 《宋史》 ◎律历一 ○应天 乾元 仪天历 古者帝王之治天下,以律历为先。儒者之通天人,至律历而止。历以数始,数自律生,故律历既
  • 《清史稿》 ○隆科多 年羹尧(胡期恒) 隆科多,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等公佟国维子,孝懿仁皇后弟也。康熙二十七年,授一等侍卫,擢銮仪使
  • 《元史》 ◎宁宗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讳懿璘质班,明宗第二子也。母曰八不沙皇后,乃蛮真氏。初,武宗有子二人,长明宗,次文宗。延祐中,明宗封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书类一 《论语》、《孟子》,旧各为帙。《大学》、《中庸》,旧《礼记》之二篇。其编为《四书》,自宋淳熙始。其悬为令甲,则自元
  • 《史通》 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故列御寇之言理也,则凭李叟;扬子云之草《玄》也,全师孔公。符朗则比迹于庄周,范晔则参踪于贾谊。况史臣注记,其言
  • 《旧唐书》 ◎地理四 ○剑南道东西道九 岭南道五管十 △剑南道 成都府 隋蜀郡。武德四年,改为益州,置总管府,管益、绵、陵
  • 《白鲸》 且说这种龙诞香,是一种十分珍奇的东西,也是非常重要的商品,因此,在一七九一年,有一个南塔开特人科芬船长
  • 《颜氏家训》 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
  • 《明史》 ○陈循(萧鎡) 王文 江渊 许彬 陈文 万安(彭华) 刘珝(子鈗)刘吉 尹直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进
  • 《元史》 ◎世祖六 十三年春正月丁卯朔,克潭州,宋安抚使李芾尽室 * 死。阿里海牙分遣官属招徕未附者,旬日间,湖南州郡相继悉降,得府一、州
  • 《后汉书》 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恶睹大汉之云为乎?夫大汉之开原也,奋布衣以登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