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乐耶指趣归三体,周旋道理遍九垓

乐耶指趣归三体,周旋道理遍九垓

宋太宗缘识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宋太宗的《缘识》

全文:
精详语议四门开,舒惨阳和意外裁。
远见风尘思往事,无穷日月去还来。
乐耶指趣归三体,周旋道理遍九垓
贤圣人天常法则,卿云岭上白皑皑。

宋太宗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宋太宗乐耶指趣归三体,周旋道理遍九垓书法作品欣赏
乐耶指趣归三体,周旋道理遍九垓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指趣

亦作“ 指趋 ”。1.宗旨,意义。 汉 王充 《论衡·案书》:“《六略》之録,万三千篇,虽不尽见,指趣可知。” 汉 王充 《论衡·自纪》:“言姦辞简,指趋妙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媿耳。” 宋 陆游 《施司谏注东坡诗序》:“若 东坡先生 之诗,则援据閎博,指趣深远。” 朱自清 《中国歌谣·复沓格》:“这完全是声的关系,为重迭而重迭,别无指趣可言。”

(2).犹志趣。《旧唐书·李训传》:“帝见其指趣,甚奇之。” 五代 齐己 《赠白处士》诗:“衣衫同野叟,指趣似禪师。”

亦作“ 指趋 ”。意向;意图。《宋书·衡阳文王义季传》:“贼初起逸,未知指趋,故且装束,兼存观察耳。”《南齐书·萧遥光传》:“ 遥光 虑见杀,八月十二日晡时,收集二州部曲,於 东府门 聚人众,街陌颇怪其异,莫知指趣也。”《周书·文帝纪上》:“观其指趣,势必异图。”

三体

(1).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 唐 孔颖达 疏:“诸诗未有一篇之内备有风、雅、颂,而此篇独有三体者。”

(2).指 唐 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 宋 周弼 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

(3).指 唐 人赋诗唱和的三体。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三:“今人概言和韵,而不知 唐 诗賡和有三体,一曰依韵,一曰次韵,一曰用韵。”原注:“依韵,用在一韵,不用其字。次韵,和元韵,效其次第。此创于 元 、 白 ,其集中曰次用本韵是也。又次韵亦曰步韵,曰踵韵。用韵,但用彼韵,不次先后。”

(4).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书流行前,称古文、篆书、隶书为三体。《后汉书·儒林传序》:“ 灵帝 乃詔诸儒正定五经,刊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验。”《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 承禎 颇善篆、隶书, 玄宗 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宋史·文苑传三·句中正》:“﹝ 句中正 ﹞尝以大小篆、八分三体书《孝经》摹石, 咸平 三年表上之。”

(5).汉字的三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新唐书·柳公权传》:“ 宣宗 召至御座前,书纸三番,作真、行、草三体。”

(6).史学中称编年、纪传与纪事本末三种体裁。编年体始于《春秋》,纪传体始于《史记》,后 宋 袁枢 创纪事本末体,史部分类乃相沿分为三体。

道理

(1) 事物的规律

跟他讲解物理学的道理

(2) 事情或论点的根据;理由

摆事实,讲道理

(3) 办法

我们可以商量个道理救得此人么?——《儒林外史》

(4) 打算

候朝廷诸事安顿后,再做道理。——《三侠五义》

(5) 处置;处理

咱们可先将他带回去,再作道理。——《施公案》

九垓

(1).亦作“ 九畡 ”、“ 九陔 ”。中央至八极之地。《国语·郑语》:“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 韦昭 注:“九畡,九州之极数。”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今普天一统,九垓同风。” 北齐 魏收 《枕中篇》:“九陔方集,故眇然而迅举;五纪当定,想窅乎而上征。”《明史·韩爌传》:“念先帝临御虽止旬月,恩膏实被九垓。”

(2).亦作“ 九阂 ”、“ 九陔 ”。九层。指天。《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上畅九垓,下泝八埏。” 李善 注:“垓,重也……言其德上达於九重之天。”《汉书·礼乐志》:“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阂亦陔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日未移晷,周章九陔。”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六:“升降随长烟,飘飘戏九垓。” 唐 吴筠 《秋日彭蠡湖中观庐山》诗:“ 董氏 出六合,王君升九垓。”

宋太宗名句,缘识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宋太宗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