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陈鹏飞的《惠州作》
全文:
手撷春畦爪甲香,黄荑紫笋快先尝。
我今骈邑无三百,只有园蔬一味长。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骈邑
(1).古地名。在今 山东省 临胊县 。《论语·宪问》:“问: 管仲 。曰:‘人也。夺 伯氏 駢邑 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杨伯峻 注:“ 駢邑 ,地名。 阮元 曾得伯爵彝,説是 乾隆 五十六年出於 山东 临胊县 柳山寨 。他在《积古斋鐘鼎彝器款识》里説, 柳山寨 有古城的城基,即 春秋 的 駢邑 。”《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回:“ 桓公 以 管仲 功高,乃夺大夫 伯氏 之 駢邑 三百户,以益其封焉。” 清 赵翼 《石刻诸葛忠武侯像歌》:“夺来 駢邑 人忘怨,茇后甘棠地繫思。”
(2).指相邻的邑县。 唐 皮日休 《霍山赋》序:“六年,至 寿 之駢邑曰 霍山 。山,故岳也,邑赘于趾。”
三百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只有
(1) 表示必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方”呼应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仅有
只有他知道内情
一味
(1) 盲目,不顾客观条件
一味蛮干
(2) 单纯地
先生何故一味推脱
陈鹏飞名句,惠州作名句


猜你喜欢:
- 玉楼春杜安世〔宋代〕
- 陈明卿自吴门见访诗以别之李孙宸〔明代〕
- 苏台竹枝词十首·其四薛兰英、蕙英〔元代〕
- 昌明里中谶佚名〔唐代〕
- 九思滩何吾驺〔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