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去住自然皆寂默,逍遥不假上仙梯

去住自然皆寂默,逍遥不假上仙梯

宋太宗缘识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宋太宗的《缘识》

全文:
无萦无虚鬓如医,手执仙经杖一藜。
猛利销磨闲岁月,玄中妙道入云霓。
红尘世界何拘束,白日山川高又低。
去住自然皆寂默,逍遥不假上仙梯

宋太宗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去住

犹去留。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唐 司空曙 《峡口送友人》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霑巾。” 庞树柏 《鹣鹣引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此心似磐石,去住终难移。”

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寂默

寂静

寂默无声

逍遥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不假

(1).不借用。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仲尼 不假盖於 子夏 ,护其短也。” 隋 王通 《中说·王道》:“子之家六经毕备,朝服祭器不假。” 阮逸 注:“不假借。”

(2).不需要;不凭藉。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十八:“是以王鮪登俎,不假吞波之鱼;兰膏停室,不思衔烛之龙。” 宋 司马光 《伏蒙留守相公赐示陪太师》诗:“相国火城光满路,夜归不假玉蟾圆。”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崖盐》:“其巖穴自生盐,色如红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炼。” 鲁迅 《华盖集·补白一》:“但不以实力为根本的民气,结果也只能以固有而不假外求的天灵盖自豪,也就是以自暴自弃当作得胜。”

(3).确实;真的。

上仙

亦作“ 上仙 ”。1.成仙;登仙。《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僊,乘彼白云,至於帝乡。” 唐 牛僧孺 《玄怪录·杜子春》:“向使子无噫声,吾之药成,子亦上仙矣。” 明 陈继儒 《虎荟》卷二:“ 天宝 中, 緱氏县 太子陵 仙鹤观 ,每年九月三日夜,即有道士一人上仙。” 郑泽 《七夕赴城》诗:“自昔悲尘世,由来有上僊。”

(2).死亡的婉词。多指帝王。《旧唐书·郑颢传》:“不数日, 宣宗 不豫,废朝会,及宫车上僊,方悟其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仁宗 不悦,即时回輦,翌日上仙,而 英宗 登极。”

(3).道家分天上仙人为九等,第一等为上仙。《云笈七籤》卷三:“太清境有九仙……其九仙者,第一上仙。”

(1).天上的神仙。 唐 司空曙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诗:“唯餘古桃树,传是上仙栽。” 唐 徐凝 《和嵩阳客月夜忆上清人》诗:“独夜 嵩阳 忆上仙,月明三十六峯前。” 唐 皮日休 《和鲁望怀杨台文杨鼎文二秀才》诗:“为説风标曾入梦,上仙初著翠霞裙。”

(2).道家所传说的“九仙”中品级最高者。《云笈七籤》卷三:“太清境有九仙……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

(1).道家谓升天成仙。仙,也作“僊”。《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僊。”《枕中书》:“上仙受天任者,一日三朝玄都太真人也,虽有亿万里,往还如一步耳。”

(2).用作帝、后死亡的婉称。 唐 白居易 《大唐故贤妃京兆韦氏墓志铭》:“ 贞元 中, 沙鹿 (指皇后)上仙, 长秋 虚位,凡六十九御之政,多听於妃。”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丙午丁未》:“ 淳熙 丁未, 高宗 上仙。”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戊子六月二十八日, 慈懿王太后 上仙。”

宋太宗名句,缘识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宋太宗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