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诗词名句>> 名句: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线顿开方便路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线顿开方便路

王之望刘侍郎见和再用韵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王之望的《刘侍郎见和再用韵》

全文:
大方广佛三身具,境号华严普贤住,三千净土毛孔吞,百亿化身尘刹赴。
底事眉山迹偏显,端由象法时将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线顿开方便路
将欲神变惊风目,故敛光芒归窘步。
示现虽同人异见,开遮未判谁无惧。
臂力遥擎妙喜来,顶光近摄清凉互。
我来亲睹未曾有,方审传闻元不误。
阳春正值风日好,阴雨不逢雷雹怒。
入梦惟忧神鬼知,乘危暗有龙王护。
招提问路方上征,世界当空已先布。
千林寂历鸟声少,万岭奔腾云气聚。
高峰初到莆休歇,圆相俄惊成指顾。
一壶恍入物外天,五里知非世间雾。
感通咫尺捷影响,变灭须臾嗟电露。
公居福地宝岩对,身享耆年仙籍附。
两禁高辞法从班,一灯久续禅宗炷。
正始余风独后凋,建字逸驾争先鹜。
忽聆酬唱便随喜,要与见闻俱得度。
愿公且见宰官身,一宅常与轩冕寓。

王之望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王之望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线顿开方便路书法作品欣赏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线顿开方便路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三乘

三乘车。每乘四马。 殷 商 时为下大夫的仪制。《礼记·少仪》:“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郑玄 注:“此盖 殷 制也。”

(1).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歷长远,乃可登佛境矣。”《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

(2).道教语。谓以 元始天尊 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 灵宝天尊 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详观四辅。”

不起

(1).不发动;不发生。《庄子·则阳》:“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韩非子·姦劫弑臣》:“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明 何景明 《内篇》之十七:“生息安理,盗故不起。”

(2).指不出动。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公如不起,孰拯斯危?”

(3).不肯起来;不能起来。《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军国事皆与筹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平原祢衡传》:“ 衡 至,众人皆坐不起。” 唐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已知嗟不起,未许醉相留。” 仇兆鳌 注引 卢元昌 曰:“不起者,谓王病酒不能起。”

(4).病不能愈。《战国策·秦策一》:“ 孝公 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 商君 ,辞不受。”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方期輟从藩屏,入践諫垣,不幸寝疾,浹辰不起矣。”《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蘧太守 已是病得重了,看来是个不起之病。”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二家邻居》:“这给母亲的打击太大了,因此忧郁成病,终至不起。”

(5).不出任官职。《后汉书·庾乘传》:“﹝ 乘 ﹞后徵辟并不起,号曰:‘徵君’。” 唐 李白 《赠卢徵君昆弟》诗:“二 卢 竟不起,万乘高其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迁 江苏 布政使,丁父忧,詔夺情,不起,服闋入都。”

(6).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力量够不上。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楔子:“没钱,请良医不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主人辞不得,一日供他两番,而今多了,也供不起了。”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的无谓的冒险举动,当然称不起勇敢,但我不同意你的话。”

信心

(1) 诚心

信心不欺

(2) 虔诚信仰宗教之心

奉佛信士,又不识我佛度世之理,惟以施财焚诵为信心。——《后西游记》

(3) 随心;任意

信心而出,信口而谈

(4) 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有信心提前完成任务

一线

见“一线”。

亦作“ 一綫 ”。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毛泽*东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 公差 又学射于 公孙丁 ,三人是一线传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毋竝进君子小人以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论以为皇极,以培养国家一线之脉,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潜虚 《徐节妇传》:“彼公侯将相跨州连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妇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线之绪,而使之復兴,岂不悲哉!”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其学界为螺线形,虽千变万化,殆皆一线所引也。”

(3).形容极其细微。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悮半生。”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怀南洲》诗之三:“酒边花外打乖人,劫后刚回一线春。”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若是乎两 汉 之以著述鸣者,惟 江都 龙门 二子,独有心得,为学界放一线光明而已。”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4).第一线。指作战的最前线,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

顿开

(1).挣开;脱开。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二折:“我如今硬顿开玉锁金枷,我可便牢拴定心猿意马。”

(2).突然打开;立即放开。《水浒传》第三八回:“只见一个女娘,年方二八,穿一身纱衣,来到跟前,深深的道了四个万福,顿开喉音便唱。”参见“ 顿开茅塞 ”。

方便

(1) 便利的

商店设立在对群众方便的地点

(2) 适宜的

这儿说话不方便

(3) 有富余的钱

这几天手头不方便

(4) 帮忙,照顾

望周全方便

王之望名句,刘侍郎见和再用韵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王之望名句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