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经心健硬晓浮沈,铿锵启发勿怠堕

经心健硬晓浮沈,铿锵启发勿怠堕

宋太宗缘识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宋太宗的《缘识》

全文:
若言笔法穷绝艺,书一字,至百字,八法从前亦非细。
分间布白要審详,浓淡均匀看可戏。
一则一,二则二,消息踪由无纵恣。
纸为阵,笔为矟,将军须是有谋略。
墨要乾研清神思,点画临时要廓落。
形势奇状似龙蛇,平头大小宜斟酌。
曲须曲,直须直,意气方刚须雅饰。
闲暇规矩有指归,圆转楷模堪法则。
堪法则,有迟速,相钩相连光熠目。
古隸参杂故不拘,颠草纵横似花蔟。
偃仰莫把笔锋挫,先须顺{左走右歷}回收左。
经心健硬晓浮沈,铿锵启发勿怠堕
研穷体象貌亦同,博学精微先贤播。
化阴阳,势出矣,藏头护尾深有理。
禀乎人性是常情,递相映带可行止。
迟涩飞动似玲珑,慢引急牵如流水。
上捺下挑猛如虎,蜂腰鹤膝不堪睹。
壮士屈臂凤皇飞,张弓发箭胜於弩。
提撕秘思不可传,常存形影勿孤露。
勿孤露,谁别辨,羲之平稳积压深浅。
自然观察往还来,斗回角立能驱遣。
痾瘵缠身,溺水这禽。
长似死蛇,短似暇蟆。
古人最慎,愚蒙大忌,名为不嘉。

宋太宗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宋太宗经心健硬晓浮沈,铿锵启发勿怠堕书法作品欣赏
经心健硬晓浮沈,铿锵启发勿怠堕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经心

(1) 留意;留心

毫不经心

(2) 烦心;劳心

尘务经心

浮沈

亦作“ 浮沉 ”。1.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绅 《溯西江》诗:“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 艾青 《鱼化石》诗:“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3).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病免居家,与閭里浮沉,相随行,鬭鸡走狗。”《旧唐书·裴度传》:“﹝ 度 ﹞及晚节,稍浮沉以避祸。”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 清 龚自珍 《对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汉 班倢伃 《捣素赋》:“佇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篤顾弃浮沉。” 李善 注:“ 高诱 《淮南子》注曰:‘浮沉,犹盛衰也。’” 唐 刘复 《出东城》诗:“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浮沉外僚,几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5).埋没;沉沦。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时事动愤懣。”

(6).出现和消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閒清浄,与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许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书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羡 作 豫章郡 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沉”。 清 孙枝蔚 《淮渎庙楼寓作》诗:“ 扬州 虽咫尺,书信易浮沉。”

铿锵

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也用来形容诗词文曲声调响亮,节奏明快

启发

(1) 开导其心,使之领悟

启发人们的心灵

(2) 阐明;发挥

启发篇章,校理秘文。——汉· 班固《西都赋》

(3) 掀开覆盖物;暴露

手足全启发。——宋· 王元之《金吾》

怠堕

见“ 怠惰 ”。

宋太宗名句,缘识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宋太宗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