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诗词名句>> 名句: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刘禹锡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全文: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刘禹锡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刘禹锡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书法作品欣赏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宿习

(1).谓长久地学习积累。 汉 王充 《论衡·逢遇》:“学不宿习,无以明名。”

(2).平素所学习的;预先诵习过的。《册府元龟》卷九五一引 宋 陶岳 《五代史补》:“ 郭忠恕 ,七岁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隶。尝有人於 龙山 得鸟迹篆, 忠恕 一见,輒诵如宿习。”《宋史·李穀传》:“﹝ 李穀 ﹞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

(3).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 唐 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脩来得慧眼,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罗卜 三周礼毕,遂即投仏出家,丞(承)宿习因闻法证﹝得阿罗﹞汉果。”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天下之事,有不学而能者,儒家则谓之天性, 释 氏则以为宿习,其事甚众: 唐 以文称,如 白乐天 七月而识‘之’、‘无’二字, 权德舆 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

(4).旧日的积习。 宋 陆游 《永日无一事作诗自诒》:“得非閔我老,作意鐫其顽。扫除尽宿习,使得终日閒。”

来得

显得

骑车太累,不如叫辆出租来得舒服

慧根

(1).佛教语。五根之一。破惑证真为慧;慧能生道,故曰慧根。多指能信入佛法的根机。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四:“於法观达,目之为根,慧能生道,故名慧根。” 唐 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清 龚自珍 《长相思》词引:“同年生 冯晋渔 ,少具慧根而不信经典。”参见“五根”。

(2).聪明的天资。 刘坚 《“强盗”的女儿》:“有一次他居然当着我的面对五太太夸奖我:‘这娃有个慧根啊!’”

多闻

见多识广

博学多闻不是一件坏事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刘禹锡名句,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刘禹锡名句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