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诗词名句>> 名句:光风泛楚泽,迤逦到山家

光风泛楚泽,迤逦到山家

何其伟乙卯庭中丫兰一盆两茎并出诗以纪之

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何其伟的《乙卯庭中丫兰一盆两茎并出诗以纪之》

全文:
光风泛楚泽,迤逦到山家
九畹同舒玉,双茎并吐丫。
异香称大国,纫佩袭绡纱。
倘是花神意,祯祥献物华。

何其伟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光风

(1).雨止日出时的和风。《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 王逸 注:“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唐 权德舆 《古乐府》:“光风澹荡百花吐,楼上朝朝学歌舞。” 清 方文 《元旦试笔》诗:“河边淑气微微动,渐有光风转蕙兰。”

(2).指月光照耀下的和风。 宋 叶适 《潘广度》诗:“光风自汎灵草碧,朗月岂受顽云吞!”

(3).苜蓿的别名。《西京杂记》卷一:“ 乐游苑 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为怀风。”

楚泽

古 楚 地有 云梦 等七泽。后以“楚泽”泛指 楚 地或 楚 地的湖泽。 唐 刘长卿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诗:“龙驤校猎 邵陵 东,野火初烧楚泽空。” 唐 许裳 《登凌歊台》诗:“江截 吴 山断,天临 楚 泽遥。” 宋 张孝祥 《望江南·赠谈献可》词:“未试玉堂挥翰手,只今 楚 泽钓鱼翁。万事举杯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妾系本 吴 门,家侨 楚 泽。”

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山家

(1).山野人家。《南史·贼臣传·侯景》:“山家小儿果攘背, 太极殿 前作虎视。”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明 高启 《一剪梅·闲居》词:“竹门茅屋槿篱笆,道似田家,又似山家。”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三:“芳枳疎藤插架斜,居然风物似山家。”

(2).隐士。 宋 梅尧臣 《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诗:“一获山家赠,令吾媿汝曹。”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又古人名刺,相见后亦还之。 魏野 留 富郑公 名刺,作山家之宝,亦以 郑公 故,非通例也。” 魏野 ,见《宋史·隐逸传上》。

(3).泛指僧道者流。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吴东昇》:“年八十,临终作诗曰:‘……念我行藏无大过,请僧超度有何功?掘坑埋了平生愿,休信山家吉与凶。’”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鄢赵争宠》:“同去山家走一遭……实不相瞒,学生为老母有疾,特求 赤肚子 僊丹。”

(4).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称。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宋代佛教》:“意见终于不能一致,而分裂为两派, 知礼 等称为山家,即称 晤恩 等为山外。”参见“山家宗”。

何其伟名句,乙卯庭中丫兰一盆两茎并出诗以纪之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何其伟名句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