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陈镒的《次韵题东岩》
全文:
石岩削作铁城埤,荒磴盘盘一线微。
万古笔峰欹日毂,半空剑石挂云衣。
傍无扳木愁猿过,下有摩巢老鹤飞。
此地从来天设险,乱离民复得依归。
参考注释
石岩
岩石。 唐 孟浩然 《宿立公房》诗:“何如石巖趣,自入户庭间。” 唐 胡曾 《咏史诗·四皓庙》:“四皓忘机饮碧松,石巖云殿隐高踪。” 曹禺 《原野》序幕:“他象征着严肃,险恶,反抗与幽郁,仿佛是那被禁梏的 普饶密休士 ,羁绊在石岩上。”
城埤
见“ 城陴 ”。
盘盘
曲折回环的样子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唐· 杜枚《阿房宫赋》
一线
见“ 一线 ”。
亦作“ 一綫 ”。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毛泽*东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 公差 又学射于 公孙丁 ,三人是一线传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毋竝进君子小人以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论以为皇极,以培养国家一线之脉,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潜虚 《徐节妇传》:“彼公侯将相跨州连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妇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线之绪,而使之復兴,岂不悲哉!”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其学界为螺线形,虽千变万化,殆皆一线所引也。”
(3).形容极其细微。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悮半生。”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怀南洲》诗之三:“酒边花外打乖人,劫后刚回一线春。”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若是乎两 汉 之以著述鸣者,惟 江都 龙门 二子,独有心得,为学界放一线光明而已。”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4).第一线。指作战的最前线,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
陈镒名句,次韵题东岩名句


猜你喜欢:
-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荀子《荀子·大略》
-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 人有贤愚,任人勿求过己。来俊臣《罗织经·固荣卷第六》
-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 子瞻与李公麟宣德共画翠石古木老僧谓之憩寂苏辙〔宋代〕
- 小斋四花梅仇远〔宋代〕
- 游山和白沙晚酌韵十首·其三·文屋山王渐逵〔明代〕
- 八关斋诗沈约〔南北朝〕
- 浣溪沙 至元九年秋九月,登秋风亭观雨,赋王恽〔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