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古风十三首·其一》
全文:
尧舜传心学,危微十六字。
禹汤继其传,执中与礼义。
文王躬亹亹,不已功常粹。
唐虞三代初,大道中天丽。
比屋皆可封,无烦别义利。
诗亡春秋作,风薄俗亦伪。
惟时王道衰,人人骋私智。
天生我仲尼,金声振洙泗。
删诗定礼乐,尧舜功不啻。
一自泰山颓,弥天布妖彗。
杨墨逞邪说,申韩建私议。
邹峄乃扬徽,奋然辟险诐。
战国逮嬴秦,道蚀斯文坠。
祖龙轻狂儿,辄敢燔典志。
刘季提三尺,儒风岂云炽。
武帝始求贤,董子明正谊。
三策醇乎醇,天人理咸备。
昌黎称闻道,犹未哜其胾。
自汉迄宋初,道昏人如醉。
伟哉无极翁,粹然秉道气。
学不由师傅,理已臻极致。
二程实见知,主敬标赤帜。
朱子集其成,经天复行地。
缅维千载心,授受本同契。
绝续递相衍,斯文统绪寄。
午运数恰中,自协唐虞治。
作君兼作师,吉士踵相继。
参考注释
绝续
断绝和延续
存亡绝续的关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递相
(1).轮流更换。《庄子·齐物论》:“其递相为君臣乎。” 成玄英 疏:“其措情於上下而递代为君臣乎。”
(2).犹互相。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炙,以厌疾。又以锦綵为眼明囊,递相餉遗。”《西游记》第五八回:“这两个递相揪住道:‘菩萨,这厮果然像弟子模样。’”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杨。—— 唐· 杜甫《壮游》
(2) 温文尔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
统绪
(1).头绪;系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 明 宋濂 《丽水黄府君墓志铭》:“习‘五经’约知其説,尤深於《易》,旁通诸家言,目别汇分,咸得其统绪。” 清 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一》:“若夫守陈腐之言,循迂僻之行,耳不闻先儒千百年之统绪,目不见士大夫四海之渊源。”
(2).指皇室世系。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公上言,比者陛下皇子继天,宫坊虚位,立嗣之义,礼有明文,愿陛下深思祖宗统绪之重,歷选宗室宜为嗣者。”《明史·怀献太子见济传》:“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统绪之传,宜归圣子。”《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将来慎选元良,纘承统绪,其继大统者为 穆宗 嗣子。”
(3).泛指宗族系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乱离二则》:“我无子,将以汝继统绪,肯否?”
乾隆名句,古风十三首·其一名句


猜你喜欢:
-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
- 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 近者不亲,无务求远墨子《墨子·02章 修身》
-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荀子·劝学》
-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老子·德经·第七十三章》
- 次韵午睡不知雨作王炎〔宋代〕
- 诗九首托南剑刘教寻亦周墓焚之赵文〔宋代〕
- 金缕词 送王季境还广陵张翥〔元代〕
- 灵隐寺仍叠宋之问韵乾隆〔清代〕
- 无题·其三岑徵〔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