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茅檐归去炙背读文字,遣儿折取枯竹女煎汤

苏辙和子瞻煎茶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辙的《和子瞻煎茶》

全文: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
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
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
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
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光。
何时茅檐归去炙背读文字,遣儿折取枯竹女煎汤

苏辙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茅檐

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炙背

晒背。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唐 杜甫 《忆幼子》诗:“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曝日》:“ 晁端仁 尝得冷疾,无药可治,惟日中炙背乃愈。”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枯竹

(1).残旧的竹简。泛指古旧典籍。 汉 桓宽 《盐铁论·利议》:“诸生无能出奇计,远图 匈奴 安边境之策,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议论无所依。”

(2).干枯的竹子。 宋 梅尧臣 《欧阳永叔王原叔同过弊庐值出不及见》诗:“枯竹为门扉,不可容车輢。”

苏辙名句,和子瞻煎茶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