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论诗歌蟋蟀,千载遗音流晋曲

李复戏谢漕食豆粥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李复的《戏谢漕食豆粥》

全文:
石泉清甘出山麓,瓦釜贮泉烹豆粥。
太行苦雾朝塞门,相与持杯煖寒腹。
集仙学士著绣衣,瑞节前驱光照玉。
入境风生三十州,高廪临边溢红粟。
公台深静兵卫严,部吏趋承冠履肃。
剪毛胡羊小耳肥,列瓮酿香浮螘绿。
尽嫌豪侈彻丰俎,坐刻黳煤温冻足。
拥炉招客学僧禅,争听敲鱼醒睡目。
太师论诗歌蟋蟀,千载遗音流晋曲
何曾方丈裂饼多,武子琉璃蒸乳熟。
只知齿颊快芳羶,岂料年龄愁嗜欲。
但能举钵压饥肠,便觉古风亲土俗。
君不见锦帐咋地石季伦,又不见冰澌渡河刘文叔。
灶间燎湿困滹沱,席上争先出金谷。
岂惟暂饱济艰难,犹贵速成胜珠玉。
昔人不愿五侯鲭,今我何知九鼎肉。
杜陵春晚把锄归,常喜朝盘堆苜蓿。
莫嗟粗粝百年飧,且免祸盈鬼瞰屋。

李复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李复太师论诗歌蟋蟀,千载遗音流晋曲书法作品欣赏
太师论诗歌蟋蟀,千载遗音流晋曲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太师

官名,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后又指太子太师,即辅导太子之官

诗歌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蟋蟀

蟋蟀科的跳跃昆虫的通称,以雄性摩擦前翅的特化部分发出唧唧声而著称。触角较身躯为长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遗音

(1).谓留下声音。 宋 苏轼 《雷州》诗之三:“终日数椽间,但闻鸟遗音。”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并涉颖》之二:“路暗鸟遗音,江清鱼弄姿。”

(2).指留下的声音。 宋 秦观 《韩枢密夫人挽词》之一:“旧像瞻揄闕,遗音想佩环。” 清 涂大酉 《杂诗》:“飞鸿迟迟来,掉入青烟路。遗音落风中,适与歌声过。”

(3).不绝之馀音。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十:“簫管有遗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苏轼 《送俞节推》诗:“ 吴兴 有君子,淡如朱丝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明 唐龙 《<大复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嘆而有遗音焉。”

(4).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 轩辕 之遗音。” 戴明扬 注引 梁章鉅 曰:“ 黄帝 使 伶伦 截竹,乐律起於 黄帝 ,故云‘接 轩辕 之遗音’。” 唐 陈季 《湘灵鼓瑟》诗:“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郭沫若 《今昔集·钓**台访古》:“ 翰笙 ( 阳翰笙 )言: 花苗 人甚忧抑,其音乐亦甚凄凉……我听了这话,联想到《楚辞》,《楚辞》的悲抑或不无 苗 民的遗音吧?”

(5).哀声。《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唐 孔颖达 疏:“遗,失也。鸟之失声,必是穷迫未得安处。《论语》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故知遗音即哀声也。”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遗音和 蜀 魄,易簀对 巴 猿。”

(6).死者生前所说的话。《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李善 注:“《左氏传》: 晋 穆嬴 曰:今君虽终,言犹在耳。”《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诗》:“畴曩伊何,逝者弥踈,温温恭人,慎终如初。览彼遗音,恤此穷孤。” 李善 注:“遗音,谓 諶 父之言也。” 明 李东阳 《明故资政大夫谥文僖董公墓志铭》:“比有哭子之戚,公屡致吊慰,讣至之后,盖犹有遗音焉。”

(7).留下音信。 唐 刘禹锡 《伤往赋》:“ 龙门 风霜苦,别鹤哀鸣夜衔羽; 吴江 波浪深,雌剑一去无遗音。”

李复名句,戏谢漕食豆粥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