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仙客莫惆怅,直泛三山烟浪舟

张耒和宏父新秋诗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张耒的《和宏父新秋诗》

全文:
年年庭下梧桐叶,长为骚人先报秋。
已惊岁月悲霜鬓,更望山川歌四愁。
浮生百感漫自苦,一醉万虑同时休。
瀛洲仙客莫惆怅,直泛三山烟浪舟

张耒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张耒瀛洲仙客莫惆怅,直泛三山烟浪舟书法作品欣赏
瀛洲仙客莫惆怅,直泛三山烟浪舟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瀛洲

亦作“ 瀛州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登瀛洲”。

仙客

(1).仙人。 汉 刘向 《列仙传·女几》:“ 女几 藴妙,仙客来臻。倾书开引,双飞絶尘。” 宋 司马光 《瘿盆》诗:“昔时仙客浮孤槎,波痕渍朽成凹洼。”

(2).借称官职清贵或风神超逸之士。 宋 无名氏 《满朝欢·寿韩尚书出守》词:“元是凤池仙客,曾曳履、持荷簪笔。”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下界凡夫、幸遇仙客,容下官款留请教。”

(3).对隐者或道士的敬称。 唐 崔峒 《送侯山人赴会稽》诗:“仙客辞萝月,东来就一官。” 唐 李宗闵 《赠毛仙翁》诗:“不知仙客占青春,肌骨纔教称两旬。”

(4).指 王仙客 。 唐 传奇《无双传》中, 王仙客 娶外舅之女 无双 。因亦用为 王 姓女婿之典。 宋 秦观 《调笑令十首并诗·无双》:“姊家 仙客 最明俊,舅母惟止呼 王郎 。” 宋 无名氏 《鹊桥仙》词:“风流 仙客 ,文章 逸少 ,復见当年佳壻。”原注:“ 王仙客 、 王逸少 。”参阅《太平广记》卷四八六引 唐 薛调 《无双传》。

(5).古人对某些特异的动植物,如鹿、鹤、琼花、桂花等,皆有“仙客”之称。 唐 郑嵎 《津阳门诗》“长生鹿瘦铜牌垂”原注:“上常於 芙蓉园 中获白鹿,惟山人 王旻 识之,曰:‘此 汉 时鹿也’。上异之,令左右周视之,乃於角际雪毛中得铜牌子,刻之曰: 宜春苑 中白鹿。上由是愈爱之,移於北山,目之曰‘仙客’。”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昔 张敏叔 有《十客图》。忘其名。予长兄 伯声 尝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琼花为‘仙客’。” 元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五客图》:“ 李文正 尝於私第之后园,育五禽以寓目,皆以‘客’名之。后命画人写以为图:鹤曰‘仙客’,孔雀曰‘南客’,鸚鵡曰‘陇客’……各有诗篇,题於图上。” 明 都邛 《三馀赘笔·十友十二客》:“ 张敏叔 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各诗一章。牡丹,‘赏客’;梅,‘清客’……桂,‘仙客’。”

惆怅

伤感;愁闷;失意

羁旅而无友生,惘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

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三国演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山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烟浪

犹烟波。 唐 刘禹锡 《酬冯十七舍人》诗:“白首相逢处, 巴江 烟浪深。” 闽 徐夤 《不把渔竿》诗:“鸟趁竹风穿静户,鱼吹烟浪喷晴轩。”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三山雨中游西湖前韵》词:“更忆 小孤 烟浪里,望断 彭郎 欲嫁,是一色空濛难画。”

张耒名句,和宏父新秋诗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